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华夏衰落五百年之久的国贼

 百了无恨 2015-08-15

燕云一失百年愁——石敬塘

楔子:燕云十六州

要说起这燕云十六州(幽、 顺、 儒、 檀、 蓟、 涿、 瀛、 莫、 新、 妫、 武、 蔚、 应、 寰、 朔、 云)真是个好地方,包括了河北山西一大片地盘,放在今天那也称得上是心腹之地,就这么十六座硬梆梆的坚固的堡垒,叫人见识了什么叫易守难攻,多好的天然屏障,北方外族要想进中原,可以,欢迎光临,那么先在燕云这里试试身手吧。可就是这么要紧的地方,有近三百年间不在中原统治者的手里,引发的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而其中吃到最多苦头、最倒霉的就要数宋朝。

大宋王朝的确很不走运,地盘小就不说了,还三面都是敌人,北面有辽邦,西边有李元昊的西夏,南方有个态度比较暧昧的大理,要不是那时还没听说有倭寇,不然的话正好凑齐四面楚歌声。就这样还能有三百年的国运,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可宋代的皇帝很委屈,他们也不甘心,但是有什么办法,燕云十六州在辽国人手里攥着呢,讨是甭想讨回来了,打也打不过人家。燕云十六州一直要不回来,就好比这大门都没了,还怎么挡得住强盗进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小九九打得很不错,在皇宫里专门设了个小金库,把私房钱都存起来,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封椿库”,留下话说,这是买燕云十六州的钱,要是人家不肯卖的话,这笔钱就是军费,把部队武装到牙齿,开打!想法不错,可人家辽国干吗?不干!见过狼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的吗?也该着宋代悲剧那是一次接一次,连宋太宗亲自出马领军北伐,都没成功,直到宋真宗年间,才和辽国签了和平条约,大宋花钱买平安,两家的仗是不打了,可收回燕云也暂时没了指望。

一.战功赫赫,军中骁将

要说说这燕云十六州的主权是怎么玩完的,这话说起来可就有点长了。唐王朝唱了近三百年的主角,终于下台一鞠躬,这中原大地算是暂时没了主人。于是乱乎起来了。

让华夏衰落五百年之久的国贼

后世把这一时期叫做五代十国,中原自己闹开了家务,那叫一个乌烟瘴气,梁灭唐,唐灭梁,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最尊贵的皇帝也不值钱了,可那名声还是很好听,谁都想坐一坐那椅子过干瘾,于是打来打去打成一锅粥。

中原乱着,四分五裂的,北方却出个牛人耶律阿保机趁机来个势力整合,成了辽国开国之主。耶律阿保机把草原整顿好了,就开始幻想着富庶的中原,多少金银财宝呀,多少美女佳人呀,于是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尝尝。但是他太心急了,事先准备不充分,挥师南下在云州这块地方弄得灰头土脸,很没面子地打道回家,可是没想到过不了几年,就有人自动把燕云十六州打包送礼,端到辽国皇帝的盘子里。这位把燕云十六州当大礼送出去的孙子是谁?姓石,名敬塘,史上名声顶风臭千里的儿皇帝。

石敬塘,自称是春秋卫国大夫石碏后代,据历史上记载为人很严肃,脸皮绷得紧,一般看不出情绪,也不喜欢废话连篇。他马上功夫一流,尤其是射箭本稳拿第一名,又喜欢读书深造,看兵法之类的书籍很起劲,把李牧、周亚夫这些牛人当作自己的偶像,时时以严要求高标准操练自己。当时的上司也就是后来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很看好他,认为这个小伙子有前途,是个人才,于是把当他自己人,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要说在历史上,人与人之间要说这拉关系,还就是姻亲最实在。人都没有太超前的预知能力,石敬塘也没想到,这老丈人还有做皇帝的一天,自己也有把大舅子弄死的时候。

