分享

太仓的抗日烽火

 苏迷 2015-08-14
太仓的抗日烽火
  王敏红

  太仓,不仅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更是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热土。面对日本侵略者,太仓人民奋起抗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939年5月1日,叶飞率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抗日,于8日到达中共江南特委机关所在地无锡梅村。6月24日,江抗夜袭京沪铁路上的日军据点浒墅关火车站,歼灭日军20余人。浒墅关战斗后,江抗根据陈毅同志关于“继续东进,争取在苏州、青浦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的电示,向太仓和上海近郊挺进。6月30日夜间,江抗副总指挥何克希、吴焜率领江抗一部和部分地方部队进入太仓境内,宿营在三家市大地主陈士勤家和陈氏义庄、南北龚家宅、周家宅等处。次日,江抗领导分别会见三营副营长郭曦晨、第五区区长浦太福等。郭曦晨向何克希详细介绍了省保四团的情况,对江抗要求合作抗日表示赞同,浦太福对江抗的严明纪律和真心抗日表示敬佩,并迫切要求参加江抗。
  7月初,何克希应省保四团的邀请,前往方家桥龚氏农民家举行了江抗、省保四团、太仓地方当局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保四团唐纳民、郭曦晨,以及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郑凤石、罗启祥、浦太福等人,就江抗、省保四团避免摩擦、合作抗日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其他爱国力量在太仓地区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开辟太仓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江抗东路指挥部将新江抗的4个连编为江抗二支队。二支队进入太仓北部地区后,打据点、抓汉奸、破坏敌人的公路和通讯设备,向南挺进直达冯家桥、岳王市和靠近沙溪一带的中部地区。在二支队出击之时,民运干部施光华在浦太福的协助下,发动和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政治攻势,在农村和集镇的茶馆、酒楼和交通要道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大造舆论,密切配合二支队的战斗。
  然而江抗的军事出击和政治攻势引起了日军的不安。6月5日,驻茜泾、浏河、沙溪、太仓的日伪军约200余人水陆并进,对正在转移中的二支队进行堵截包围。为了痛击日军,二支队在一天中三次与日伪军作战,共毙、伤敌60多人,二支队亦伤亡30余人。二支队的一日三战使日军惊恐万分,但日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处处设防,封锁堵截,在穿山等制高点上架起重机枪,妄图切断江抗撤回常熟的通路。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随部队一起行动的浦太福自告奋勇当向导。天黑后,他带部队穿村落、走小道,绕过日伪据点,避开敌人封锁线,使二支队安全地回到常熟驻地。江抗主力深入太仓的行动,进一步扩大了江抗的影响。
  从1941年7月1日开始,日伪军集结重兵逼近苏常太,开始了严酷的军事“清乡”。太仓人民在太仓党组织的领导下为保卫根据地,开展了英勇顽强的反“清乡”斗争。太仓县委书记杨子清在白茆塘东烟墩庙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上级反“清乡”斗争指示,研究部署了本地区的反“清乡”斗争。7月上旬,反“清乡”主力部队从常熟到达太仓后,太仓县党政机关人员40余人集中于常太边区烟墩庙,与部队会合后随部队行动。7月中旬一天的夜晚,主力部队向方家桥日军据点发起攻击,县大队配合阻击援敌,但因发现敌情有变,据点里的日军有所增加,部队作出战略转移,途中多次受敌包围袭击,战斗十分艰苦。这次战斗,虽未攻下方家桥日军据点,但由于是苏常太反“清乡”斗争第一仗,对日伪震动极大。方家桥战斗结束后,主力部队撤走,太仓军民面对强敌,坚持与敌周旋。
  7月下旬,日伪全面占据了太仓根据地,并转入政治、经济、文化“清乡”,局势相当严峻。太仓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失去了开展活动的回旋余地,同时地下交通站被破坏,已难以掌握全面情况,更不能公开活动,后又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联系。为了减少损失,保存有生力量,太仓党组织、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装被迫撤离太仓“清乡”区,向上海、常熟方向突围。党组织设法为撤离人员取得敌人的通行证、良民证、职员证等证件,绝大多数外来的主要党政军领导干部安全撤出“清乡”区,粉碎了日伪彻底消灭东路抗日力量的企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