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建《山海经》的叙事语境

 负鹏载舟 2015-08-16

重建《山海经》的叙事语境

 2009-07-04 14:37:11


 

  《山海经》恐怕是中国古籍研究中观点分歧最大的一部著作了,大到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到目前都还没有定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这本书的叙事语境

  《山海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或者说,它的成书具有特殊的语境,是一种特殊语境下的叙事。一个文本的出世,总有它自身的语境,比如一部小说是一位作家在一间狭小的书房里写就的,一篇演讲是在万人聚集的广场上,时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即兴的。语境对文本的形成影响程度不同,有的几乎难以察觉,有的却直接影响文本的内容,《山海经》的语境对其文本的形成举足轻重,因而对《山海经》文本的理解,其语境也就举足轻重。《山海经》是由两本不相关的书合成的,一本是《山经》,一本是《海经》。《山经》是一本以社祭为叙事语境的书,《海经》是一本以分野为语境的书。失去了这两个语境,我们便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容,就像失去某一句话的上下文,我们难以判断其真正的含义。好在语境常常会在文本中留下蛛丝马迹,从《山经》和《海经》这两个文本本身我们可以窥探出它们各自当时的语境。

  先说《山经》。《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这一“南、西、北、东、中”叙事格局的形成其实来源于社稷祭祀的方式。参考目前依然遗留下来的与社祭相关的五色土祭坛便可明白。一个国家的社稷祭祀就是祭祀五方山川神祇,祭司站在中心的位置上,分别朝着四方进行祭祀。祭祀南方山川时面向南方,祭祀西方山川时面向西方,以此类推。祭词中自然要涉及到对山岳、河流的描述,叙说山上的神灵宝藏,水中的鬼怪鱼虾。《山经》的叙事特点,正与此合,《山经》所呈现给我们的,也正这样的一个文本。最能证实这一点的,是《山经》在每叙述完一列山之后,都要交代祭祀这一列山的祭品与祭祀方式。不少人误以为这是实地考察的民俗记录,其实,从《山经》的文本我们可以知道,其中的每一列山系几千公里,这样长的范围内,不要说有相同的神灵与祭祀习俗,就是能否实际形成这样长的同一山系都成问题,只有作为祭祀的对象,才人为地把不同的山视为同一山系。目前在广西西部的彝族跳弓仪式中,依然保持类似的祭祀方式,将一些山峦人为地归为同一系列来加以祭祀,祭词中同样也要叙说这些地方的神灵与动物。更让人惊讶的是,《山经》依然保留有诸多的韵文,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一部脱胎于社稷祭祀的韵文祭词。如果还愿了《山经》文本的这一社稷祭祀语境,我们就不会奇怪《山经》里的这些山川似曾相识,可又难以与现实中的山川一一对应,也就不会奇怪《山经》这部著作为什么有的地方如同科学考察所得,而有的地方如同痴人说梦,因为虚虚实实正是祭词的一种特点,山是有的,河也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些山河仅仅是作为祭祀的对象,任由祭司组合与粉饰。

  再看《海经》。《海经》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海外经》以及其下的《海内四经》;另一部分是《大荒经》以及其下的《海内经》。这两部分其实是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海外经》对应《大荒经》,《海内四经》对应《海内经》。还原《海经》的叙事语境要从成书较早的《大荒经》以及其下的《海内经》着手。笔者在细读《大荒经》过程中,发现了隐藏两千多年而未被人们看穿的一个秘密,就是《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和《大荒北经》都分别描述了诸多的山峦,但每一经都只有七座山峦在前面加了“大荒之中”四个字,也就是说,《大荒经》的东、西、南、北分别分布了七座“大荒之中”山,一共是二十八座,这二十八座山与夜空中的二十八宿遥相呼应。这些山峦并非像我们传统上所认为的那样,分布在中原之外的蛮荒之地,而都分布在《大荒经》作者的四周,只不过是作者进行叙事的坐标:一个人站在中央,山峦环绕四周,他每边选定了七座,以此作为叙事的构架,结合其他的山峦,开始了他关于天文、地理以及历史的描述。先说一座山,再说这座山所对应、所存在或存在过的事物。你完全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境:一个人站在四面环山的一座观象台上,面向南方,指着东南方向的一座山说:“看见了吗?就是那座山,东南角的那座,大言山北边一点的那座,叫波谷山,那个方向在春分的时候对着的是大角星,我们把它叫大人国。”这在《大荒经》里便是:“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波谷山与大人国是一个对应关系,即大人国是在波谷山所处的那个方向。古人观测星象,除了历法,也有占星的目的,也就是说,《大荒经》的作者观测这些星象,是为了了解这个方向所存在的方国的情况。将星象与地理对应起来,便是分野,分野是占星的基础。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知道那些奇形怪状的神物无非是对星象的隐晦描写;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文中的“甘水穷焉”“黑水穷焉”“顺水穷焉”等等一系列的句子都是基于作者实际观察的描写,是他看见这些河流消失在他的视线之中,他能看见的最远的地方便是所谓的“大荒”;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大荒经》写作的地理位置是在济水的南岸,因为他所在的位置能看见了济水流过,才记下了他北面的先槛大逢山是一座“河济所入”之山。作者借助《大荒经》的山峦作为坐标来描述山外的方国、族群以及夜空的星象,作为一种补充,他也描述了四周山峦之内的事物,称之为《海内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