要说这石敬塘本事很可以,打仗很勇敢,冲锋很厉害,领着手下那十几号小弟就敢玩命,“东西驰突,无敢挡者”,最关键的是就这么左冲右突的,光死敌人,自己这边居然没死一人,得意洋洋地回来显摆,让人不得不服他。当时他的的司令官阁下是后来的后唐庄宗,看到这么勇猛的将军相当有面子,过来亲自拍拍他的背后,夸奖他:“将军家里果然出将才,这话不假!”这夸奖也就夸奖了,听过也许就忘了,可人家司令官阁下不,又是赏东西,又是亲自作点心给石敬塘吃,想想吧,司令官阁下亲自下厨给你做作点心吃,多大的荣耀呀,这下石敬塘出名了,出大名了,是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了。

吃完了点心,仗还得接着打,石敬塘真不是白给的,驰骋疆场,大大小小的功劳挣了一大堆。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的,庄宗只带了五千人马被困在高山上了,对方气势正盛,石敬塘跟着老丈人李嗣源埋伏在山下,看看形势不对,心想再这么玩下去,司令官要完蛋,我们也要跟着倒霉,不行,于是赶紧把石敬塘叫来问问有什么办法没有?翁婿蹲在战壕里头碰头地计较了一下,李嗣源看看对面旗帜齐整,人强马壮的,感觉不太好对付,石敬塘却说:“天这么冷,手指都要冻掉了,他们这么多步兵,前进可以,后退的话,只怕是不太好指挥吧,不如我们先吃饱喝足,等着他们自己要撤退了一鼓作气杀他个人仰马翻!”果然,到了傍晚,敌军虚张声势,作出一副要进攻的准备,石敬塘马上请李嗣源命令士兵整理盔甲排列好队伍,到晚上集合了几千骑兵完成包围态势,先把一角的敌军打个落花流水,军败如山倒,只要一角垮了,别的也会跟着乱了阵脚,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敌军崩溃,横尸遍野,后唐军趁势抢占了有利地形。

就这么着来来去去,石敬塘的威名在军中传扬开来,甚至到了撤退时也没人敢来偷袭的地步。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庄宗把后梁的朱家踢下了皇帝位子,自己登基开国做皇帝,大封功臣的时候石敬塘的官职却并不显赫,他也知道功高容易招妒忌,紧紧地夹尾巴做人,你们爱争功争去,爱显摆就显摆去,我不争我不显摆。他的态度很低调,有人不明白,感觉这石敬塘是不是傻了?荣华富贵都不喜欢?可也有人明白,他的老丈人李嗣源把女婿的功劳记得死死的、牢年的,为啥?这个宝贝女婿救过好几次命,又能打,又知道低调做人,多好。

二.权重位高,荣华非凡

后唐灭了后梁,庄宗作了皇帝,本来想平平安安过几年好日子吧,天不作美,一个叫赵在礼的乱折腾,在邺城造反了,朝廷想通过和平途径解决,结果行不通,想动武吧,可又对一批手握兵权的将领不放心,谁知道平了赵在礼以后自己想皇帝不想呀?庄宗难呀,看过来看过去,平衡了又平衡,最后把李嗣源派出去了,老丈人都出兵打仗了,作为女婿兼爱将的石敬塘没有不跟着的道理,身边多一个又听话,又能打仗的自己人总是好的,李嗣源领着石敬塘出发了。

到了魏地,还没和对方开打,自己这边就事情不妙,军变了。当时最怕的就是这个,李嗣源部下一群想当大官都想疯了的人拉着他的马头要请李嗣源做皇帝,与庄宗平分天下。大概还存着一丝幻想,李嗣源想傻不拉几地到皇帝面前自我陈述、表明心迹,为了脱身就表面上答应做皇帝,平分天下,可别人也不傻,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你没诚心待我们,我们不玩了,别没捞着富贵荣华再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再赔上全家老小的性命。行了,上头的不带我们玩,兄弟们走吧。军心一散,这部队就不好带了,没几天功夫,李嗣源也就剩下最嫡系的常山军这一支了。一看情形不对,李嗣源也就顾不得赵在礼还是讨伐对象了,两家握手言和,合兵一处了。石敬塘看着这形势,估摸了一下,就找老丈人开始劝:“行兵打仗不能犹豫,一犹豫就会坏事,这道理您也明白不是?您给我三百人马,我领着他们先到汴水把夷门占了,这地方太险要了,要是成功的话,您就赶紧领着大部队跟上来,只要有夷门在我们手里,什么天大的冤枉都说得清,到时您爱咋说就咋说,形势不等人,到底怎么办,您给个痛快话吧,别磨蹭了!”到了这时候,李嗣源想不照办都不行了,性命比什么都重要,于是马上给了石敬塘三百生力军,石敬塘领着这些人马不停蹄地从黎阳渡河,飞扑汴梁,一口气没歇就把城给占了,结结实实地立了一大功,这等于把路彻底铺平,把帝位双手捧到了他老丈人的面前。

