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聊斋(续集)痰证

 雪山来客00 2015-08-15



师兄:滚痰丸用青礞石,

大黄黄芩沉木香,

百病多因痰作祟,

顽痰怪证力能匡。

师弟:这次是以方歌开聊。


师兄:这方歌简练地表达了中医对“痰”的独特认识,其中“百病多因痰作祟”一句,成为中医名言。

师弟:对,此言被大家频繁引用。那么痰为什么能导致百病呢?你给大家讲清楚。


师兄:人之一身,之所以互相谐调成为一体,是由经络相联,血气相通而实现的。而痰却可从经络随血气流窜全身,无处不到,所以为害广泛,导致百病。

师弟:正如清代冯兆张所总结: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


师兄:而这能导致百病之“痰”,大多不是人们通常所见,从肺或气管咯出之痰,而是所谓“无形之痰”。

师弟:既然“无形”,如何得知?你得给大家讲明白。


师兄:主要是通过“司外揣内”之法得知。

师弟:这“司外揣内”虽然我明白,可大家未必清楚,你得继续解释。


师兄:古代医家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师弟:就是说,内部有什么,必然在外部有所表现。


师兄:既然“必形诸外”,那么内外两者就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揣测内部的情况。

师弟:联系前次所聊的肺坏案,孙东宿大夫就是通过病人表现于外的响亮哭声,揣测其肺并未坏。


师兄:孙大夫所用的是相对消极的方法,只是收集信息。还有比较积极的方法。“司外揣内”法与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颇为接近,黑箱方法是通过输入信息,观其相应之输出信息,来测知内部情况。所谓“司”者,即含有操纵、控制、管理之意。

师弟:依此意所造的词有“司机”,“司令”,“司炉”,“司仪”等,前一字是操纵、控制、管理,后一字表示被施予之对象。


师兄:医生叩诊,敲击胸壁,是为输入信息,叩击声,是输出信息。

师弟:这在学诊断时学过,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况,如在肺区,清音提示正常,浊音则提示肺有浸润、炎症或肺不张。

师兄:如果对一些疑难病症,用祛痰药治疗,可以减轻或治愈,你会怎么想?

师弟:给病人服祛痰药,按黑箱理论是输入信息,减轻或治愈,是输出信息,两信息对比分析,二者有因果关系,这疑难之病的原因是痰在作祟。


师兄:这种诊断为痰的方法,是通过治、效两者的因果联系而推断的。是“因效证证”,即根据疗效而验证痰证的诊断。

师弟:因为这痰未必看得见,摸得着,所以称其为“无形之痰”。


师兄:由此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的华佗死得并不甚冤。

师弟:言至此,我亦有同感。


师兄:书中华佗诊断曹操之病为“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何为“风涎”?涎者痰也,曹操之病相当于现代《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之“风痰头痛”。病机为风夹痰邪,阻遏阳气,蒙蔽清窍,而致头痛。此脑中之痰与咳出之痰不同,非视而可见,乃据证而测,司外揣内而知,属于无形之痰。对于此痰,可化可祛,治之得当,亦可除根,并非如华佗所言“枉服汤药,不可治疗”。

师弟:对呀,《中医内科学》教材就提出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而这华佗在书中犹如一外行,以无形当有形,要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有悖中医之理。即使“利斧砍开脑袋”,怕也难寻“风涎”——因其原本无形也。


师兄:在当时的条件下,开颅之手术尚不可行,华佗以“刮骨疗毒”之成功推论利斧砍开脑袋之可行,也属荒谬不经。现代开颅都是锯开,没有以斧劈的。

师弟:现代手术,一个术式的改变都要经过许多成功与失败才能成熟。所以曹操若听从华佗所言,贸然给华佗当实验,即使华佗并无加害曹操之动机,而曹操亦必死于华佗利斧之下。这岂不坏了曹操狡诈的一世美名。


