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到底发生了什么...?

 万宝全书 2019-10-04

艾御享堂

偶尔和业内朋友说起中医的现状,我的师弟L就不屑道:“中医的现状也就这样了”!“这样又是哪样”?我叮问一句。“就是你们看到这样了:被一些”科学家“质疑或否定,被很大一部分患者群体攻击谩骂或污辱,或者更被一些”学者“质疑为民间骗术;再不就是被现代医学边缘化,被医院里的西医所排挤,被商业利润为导向的”保健品“挤出大市场,被各路哗众取宠的民间艺人胡吹乱鼓而神化妖魔化,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无缘故地痛恨到咬牙切齿...,不再列举,越列举越心痛”!说到此处,L已经恨得顿足捶胸。

“中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很多时候,我们归结到庸医太多,医学院校教育失败等等,但是你再往细里推敲,西医又何尝不是庸医遍地?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何尝不是混饭者居多?可是西医怎么就没有中医身上这么多的烂事儿呢?”师妹G发话了。“中医这玩意,天生就是个是是非非的物种啊”!我这个师妹一向是思维前卫,快人快语。众人听罢还是不免有些愕然,我又追问师妹一句:“你此话怎讲”?

G就侃侃道来:“你们看,中医的理论体系是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对吧,而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你五行这东西它看不见啊,人家解剖就一目了然,看见啥就是啥。所以在自圆其说这方面,中医具有天生的劣势,此其一也。而市场会以什么作为认同标准?当然是看得见的数据,可以量化的东西才好作为标准嘛!并且让不懂医学的人也能看到明确的指标表格,有说服力的。中医不行啊,外行人听不懂这套抽象思维,而更愿意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跟数据,这个再正常不过了吧?所以,一旦咱们中医的疗效不理想,就会被高度质疑,而西医却会被最大化的谅解,由此,中医的各种麻烦事儿就必然会接踵而来。”G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S师弟早已经按耐不住:“要我说啊中医理论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特别容易给喜欢制造神话、编撰故事的有心人加以利用,于是许多神医就出现了。而西医的解剖思维透高度透明,他们也无法以故弄玄虚的方式来制造医学神话,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十个病人中,中医只要有一两个病人没有治好,就会被冠以“未得其术”、“不科学”等帽子!而西医如果治不好,就会以:“我们已经尽力了,目前的医学水平也就如此!”于是对医疗责任的认定,中医与西医也就有了极大的差别,有时候这种差别,足以断送一个中医大夫的一生。”S的话一向犀利,众人听的哑口无言!

接着大家又从中医的现状说到中医的宿命,感觉真的有些玄妙在里面。大师兄A被公认是几个人中的理论家,只见他不紧不慢道:宿命嘛本来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注定的命运,就是生来注定该做的事情,通常是不可以先说破的。”

“大凡人们做事情,都会要顾及到事后的结果,总要有个利弊权衡吧,或希望有所收获,或希望心理上能得到某种满足。

可是我们中医大夫却不然,试想,当一个病人在你面前痛苦呻吟之时,你还能有别的选择吗?所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是你中医大夫的宿命!”


“譬如《三国演义》:曹操头疾,请华佗治病,华佗说治这种病,要做开颅手术。曹操却认为华佗想谋害自己,于是把华佗杀了。

华佗只想尽医生之责,为曹操祛病疗疾,解除头风之痛。不想却死于曹操的多疑与残暴。华佗既然无害曹操之心,就一定想不到能有杀身之祸,华佗死于非命,这便是华佗的宿命!”