庄宗领兵晚到一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李嗣源进入汴梁城,还酸溜溜地叹息了一声:“我完蛋了!”这一叹不要紧,手下人一听,什么?你自己都认为你完蛋了?那我们不跟着你干了,我们找能继续给我们开工资的去,谁呀?汴梁城里那一位嘛,当兵吃粮,跟着谁不是吃呀?这下好了,当头的没心气了,当兵的快散光了,这还真是玩不了了。等石敬塘领着人马杀到汜水关的时候,庄宗被手下一刀杀了,彻底玩完。

庄宗完蛋了,李嗣源顺理成章地进入洛阳接管了政权。一朝天子一朝臣,想想自己的女婿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前面又做了那么些年的小官,真是委屈他了,如今是我们说了算的时代了,得好好补偿补偿他,兵权自然是不能夺的,先加封了一个陕府兵马留后,也就是节度使代理,相当于军区代司令官。过了几天李嗣源正式登基做了皇帝,这官职也就不要钱似地给石敬塘扔过去,什么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大概什么头衔领的薪水多就给什么头衔,前面加的那个代理节度使也给去掉了代理两字,于是石敬塘这就正式成了一方封疆大吏。没过一年,又给加了检校太傅,六军诸卫副使,老丈人生怕女婿只有官职没有爵位不体面,心里不好过,又给了开国伯的爵位,一时间石敬塘头上金光闪闪,全是一等一的职务。

老丈人的恩典是没话说,女婿受了这么多的荣誉也真不是从老婆裙边带来的。要说这石敬塘是真有两下子,军政一把抓,还干得很不错,也挺对得起这些荣誉的。

石敬塘过日子很朴素,做事很利索,很多时间事必躬亲,又喜欢集思广益,所以很难有事能瞒得过他。

有次手下有个当兵的和旅馆的老板娘打官司,老板娘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当兵的马吃了她晒在门前的粮食,要求高价赔偿,而当兵的声声喊冤,却拿不出能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这事闹到石敬塘跟前,他把主审的官员叫来:“这有什么难断的,把马宰了,剖开马肚子看看,要是里面有粮食,把当兵的杀了,要是没有,就把那老板娘杀了不就结了?”主审官员回去照样画葫芦,结果马肚子里没发现粮食,旅馆老板娘被拉到刑场砍了头,见了血人都怕,这一刀下去基本上就杜绝了说谎欺诈的风气。

石敬塘也很推崇孝道,父母还在就闹兄弟分家的,基本上都要砍头,这事虽说血腥了点,也嫌过分了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老人无人赡养的问题。

明宗越看这女婿这越顺眼,行了,别在外地呆着了,我要出巡,你来当我的御营使吧,也就是我把我的亲卫部队交给你了,你负责我的安全!也合着石敬塘又要露脸,刚就职,汴州节度使朱守殷造反了,明宗左右看看,能打仗又能让我放心的,还就是石敬塘了,就你吧,赶紧地把那姓朱的灭了!二话没说,石敬塘就领人扑过去不费吹灰之力把姓朱的彻底给修理没了,乐得明宗又扔了好几顶官帽过去,顺手把女婿的伯爵升成公爵。

总之呢,明宗看石敬塘很顺眼,一顺眼就高兴,一高兴就给升官,林林总总能有十几个官衔,到最后生怕人家忘了石敬塘是他的宝贝女婿,又华丽丽地把“驸马都尉”给人加上了。要是换了别人,加了这么多的头衔荣誉,这兵权也就没法保障了,能做一个富贵闲人就算是祖上积德,可石敬塘没有,照样领着兵掌着权,要说这君臣相得,明宗和石敬塘算是一对,相当好的一对。