师兄: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所以华佗之死,不算太冤。

师弟:在给当今的国家领导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之前,曾经给数十人施以同样的手术,确保成功了,才给毛主席做手术。而未见华佗当时以劈脑袋之法为谁取出过“风涎”——哪怕只有一个成功的病例也算——就要拿当朝丞相的脑袋开张,也太不慎重了,太不尊重国家领导了。


师兄:闲话少扯,言归医案。正由于这痰为害广泛,所以历代医家均对其比较重视,其中有的医家研究深入,体会独特,因痰而制方,其方疗效明显,成为治痰名方。

师弟:五十一聊中的王贶,曾制名方“指迷茯苓丸”,清代名医程钟龄也制了“半夏白术天麻汤[1]”、“定痫丸[2]”——这些都是如今仍在运用的治痰名方。


师兄:今天咱要聊的“礞石滚痰丸[3]”,是元代王隐君所制。王隐君名珪,字均章、君璋,号中阳,又号逸人、洞虚子,今江苏常熟人。其早年被征召为官,中年后回到故乡,隐居于虞山,善岐黄之道,远近闻名,求治者众,时称“王隐君”。他对痰证有深刻认识,曾言:“内外为病百端,皆痰所致,其状不同,难以尽述。”所以制此滚痰丸,“以愈诸痰,不可胜数矣”。

师弟:如同王清任对瘀血认识深刻,而研制血府逐瘀汤等治疗瘀血的名方。


师兄:“礞石滚痰丸”由酒蒸大黄、黄芩、青礞石及沉香四味药组成。大黄、黄芩皆苦寒之品,既能清热,又具荡涤之功。沉香行气,取“人之气道贵乎顺,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之意。青礞石质坚而重,经火硝煅后,尤能攻逐陈积伏匿之痰。此方适用于热痰胶结所致的诸般病证,组方合理,用药简洁,洵为治痰名方。

师弟:这礞石作为方名,或许有什么说法?


师兄:方中青礞石与焰硝一同“煅过、研、飞、晒干”,李时珍认为:“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阴一阳,此制方之妙也。”

师弟:痰流窜全身,无处不到,相应这药也得能上能下。


师兄:滚痰丸立法合理,组方严谨,疗效显著,故为后世许多医家所推崇,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对一些疑难怪病有奇效。如已故中医名家何绍奇曾讲:“用此丸治疗肺炎,早期与麻杏石甘汤同用,中晚期与竹叶石膏汤同用,可使发热顿挫,咯喘减轻,促进炎灶吸收。”


师兄:当时有位李老太太,八十多岁了,患病卧床日久,心中烦闷,喜怒不定,胸闭不能进食,迷闷,辗转不安,并无寒热别症。

师弟:虽然痰所致之病多怪异,我觉得其中也有规律可寻,症状多与痰浊闭阻窍道有关,如闷胀、神志异常等。


师兄:李家求治于王隐君。

师弟:这可是求到了正家。


师兄:王隐君一观即知为痰邪作祟。

师弟:既然如此,就快用其惯用之滚痰丸嘛。


师兄:可开药时,王隐君却不如诊断时那样干脆。

师弟:既知则行嘛,为何手软?


师兄:因他看病人体软不健,所以手硬不得。

师弟:也是,年过八旬,而又久病,而又不食。


师兄:王隐君对李家人说:“这病久治不愈,为痰作祟,除用滚痰丸外,没有别的办法可用。固然这药可用,但却不能多用,姑且先试着服十丸。”

师弟:王隐君深知此方之宜忌,出手谨慎,所以宁可轻剂,而不重剂。

师兄:此十丸服后即觉诸证减轻,于是再开三十丸,分三次服用。

师弟:这是宁可再剂,决不重剂。

师兄:三十丸药服完,病人即安。为善其后,王中阳大夫又制龙脑膏一料,让李老太太每夜含药而眠。

师弟:这是要用龙脑醒神开窍。


师兄:此老媪经此治疗,原案记载“无恙五载而终”。

师弟:此案是制方人用自制方,明白人用明白方,想无效都难。


师兄:可是亦有人有不同意见。

师弟:或许此人另有高见?


