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寂寞在繁衍 2015-08-15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是因肩臂急、慢性损伤、退变及感受风寒湿邪等,致局部发生炎症、粘连、增厚等病理改变,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称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本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推拿治疗该病有较好的效果。

【解剖生理】

参见第十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

【病因病机】

(一)急性损伤:是指外伤导致本病。肩关节的直接外伤或肱二头肌用力不当,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而又未及时恢复。如肩关节脱位或肱骨外科颈骨折,均可导致该肌腱因牵拉、扭转而发生损伤。

(二)慢性劳损:长期从事肩部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均可引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慢性劳损。或由急性损伤失治转变而成。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腱鞘受结节间沟狭窄粗糙面的机构刺激,加剧了肌腱与腱鞘的摩擦,使局部气血瘀滞,充血、水肿,使肌腱与鞘膜增厚,纤维管腔变窄,肌腱在管腔内滑动困难而产生症状。甚至局部发生粘连,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从而继发肩关节周围炎。本病的病理变化是肌腱与腱鞘的损伤性炎症,表现为腱鞘充血、水肿、增厚,肌腱变黄,失去光泽,粗糙与纤维化。在肌腱与腱鞘之间,有时发生粘连形成。

(三)精血亏损:由于中年以后,肾气不足,精血亏损,筋脉失其濡养,则拘急挛缩。临床可见结节间沟粗糙或变窄,肩袖的退行民生变等而导致本病。

(四)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侵入经络,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逢寒则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局部肌肉痉挛,缺血缺氧,筋脉挛急,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一)有急、慢性损伤和劳损病史,多数呈慢性发病过程。

(二)疼痛:开始表现为肩部疼痛,以后逐渐加重,最终出现肩前或整个肩部疼痛,受凉或劳累后加重,休息或局部热敷后痛减,肩部乏力。

(三)肿胀:在疾病初期,除局部疼痛外,可伴有轻度肿胀。主要为急、慢性损伤性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和水肿所致。

(四)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上臂外展向后背伸和用力屈肘时明显,有时向三角肌放射。

【检查】

(一)压痛:肱骨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少数患者可触及条索状物。

(二)肩关节内旋试验及抗阻力试验阳性。

(三)X线检查:一般无病理体征。退行性变者,可发现骨刺、骨疣等,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结节间沟处疼痛、肿胀及外展位时的后伸和用力屈肘时受限。此外,叶加森(Yergason)氏征阳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病应与以下病症鉴别:

(一)肩关节粘连:本病的主要特点是肩部广泛疼痛,且可向上、向下放射,压痛广泛开展和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同肩周炎)。

(二)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多因肱二头肌的急骤强力收缩所引起,多见于青壮年人。主要表现为肩内侧有剧烈疼痛,肘关节屈曲无力,肘屈曲时,在上臂前内侧,因部分断裂的肌纤维收缩时,可有肿物隆起。

【治疗】

(一)治疗原则:急性损伤者,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慢性劳损者,宜理筋通络,松解粘连。

(二)取穴及部位:肩臂部及肩髃、肩髎、肩贞、曲池、手三里等。

(三)主要手法:滚、拿、按、揉、弹拨、摇及搓抖等。

(四)操作方法:

1、滚揉肩臂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肘将肩部外展,另手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施于肩前与肩外侧,再用拿揉法施于上臂重点在肱二头肌长腱与三角肌前部,使之放松。

2、点压弹拨法:接上势,医者先用柔和的拇指弹拨法施于肱二头肌长腱的起点至结节间沟处,然后眯压肩内陵、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等穴,以解痉止痛。

3、运动肩臂法:接上势,医者先用双手掌挤压、按揉肩关节,然后作肘摇肩及大幅度摇肩法,最后搓揉、牵抖上肢,结束治疗。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注意事项】

(一)疼痛较剧者,施手法时应注意轻柔,治疗后应减少肩部活动,尤不宜作外展、外旋活动。

局部注意保暖,勿受财寒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可作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使功能逐渐恢复。如摇肩、晃肩及摆肩等。活动幅度及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按语】

对因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引起本病者,应先行复位,整复骨折,等骨痂形成后,方可进行推拿治疗。在推拿治疗中,切忌发生新的损伤。陈旧性损伤所致本病者,往往可同时发生肩关节粘连,治疗中应两者兼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