中原地区算是慢慢平静下来了,可外头又闹起来。当时,北方蛮族对中原眼谗得很,老是领兵来抢东西抢女人,搞得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搞得当兵的疲于奔命,可边镜上的将领居然没有一个管用的。朝廷很头疼,明宗发了话:“你们几个管事的不能白领我的俸禄,商量商量,看谁去最合适。不然老这么下去国家就很危险了,你们的富贵荣华也就要泡汤。”大臣们上下左右看了一圈,回话:“看来看去,这么多将领中,也就是石敬塘和康义诚两个了。至于谁去,还得您说了算。”

在京当官好是好,可麻烦也多,石敬塘又是个生来就不太安于现状的主,一听能出兵打仗,马上跳出来自告奋勇:“我去!”明宗一听很高兴:“到底是自己人贴心贴肺,行,你办事我放心!就是你了!”明宗很够意思,心想你去北边为我抵抗蛮族人,这原来的官职我一个不削你的,薪水照领。石敬塘还是很低调,想避嫌,我上外边打仗去了,这京城警卫副司令的职务不能再保留了,别人会说闲话的,不拿掉这个头衔我不放心,我不走了。就这样丈人要留女婿不要的推来推去,时间很快,扯皮扯到年底了,边境的急报又来了,快派人来吧,这里顶不住了!明宗一看不好,得了得了,不要再扯皮了,官衔什么的还不是我说了算的,你不要这个,行呀,给你换一批更好听,权力更大的,你赶紧去边境保家卫国吧!

石敬塘依依不舍地出发了,临走前在送别宴会上给皇帝兼老丈人敬酒:“老丈人呀,我虽然能力不太好,但做事我很用心,我要走了,离您又远,不能时时孝敬您了,您多多保重吧!”明宗看着心爱的女婿离开,难过得眼泪汪汪的,旁边的人都奇怪,又不是一去不回了,至于这么伤心的吗?结果呢?石敬塘倒不是一去不回了,明宗却很快就生了一场大病,去见祖宗了。石敬塘在边境得到消息,哭得就和死了亲爹娘一样,他也该哭,这么好的老丈人死了,背后的大树倒了,以后还指不定有什么倒霉日子过呢。还是那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三.倍受猜疑,图谋自保

老丈人死了,日子还得接着过。明宗驾崩,他儿子继了位,为了稳定朝政,也为了稳定军心,对石敬塘很礼遇,又加官又加薪水,但按照一贯以来的潜规则,这种手里有兵有权又有威望的人是肯定要受到新皇帝猜忌的,只是为了稳定,也是为了互相试探底线,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老皇帝死了,又不是在很太平的年月可以搞搞顺利交班交权,新上位的小皇帝没有威望,底下不服的人多了去了,没过几个月,潞王李从珂就反了,亮出的旗号很轰动:“清君侧”,皇帝身边有坏人呀,每天说我们的坏话,我们要替天行道呀。

口号很轰动,也很能蛊惑人心,于是李从珂的队伍一天比一天多,一路上不能说势如破竹,也能说是顺风顺水,李从珂又能收买人心,又舍得花钱,大把的银子洒下去没几个不动心的吧?小皇帝派出去的镇压部队没几天就降了人家,反过来攻打旧主人。一看情况不好,小皇帝赶紧下了圣旨,把石敬塘招回来吧,就指望着他能出兵平乱了,我爸爸当年对他那么好,怎么的也轮到他出力保我坐稳江山了吧?

这想法是不错,可惜太晚了,圣旨还没发出去几天,京城保不住了,小皇帝这时候可完全忘了他对石敬塘比对李从珂还不放心,领着剩下的心腹人马拼命向石敬塘的驻防军区跑去,心想着到了那里总该安全了吧。还真不赖,半道上遇见了领着部队来救援的石敬塘,小皇帝可算是遇着亲人了,还没等长舒一口气说几句感激的话呢,他手底下人大概被猪油蒙了心,不知怎么搞的就和石敬塘的手下起了冲突,矛盾还不小,甚至想对石敬塘不利,那人家能干嘛?这都是干什么呀,好心好意来救你,这可到好,想干掉我?那我也别客气了,本来你就不待见咱,咱也不是吃素的人不是?老石一挥手,一百多号人头落地,小皇帝真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

