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朝的政治平衡:君权相权谏权间的良性互动2

 无为洪建国 2015-08-16

宋仁宗的无为而治与官员政治型贬降、叙复

这种体制的形成,首先源于宋仁宗奉行无为而治。宋仁宗的无为而治有两层涵义:其一,宋仁宗很少亲自处理具体政事,而是“推委”大臣,重用宰相、台谏;其二,宋仁宗朝无国是。

关于宋仁宗的无为,在宋代士大夫中是存在共识的,上引苏辙、范纯仁、王安石的话就是证明。兹再举几例,邢恕向哲宗上疏说:“仁宗末年,大抵渊默,罕复亲事,委政大臣。”苏辙向哲宗上疏说:“仁宗皇帝仁厚渊默,不自可否,是非之论一付台谏。”翰林侍读学士范祖禹对哲宗说:“陛下诚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专法仁宗,则垂拱无为,海内晏安,成康之隆,不难致也。”《邵氏闻见录》记载,“仁宗皇帝至和间不豫,昏不知人者三日”,“帝自此御朝,即拱默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摇首,而时和岁丰,百姓安乐,四夷宾服,天下无事。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周正夫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百事不会即百事不为,不处理具体政事,只当一个无为的皇帝。宋仁宗推委大臣,容易引起大臣专权,吕夷简就是一例。为此,范仲淹作《推委臣下论》,认为“当推委之际,(宰相)擢十人上从其九,是九分之恩出于下矣,如此则数年之间左右前后皆权臣之党也;若黜辱十人上从其九,是九分之威出于下矣,如此则数年之间中外远近无敢忤权臣者”,所以皇帝应当“操荣辱之柄、制英雄之命”,掌握重要官员的任命权,不应当过分推委大臣。范仲淹的观点从反面证明了宋仁宗的无为而治。

在当代学者中,王瑞来先生认为宋代皇权已走向象征化。宋代皇权是否走向象征化,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王先生注意到宋代皇帝无为的一面,则是值得肯定的。

为什么宋仁宗要无为而治?学者认为“宋仁宗懦弱无能,遇大事无主意”。笔者认为宋仁宗无为固然与其个性有关,仁宗确非雄才大略之主,但仁宗绝非任人摆布的刘阿斗。他的无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理性地选择。谏官韩绛曾对宋仁宗说:“天子之柄不下移,事当间出睿断。”宋仁宗说:“朕固不惮自有处分,所虑未中于礼,而有司奉行,则其害已加乎人,故每欲先尽大臣之虑,而后行之。”杨时、陈亮在自己的文集中都记载了如下一则故事:

仁宗时,或劝云:“陛下当收揽权柄,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曰:“如何收揽权柄?”或曰:“凡事须当自中出,则福威归陛下矣。”仁宗曰:“此固是,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自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如有不是,难于更改,不如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以为不便,则台谏得言其失,于是改之为易矣。

身为至尊的帝王,能有这样清醒的头脑,实在是难得。对仁宗的这种盛德,宋代士大夫自然要报以盛赞,所以杨时紧接着评论道:“仁宗识虑如此,天下安得不治?人君无心如天,仁宗是也!”陈亮也称赞道:“大哉王言,此百世人主之所法,而况于圣子神孙乎?”

那么宋仁宗何以有这样的盛德?是儒家士大夫教育的结果。宋仁宗幼年登基,系统地接受了儒家经典教育,深受儒家君主要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论语o卫灵公》云:“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北宋中期,儒家思想复兴,士大夫阶层兴起。无论从儒家政治思想出发,还是从士大夫自身利益考量,无为而治的虚君理念,都是士大夫的必然选择。余英时先生指出,“程颐理想中的君主只是一个以德居位而任贤的象征性元首;通过‘无为而治’的观念,他所向往的其实是重建一种虚君制度,一切‘行道’之事都在贤士大夫之手。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代表了理学家的一种共识。”从小受儒家士大夫教育的宋仁宗,必然会受到儒家虚君思想的影响。范祖禹在《帝学》中对宋哲宗说:“古之人君好学者有之矣,未有终身好之而不厌者也。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以尧舜为师法,待儒臣以宾友,迩英讲学,游心圣道,终身未尝少倦。是以一言一动,仁及四海,如天运于上而万物各遂其生于下,其本由于学故也”,“陛下欲法尧舜惟法仁宗而已,法仁宗则可以至天德矣。”在这段不乏溢美的话中,我们可知,宋仁宗好学,而且所学为儒家圣道;宋仁宗有天德,天无为、无言而万物生焉,天德就是无为。

至和二年(1055),翰林学士欧阳修对宋仁宗的一段话,也表达了皇帝要无为而治的意思,他说:“自古人君之用心,非恶忠臣而喜邪佞也,非恶治而好乱也,非恶明而欲昏也,以其好疑而自用,与臣下争胜也。使为人主者,豁然去其疑心而回其自用之意,则邪佞远而忠言入,忠言入则聪明不惑,而万事得其宜,使天下尊为明主,万世仰为治君,岂不臣主俱荣而乐哉!其较区区自执而与臣下争胜,用心益劳而事益惑者,相去远矣”,“古之人主惟能改过而不敢自用,然后得为治君明主也。”不“与臣下争胜”,“不敢自用”,正是要皇帝无为而治。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是有大量持虚君理念的士大夫在朝在野,宋仁宗才不得不无为而治。

宋仁宗无为而治,还表现在仁宗朝无国是。所谓国是,就是必须坚持、不容质疑的大政方针,正如余英时所说等于“最高国策”或“正确路线”。宋神宗朝的变法就是国是。宋仁宗因为奉行无为而治,所以仁宗朝不存在这样一以贯之的最高国策。宋仁宗虽然任用范仲淹进行了庆历新政,但当新政遭到官员的群体反对时,就果断地停止了变法。李裕民先生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造成政局不稳,社会动乱”,仁宗“虽然没有继续用范仲淹推行新政,但他深知范仲淹是一位正派能干的人,并没有去整他,而是让他到一些具体部门去发挥作用。这样的结果是,宋仁宗时期成为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政局十分稳定,经济高度发展,科学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峰,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笔者完全赞同李先生的观点。如果仁宗把新政作为国是的话,那就会如同神宗那样把变法进行到底,激烈的党派斗争和对官员的重贬便会提前出现。所以说,皇帝无为而治是皇权宽容的表现,在专制政体下是有其合理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