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之中,皇后是一个尴尬的位置。表面上,皇帝是“大大”,皇后就应该是“麻麻”。其实不然,因为后宫经常还坐着一个人,有时候时皇帝的妈(或者是名义上的妈,太上皇的老婆),有时候是皇帝的奶奶,有时候甚至还是皇帝的祖奶奶。
这就很难办了,大事儿皇后说不上话,小事儿还得提防贵妃们抢位置,所以皇后的主要作用就是当吉祥物,母仪天下,引领一下时尚潮流或者消费潮流,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还得出钱赈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在不是一个好活儿。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皇后能够在重重包围中脱颖而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宋仁宗的曹皇后。
曹皇后大有来头,她是曹彬的孙女。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大将,在平定南唐的过程中立下不世奇功,演义中威风八面的杨家将跟他比就是一个渣。后来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忽必烈是这么评价他的:“从古到今擅长在江南打仗的,就数曹彬最牛逼。”
1033年,因为争风吃醋误扇了仁宗一耳光的郭皇后被废(这也是一个牛哄哄的皇后,可以跟光宗皇后李凤娘媲美),曹皇后作为备选皇后被推荐到仁宗的床上。1034年,被册封为皇后。《宋史》里说,这个女人性格温柔,崇尚节俭,并且喜欢从事农田基本建设,经常在皇宫里面种水稻,养蚕织绸。我完全无法想象,皇后娘娘卷着裤脚在水田里插秧的造型,简直太震撼了。
当然,曹皇后作为官家子女,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非常完善的,史书上说,她还擅长写“飞帛书”——东汉才子蔡邕创造的一种书法。
当然,谁都不知道作为曹彬孙女的曹皇后接受了多少兵法的教育,按理说这么一个小姑娘也不应该接触兵法这样阳刚之气的玩意儿。但是,1048年发生的一起宫廷叛乱,却将她的兵法修养显露无疑。
这年闰正月十八晚上,有几个侍卫作乱,原因是他们一时情不自禁睡了皇帝的女人(应该是姬妾宫女等低级别的女人,反正皇帝也睡不过来),觉得事情闹大了,想干脆造个反玩玩儿。
这几个武林高手三更半夜地飞檐走壁翻过围墙和屋顶,来踹宋仁宗寝宫的大门。不幸中的万幸是,当天晚上仁宗没有跟最宠幸的张贵妃一起睡,而是跟曹皇后一起睡。这个看似小小的决定,救了仁宗一命。
听见有人踹门,仁宗的决定是:老子开门看看,哪个王八蛋这么嚣张!
曹皇后坚决制止了仁宗这个愚蠢的想法,她做的决断是固守,坚决守住大门,估计用了不少桌子板凳堵门。
固守之后,曹皇后做的第二个决断是叫援兵,赶紧隔着大门命令皇宫警卫部队出兵护驾。大部队一来,叛兵四散逃窜,逃跑的过程中顺手砍翻了几个宫女和嫔妃,惨叫声连仁宗都听见了。
危险暂时解除,曹皇后打开宫门,开始调查原因。宦官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报告说:“没什么大事儿,奶妈打丫鬟。”曹皇后破口大骂:“打你麻痹(这句是我加的,史书上没有,见谅),反贼就在旁边杀人,老娘都听见了,你撒谎能不能有点科技含量!”
紧接着,曹皇后下命令:“这伙反贼杀人之后,必定会放火!要是烧到了皇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你们追的时候拎着水桶,哪儿起火就浇哪儿。”
果然,反贼按照曹皇后设定的剧本开始放火,所幸有备无患,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火灾。
随后,曹皇后开始部署追逃工作。她把参与捕贼的宦官和侍卫集中起来,亲自用剪刀剪下了每个人的一缕头发,说:“头发在我这里,你们奋力杀贼,明天就凭你们头上的头发桩子来领赏!”
果然,追逃工作取得极大成果,当天几个反贼就被抓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整个平叛过程中,仁宗除了第一次做出了开门的错误决定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动作,全凭老婆做主。
平叛之后要做的事情当然是调查原因,姬妾给皇帝戴绿帽子的事儿就浮出了水面。想来想去,姬妾找到了仁宗最宠幸的女人说情(没说是谁,但是我严重怀疑是张贵妃),希望能够免死。仁宗本来就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被戴了绿帽子的事儿对他来说也不是特别了不起,就准备顺手送个人情。
曹皇后穿上全套工作服(正儿八经的皇后朝服),走到皇帝面前说:“你要是不杀她,今后后宫人人都会给你戴绿帽子,你考虑清楚,是人情重要,还是后宫的纯洁重要!”
仁宗无言以对,只能缓和一下这个尴尬的气氛:“你坐下说。”曹皇后坚决不坐,就这么站了一个多小时(原文是“移数刻”,24小时为100刻,一刻差不多就是现在的15分钟),仁宗终于没办法,只好杀了这个姬妾。
我们可以看出,曹皇后至少具备如下军事素养:遇到突发事件临危不乱、分析敌我形势之后制定固守待援的合理战术、分析情报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准确判断敌人使用的纵火等战术、知道如何激励将士、会正确处理犯错的人。
也就是时运不济,如果她带兵,可能真是一把好手,也轮不到虚构的穆桂英出来嚣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