一看这场面,小皇帝也算明白过来,自己是活不了了,哭吧!再挥挥手,别了,石敬塘,我的大姐夫。石敬塘杀完了人,也不再见自己的小舅子,叫手下人找个了地方把皇帝搁在那里就不管了。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没人保驾的皇帝惨兮兮,李从珂的追兵没多久就到了,小皇帝的下场就一个字,死。

死了一个皇帝,下面不愁没有不想当的,李从珂美滋滋地做了皇帝,石敬塘还领着人守着边境,手里有兵有权,晾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京城里的那位开始还真不敢怎么样,乖乖照着前面两位的老例,加官封爵,石敬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又提高了一大截。可这么好的事总不是能长久进行的,石敬塘既不是李从珂的心腹,也不是跟着起兵造反的元老,又有兵有权还有威望,还能征善战,李从珂心里总归有一根刺在,坚决认为早晚这个皇帝的位得让石敬塘抢走。还是先下手为强,我得收拾了你,不然我这皇帝就做得不安稳,晚上睡不香,早饭吃不好。

一道圣旨就此发下去,里面大概意思就是说:北方很苦呀,天寒地冻又没什么好特产,石公你也是建国老臣了,老在边境受苦,我很过意不去,打算把你调到东边去,东边是块好地方,你呢就在那里养老吧,放心,生活待遇照旧,我都这么客气了,你就快点收拾收拾行李走人吧,免得大家下不来台,彼此尴尬不是。

四.作人儿臣,万代遗羞

要说这李从珂,还真是没有君临天下的福气,你说你屁股还没坐稳当呢,就开始动心眼子收拾看不顺眼的人了,收拾谁不好,偏先收拾石敬塘那头惹不得的真老虎,敢情是忘了以前他和你李从珂一样是以武力出名的,你功夫没摞下,他也没给荒了呀,这么多年在边境呆着,时不时地和外族开战,这功力不退反涨,李从珂怎么就不明白这一点呢?何况人家都来京城向你称了臣,迫于形势是真的,那也是他低了头了,你就这样地迫不及待地下手,没啥好果子吃的。

回过头再说石敬塘,接到调任的圣旨,立马就毛了,好呀,这就开始杀驴了?我是这么好杀的吗?再说这太原地盘,是我老丈人亲自封的,你也当面说过,只要我在人世一天就不用担心被撤职调离,这话音还在耳边响,说过的话就当放屁了?不成,不能就这么算了!

可是圣旨不值钱还是圣旨,李从珂再混蛋也是皇帝,石敬塘气恨归气恨,多少还是有点顾忌,毕竟形势上他是臣子,谋反痛快是痛快,架不住名头不好听,再说手下的现有力量也少了点。

李从珂心太急了,这人要倒霉,事事都跟你拧着来,心一急,脑子就不好使了,嘴上也就没了把门的。在没正式撕破脸以前,能装就装吧,可人家不,人家牛,人家是皇帝!

做皇帝开个生日宴会什么的也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稀罕事,为了表示忠诚,在家的臣子们都去凑热闹,没法来的也让自己的夫人们去参加,混个脸熟总没错。石敬塘的老婆晋国长公主是明宗的女儿,算起来也是李从珂的妹子,哥哥过生日,妹子来祝贺一下,这事挺好的。要换个有心机的,笑嘻嘻地喝了寿酒再安抚几句就完事了,可李从珂呢?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有心的,看到妹子敬了酒就要退席走人,他老人家冷不丁地来了一句:“这么快就走了呀,干嘛这么急呢?想和老石琢磨造反的事去吧?”得,就这么一句话,等于就是狠狠地踹了他那把本来就不太稳当的龙椅一脚,悲剧就此拉开了大幕。

长公主自然是向着自己的老公,回来把原话一学,老石的眼当时就圆了,这就公开宣布我要造反?好,造反就造反,还怕谁来着,宁可造反死,不要迁移生!我要怕死,就不是冲锋陷阵的石敬塘!