“《吕氏春秋》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个良医叫文挚,他洞明医术,兼能异术。当时齐闵王患了恶疮,久治不愈,便派人请文挚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但是,大王病愈后,必然要杀我。”

太子不解地问为什么?文挚回答:“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治好。激怒了大王,我一定会被杀死。”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会以死来向父王求情,以保全你的性命。”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于是他与太子约好诊期,文挚故意不守信誉,失约没来。约了第二次,他又没来。又约了第三次,第三次他同样失约。正当齐王因文挚的屡屡失约而甚感恼怒之时,文挚却突然来了。只见他鞋也不脱,就直接上到齐王床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起齐王的病情。齐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又用更重的言辞激怒齐王,直气得齐王大吼一声,坐了起来,这一怒反倒治好了齐王的病。

后来正如文挚所预见的,最终文挚还是被齐王所杀。文闵所采用的治病方法,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情志相胜”疗法。”

“值得一提的是,文挚明知道治好齐王自己必死,可是为了治病救人,却义无反顾。于是,以己之命换回来齐王之命,这便是文挚的宿命”!说到这里,师弟妹们一片唏嘘...”

此时我不由得又想起小时候,祖父曾给我讲过的一段他老人家的亲历往事:“民国末年,辽西某县有个著名的中医大夫,有一天某大户人家请这个中医大夫为女儿看病,旧时看病不像现在,尤其是年轻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诊脉时要用盖头遮住脸庞,再从窗口把手递出,来让先生把脉。而先生必须用一片大约10✖6公分的竹帛放在女子寸口之上,隔帛而切。可见旧时中医大夫的功夫,绝不是吹的。

要搁平日,这种隔帛切脉的手段也不在名医话下,要不怎么叫名医?可这次也不知怎么的,诊着诊着先生突然就冒出了一句:恭喜小姐已有三个月的身孕,还是个大胖小子呢!话音未落,小姐扬手就给了先生一个嘴巴:你给我滚!老爷也气得直哆嗦,叫管家赶紧把名医给轰了出去。诊银没得到,还挨了小姐一个嘴巴,最丢人的是被主人给赶出来。先生自知这次是误了诊,亏了理。县城不大,第二天这件事就被传了个满城风雨。名医气愧交加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便气绝身亡。所谓智者千虑,难有一失。诊脉中的一句错话就丢了性命,名医的宿命不过如此”。

A师兄继续感慨到:“2012—2014年,我在哥德堡执医,一个和我同去的M师弟因为针灸时的一次疏忽,造成患者的中度气胸(右肺压缩近60%),经及时处理后患者虽转危为安,但后续赔偿是笔不小的数目,师弟辛辛苦苦一年的工资几乎都做了赔付。幸好老板还算通情达理,没送他回国,而是继续留用。”

“后来M跟我解释:那是个顽固性哮喘的患者,他几乎跑遍了欧洲都没能治愈。是M治好的一个患者介绍他过来的,M就给他用了自己祖传的针法。这种针法M本来也是屡试不爽,针到病除的,谁知这次偏偏出了意外...”

M的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后来还出现了戏剧性变化:被刺成气胸的那个患者很快康复了,却发现他四处求治多年的哮喘病竟然也好了,而且再没有复发。思之良久,他又来到M执医的诊所,非要把当年的赔偿款退还给M不可,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再后来他还协助M办理了瑞典的永居卡。看来,M师弟的宿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然这一切还是得益于他的技术实力...!”

A师兄做最后总结发言:“我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传承,而祖传的东西往往会被边缘化,追求高疗效的同时就意味着高风险。中医大夫是不可以出意外的,哪怕你只有一次!”

“从古自今的名医在漫长的临证中,大多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意外,我这里就不去列举。名医的意外同游医的鲁莽有着本质不同:名医往往会面对现实,承担责任,拷问自己,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而游医常常强调客观,指责患者,甚至强词夺理,逃避责任。

当然作为中医,你也可以有另一种选择,这或许是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医从业者的选择:背诵下百八十首方子,记住它百八十个穴位,于是所有疑难病症的患者,你便来者不拒。怎么治?患者有千病万证,你有一定之规:扎不好,但也扎不坏;吃不好,但也吃不赖。等到有一天胡子白了,你就成了老中医,有的也许还成了名老中医。一辈子安稳,不出差错,不出任何医疗事故。这部分中医大夫的宿命,一般来说都不会很差,他们的医术足可以养家,但却万万不可以用来传世!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