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顿)关于太阳系边缘是否存在更大体积的天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麦克·布朗教授领导的团队曾经发现了传说中的第十大行星,当然这是在冥王星还没有被剥夺行星资格前。到了2005年,另一个西班牙天文学家小组宣布在柯伊伯带发现了高亮度的星体,即2003-UB313。近日,科学家推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假说,认为柯伊伯带上存在当时碰撞留下的神秘内核,这是一个由岩石构成的小天体,来源于这次史无前例的碰撞事件。 这次碰撞事件导致海王星改变了轨道,柯伊伯带出现了大量小天体,碎片也布满了太阳系。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科学家推测太阳系远古时代还存在一颗大型气态行星,比如土星这样的体积,如果将时间倒回40亿年,太阳系刚刚诞生不久,我们会发现太阳系内大质量天体相互间发生碰撞。当时太阳系中存在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还可能存在第五颗气态行星。 那么柯伊伯带之外是否存在传说中的行星残骸呢?这是美国宇航局即将揭开的谜团。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的新任务将对柯伊伯天体进行研究,调查太阳系此前是否存在一颗行星级天体。目前的观测表明,太阳系边缘发现了几颗体积较大的矮行星,也就是此前认为的第十大行星,不过它们的成分仍然不太确定,需要前往探测才能有所发现,这是“新视野”号的新任务。 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了计算机模拟40亿年前太阳系,发现海王星的轨道向外推了750万公里,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暗示海王星在很久前遭遇过碰撞事件。调查结论认为第五颗气态行星和海王星的碰撞也使得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被清空,大量的小天体向如今的柯伊伯带移动。这个发现使得太阳系到底有多少颗行星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意味着阳系中存在失踪的行星,而它的残骸目前仍然处于柯伊伯带附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