造反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不是说干就干的,要打有准备之仗是石敬塘的必然选择。他把手下那一帮会打仗的、能出主意的,统统召集过来开会研究对策。

开会嘛,领导就要先做做动员报告,带动一下气氛,申明一下会议的主题,要说这石敬塘不光打仗厉害,嘴上的功夫那也是一套一套的:“诸位呀,你们都知道,太原这块地方,是我老丈人让我守着的,虽说地方偏远了些,天气冷了些,可我不能辜负他老人家呀,只要我在一天,就得守一天。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吧,可现在的这皇帝也答应过,只要我还活着,这地方我还得接着守,甭想让人接替我,这还没几天呢,就让我滚蛋了,这也就算了,他是皇帝,我们没办法不是?可我老婆好心好意去给他祝贺生日快乐,他说什么这么快走呀,想回去商量造反吗?天可怜见的,我本来就没这心思,搁得住他这么想?我造反是他逼的!诸位,你们都和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如团结起来做一番事业!”手下人一听,纷纷表示要团结在石大将军的手下,坚决抵制朝廷毫无道理的命令。特别是手下一个叫刘知远的心腹,跳出来拍胸脯:“老大,你这么多年领兵打仗,功劳不是一般的大,我们这支队伍人心也不是一般的齐,大丈夫要顺应时势,自投罗网还不如自己拉队伍干一场,就象老大你说的,未必不能做出一场事业来!”石敬塘一看手下人态度很好,又开始鼓劲,甚至连万一大事不成,退路都计划好了:“诸位呀,不用担心,我们这太原城又高粮又多,不怕他来打。我看这样吧,再等几天看看风头,如果没坚持让我走,咱们就当没这回事,照样做我们的逍遥王,要是敢来,那就不用再客气,和他拼命。何况还能请到外援内援,咱不用怕!”

开完了会,统一了认识,石敬塘写了份报告上交,洋洋洒洒地列举了十几条理由,中心意思就是我不想挪窝,这里很好,我要继续呆着,你爱咋办咋办吧。另外我要提醒中央政府注意,李从珂做皇帝名份不够,要识相的话赶紧把位子让给更有名份的人来做!

李从珂接到报告一看,还真是让我猜着了,这小子有异心,真是要造反,那咱就不能留着你了!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李从珂下令把石敬塘的官职一撸到底,讨伐人马也就点名出动了。

大军来了,恶仗开始了,石敬塘不怕打仗,他手下的大将都能一个顶一个地给他分忧解愁,何况太原城早就让他经营得城固池深,但有一个问题他没有料到,那就是仗没打几场,来找他投降的人不少,人马多了好办事,乐呵呵地就收下了。可收下是收下,人吃马嚼的军粮就顶不住了,库存告急。老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是没吃的了,人心也就散了,别说干什么大事了,命都保不住。石敬塘愁呀,这一愁,愁出一个让人捶胸顿足,让他臭名万代的主意来。

到底是什么主意这么厉害?看看情势不好,石敬塘把手下找来一合计,决定请外援!北边的契丹人听说很能打仗,比中原的军队厉害多了,不如请他们来一起把那皇帝玩死!可这主意拍拍脑袋就有了,但请外援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还不能小了,小了人家不答应。

要说这石敬塘,你要是多给些金银牛马的,也就算了,这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没了再赚就有了,可他给契丹的是什么礼物呢?是契丹一直想拿拿不到的燕云十六州!这就好比自己兄弟打架,弟弟打不过哥哥了,一急之下把大门所有权给了外人,条件是帮着自己打哥哥!这还不算完,生怕契丹嫌这礼物轻,不肯发兵,又想让契丹皇帝做爸爸,自己给人当便宜儿子,这儿子被人打了,当爹的不能不管吧?