师兄:明代张景岳批评道:“王隐君谓痰为百病母,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是以实痰坚积,乃其所宜。然久病痰多者,必因脾虚。人但知滚痰丸可以治痰,而不知虚痰服此,则百无一生矣。”

师弟:景岳所言未必无理,可是并没有证据表明王隐君只是赵子龙一杆枪,不分虚实,见病人就给礞石滚痰丸。


师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假如你手里只有锤子,你就有可能倾向于将工作对象视为钉子。如那攻邪派的张子和,惯用攻法,善用攻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而不免将攻法扩大化,言“三法可赅众法”。

师弟:你是说由于自己有某技能,所以有可能干扰了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


师兄:对,自己的知识背景决定自己更可能看到什么,这已被心理学上的双筒望远镜竞争实验所证实。如对“上腹痛”这一症状,消化科大夫倾向于诊为消化系统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胃炎等;而心血管科的大夫则习惯从循环系统角度诊断,倾向于诊为心血管病,如心肌梗死。

师弟:就是说,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戴着有色眼镜看病,没有绝对客观的观察。


师兄:其实张景岳自己也没有跳出这个圈子,熟地一味,为他所惯用,而在别人看来是滥用,讥他为“张熟地”。学术上与张景岳同为温补派的赵养葵,惯用八味与六味地黄丸,现代医家姜春华评其为“滥用激素”。

师弟:这也就像对股票走势的判断,你若是满把的股票,则倾向于判断上涨,反之则倾向于判断下跌。


师兄:所以许多国家规定,评股票的不能炒股票,以免票令智昏,干扰判断。

师弟:不过张景岳对熟地确实有独到之见解,他认为:“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虽偏而不足以非之。


师兄:不但不能非之,还要学之。因凡为名医,多有一绝,其所偏者,即为精者,即为绝者。如“张熟地”用熟地之心得、“孔石膏”用石膏之绝招、“祝附子”用附子之胆识等。

师弟:那么这些称呼虽有人视为讥称,而更多的人认为是美称,是誉称。


师兄:这些独到的治疗用药经验,均是中医瑰宝,为中医增色不少。

师弟:那我们就应该取其精华,搏采众长,在运用时不忘扬长避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偏于一说,不执于一理,不泥于一方,不拘于一药。


师兄:就从此案来说,王隐君已经注意了此问题,并且妥善地处理了此问题。

师弟:对,王隐君先是小其药量,缓其用法,后又视病情“更制龙脑膏一料,令其每夜噙睡”,并非一味地让病人服滚痰丸。


师兄:由此可见王隐君用此方已入化境——虽长于此、善于此,而不泥于此、陷于此、止于此、拘于此也。据证转方,终得良效。

【原案】
李媪年八十余,卧病日久,心烦,喜怒改常,胸闭不能进食,迷闷,辗转不安,并无寒热别证(病无寒热而胸迷闷,痰也),令亲人求治。王曰:彼疾久治不瘥,吾除滚痰丸之外,无法可施,况其年高不食,岂其宜乎。吾固知其可服,但不可多,试以十丸投之。一服,遂败痰三五片,如水浸阿胶,顿觉安好,再与三十丸,作三服即安。更制龙脑膏一料,令其每夜噙睡,无恙五载而终。
《名医类案》
[1]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制半夏9g,天麻6g,白术15g,茯苓6g,橘红6g,生姜一片,大枣二枚,甘草3g。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2] 定痫丸(《医学心悟》卷四)。组成:明天麻6g,川贝母6g,半夏6g,茯苓6g,茯神6g,胆南星3g,石菖蒲3g,全蝎3g,甘草3g,僵蚕3g,真琥珀3g,灯草3g,陈皮4.5g,远志4.5g,甘草4.5g,丹参12g,麦冬12g,辰砂2g。主治:痰热痫证。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抽搐,目斜口歪,痰涎直流,叫喊作声。亦可用于癫狂。
[3] 礞石滚痰丸。组成:酒蒸《丹溪心法附余》大黄15g,黄芩15g,礞石3g,沉香2g。功效:泻火逐痰。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