这主意馊得连他的手下都看不下去,当初坚决支持他刘知远出来反对了:“老大,这不行呀,这燕云十六州可是咱们的把门铁将军,这要给了别人,咱们怎么过日子?这要三天两头地被搔扰,咱还活不活了呀?再说了,咱不能太委屈自己,给人做干儿子太寒碜人了,契丹那皇帝可比你要小着十几岁,你要做他干儿子这事传出去,可要让人笑死骂死的呀?这事你可要再好好想想。”这话很有道理,石敬塘要还有几分理智就能听进去,可惜,他没听,一门心思地就想抱契丹的大粗腿,把李从珂搞掉,自己好过一过皇帝的瘾头,要从这点说,李从珂还真是没看错他,只是动手太急了,也太莽撞了。

老大没听进去,刘知远也就不再劝了,反正做便宜儿子的又不是他。石敬塘急急忙忙让最能写文章的手下叫桑维翰的写了加急报告给契丹送了过去。

让华夏衰落五百年之久的国贼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一看,太高兴了,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想睡觉就有人送个大枕头来,不用流血打仗就能得到几代人朝思暮想盼望已久的地盘,这还等什么?发兵发兵,赶紧发兵!

契丹很重视,作为最高元首的耶律德光亲自领兵来了,根据史书上记载排场那是很大很大,一眼望去,军旗不到头。能不上心吗?给干儿子撑场面去,不能让人把我干儿子欺负死了,到嘴的肥肉可不能又飞了!

有钱好办事,送了厚礼就是不一样,契丹人冲到战场连歇一歇都不考虑,就挥舞着马刀把代表朝廷前来惩罚的代表们打了个落花流水春去也,太原城,安全了!石敬塘,安全了!

一看干爸爸这么出力,石敬塘那叫一个感动,心说这干爸爸没白认,连夜就屁颠屁颠地出城给干爸爸请安去了。

这对年纪颠倒的干父子见了面,手拉手,很亲热。一个说:“我想见你很久了,现在才见到,太晚了,早几年多好。”一个说:“您就是我亲爸爸,亲的!”这人要彻底把廉耻抛弃,还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什么话都说得出口的。

接下来事情很顺利,石敬塘有了干爹撑腰什么都不怕,也该着李从珂没这皇帝的福分,手下人消极怠工,这仗算是彻底没法打了。耶律德光一看这事儿也差不多了,干儿子也就差一个名份问题了,得了,好人做到底,燕云不白收,我做父皇帝,你就委屈委屈做个儿皇帝吧。挑了个黄道吉日,写了打给老天爷的报告烧了,又把身上不知穿了几天的臭烘烘的皮袍脱下来给石敬塘披上,就算把皇帝帽子扣在石敬塘头上了,从今天起,石敬塘是契丹王朝的好儿子兼大晋皇帝了,记得要世世代代都好好孝顺干爸爸哦!

让华夏衰落五百年之久的国贼石敬塘美呀,终于成皇帝了!什么?儿皇帝不好听?丢人丢份?儿皇帝也是皇帝,只要穿上龙袍,管他儿皇帝孙皇帝呢!我容易么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到今天穿上龙袍号令天下,这威风用什么换都是值得滴!石敬塘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子。自从认了干爸爸,每年送三十万钱给他干爸爸作零花钱以表示感激之情,手下谁也不许拦着,谁拦着就和谁急眼,谁的脑袋就得搬家。

做好儿子也不容易,做得战战兢兢的,就怕干爸爸一个不高兴,自己就要倒大霉。好在石敬塘还算称职,契丹干爸爸比较满意,不大来找麻烦。

五.割却燕云,百年长恨

许下的诺言是要兑现的,石敬塘真的很孝顺,等把敌对残余势力消灭干净,看看自己的龙椅坐得比较稳当了,大笔一挥,就把燕云十六州打包送礼,给了已经等着有点不耐烦的契丹。

有时候,最重要的东西就被当作最不值钱的,被毫不在意地扔出去的时候都不会眨一眨眼睛,更不会心疼,燕云十六州的失去,最典型。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外族进入中原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要想越过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有时拿人命来填都不好使,对于草原骑兵来说,中原汉人高固的城墙就是他们的恶梦,在他们只有马蹄和弯刀的装备的时候,燕云十六州就象一只吞噬他们的虎口,而他们只能在城墙下幻想着中原的财富。

石敬塘的慷慨,让胡人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有了燕云十六州,中原不再只是梦里的地盘,那财富就赤裸裸地摆在眼前,而黄河的河套地区又是水草丰美,天然的马场,这对于视马为自己一部分的胡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朝出毡房,暮至黄河,前途真是太光明了。

有喜就有悲,胡人在那边喜歪了嘴,而中原汉民则在外族的铁蹄之下哭都哭不出来。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中原看作是自己手下待宰的羔羊,几时想起来的就过来割块肉吃,这还能有好吗?中原再肥再大,这么着也撑不了几年。

为了自保,接下来的中原王朝都把发起收复燕云的运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可谓不重视。

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收复了瀛莫二州和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可惜就在此时周世宗病重退军,不久就驾崩在东京开封。

接下来的宋朝更悲剧,为了防御契丹人的铁骑冲击,只能在首都周围大力推行绿化政策,种树,种大树,树是种了,契丹人该来还是要来。宋太宗赵光义没有周世宗柴荣的英武,也没有柴荣的一半运气,亲自领军北伐,在幽州城下(现在的北京)被辽国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还中了箭,没几年也死了。先天失调的宋王朝在没有能力再度主动北伐的条件下只能被动防御,整个就是慢性失血,也就导致宋王朝不可避免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恶性循环,一百多年后,北宋灭亡,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中原文明时代之一就此完蛋大吉,还背上软弱无能的骂名,老赵家的历代当家们想哭都哭不出来。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把燕云十六州做了孝敬礼物,然后自己美滋滋地做了儿皇帝的石敬塘石先生。

六.昭昭青史,书汉奸名

中国人对自己家的土地一向看得那是相当地重要,谁敢要往外卖呀送的,在小家那就是败家子,不长进的,要活活打死;在对国家来说,那就是汉奸无疑,背上的恶名骂名那是想洗都洗不掉,子孙跟着落骂名,最可怕的是在史书上还得记一笔,想赖是吧?好呀,白纸黑字,记得牢牢的。

石敬塘打仗是猛将,处理政务是好手,管理地方也是相当有才,万般功劳千般光荣,就活活断送在燕云十六州上面了。

想做皇帝这没错,那位置的确够吸引人的,世道太乱,手上有点兵的,大概都有这个想法,想做皇帝你可以去争呀你可以去夺呀。打不过人家那是你的命,别怨天怨地,说到请外援,也没错,打架还兴请俩帮手呢,可也得看看请的是谁,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石敬塘昏了头,一门心思就认为金银太俗气,美女财帛不靠谱,热血上头的他就把家里最值钱最能保命也是别人最想要的给人送去了。

他爽了,下面的老百姓和接下来坐江山的惨了,老百姓给改了国籍,好好的中原人成了胡人,这在当时算得上奇耻大辱。接下来坐江山的柴荣和老赵家都把老石恨得牙痒痒,直接就给定性成了汉奸。这真没冤枉石敬塘,一己之私,面子不要了,里子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就剩着眼珠子里盯着的皇帝宝座,这帽子他不戴谁谁戴去?

不光送了地盘,还送孝敬费,每年要给他的契丹干爸爸送30万的财帛,遇上什么节日什么庆祝,还要另外孝敬,石敬塘又不会点石成金,就得从老百姓身上刮,刮了一层又一层,只要干爸爸高兴,让他当皇帝,才不管你老百姓活得怎么样。年年刮岁岁刮,本来中原连年开打老百姓就够穷够苦了,摊上这么个“孝敬”的儿皇帝,更是倒了血霉了。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用来形容石敬塘的疯狂最是恰当不过,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洪水滔天也洗不掉他的骂名,这骂名实在是太臭太脏没法让人接受,以致后世的石氏子孙把祖宗姓氏也改掉了,不承认自己姓石,对出身更是讲都不讲,这怕是石敬塘没有想到的吧。

都说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出来混的,总有一天要还的。汉奸嘛,身后骂名臭大街,一般也得不到善终。石敬塘对契丹恭敬得让人没法说,可是干爸爸毕竟不是亲爸爸,一不顺心就让人来劈头盖脸地骂一通,底下人也没几个想做干孙子的,按下葫芦起了瓢,内外夹攻,石敬塘刚刚做了七年的儿皇帝,就活活郁闷死了,这滋味活该他受着,活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