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会时不时习惯性的掏出手机,不自觉的打开微博微信的app,打开刷下,尽管你在几分钟前刚刚打开过。据微信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说,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30次以上。 你会说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啊,以此证明你多么重视时间的利用。孰不知,你以为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实际上你的时间却被碎片化了。 不是说这些时间和场合不能拿出手机,而是你拿出手机用来干嘛。先看看什么是“碎片化”,这个词是“微博+智能手机上网”这个典型应用和用户习惯带火的一个词。通常碎片化时间就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计划的时间,这段时间零散、无规律。所以问题就来了,当我们整天低头刷手机,美其名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你利用的是真的碎片化时间吗? 1、判断真实的碎片化时间 这个是我们是否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最关键的地方:正确的判断什么才是碎片化时间。而我们不少时间其实并非碎片化时间,只是你没有计划好罢了。我们在阅读不少优秀的人时间管理方法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非常重视两段时间,一是清晨起床,二是晚间临睡前。因为这两段你可以比较集中的获得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整段时间,时间应用效率高的人,会把此段时间计划的很好,而更多的人却用来把它们碎片化,早晨起床要么赖在床上、要么久蹲厕所,干嘛呢?刷微博、刷微信。而晚上呢,窝在被窝里,继续刷微博、刷微信直到午夜。 要记住清晨和临睡前是有规律、可计划的非碎片化时间。以此可以类推,如果你每天是公交或者地铁上下班,路上时间也有半小时以上的话,它也算是有规律、可计划的是时间,你如果仍是把这段时间用于无目的的刷手机,自然也谈不上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而是你把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2、利用有规律、可计划的时间做点啥 先说说那些被我们误当作碎片化的时间该做点啥吧,尤其是上文说到的早、晚时间段。一般意义上,早晨适合做计划、晚上适合做总结,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我的能力提升。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个很“自我”的事情,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这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特点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建议从下面几个方向考虑:
3、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点啥 再说说那些上厕所、等人、出差途中等等没规律的真正碎片化时间怎么利用吧。合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单是技巧的结合,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平时就准备好,这样才能在随时遇到碎片化时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利用上。下面罗列下我给你的十条可以安排在碎片化时间做的事情,希望能给你启发,以此来找到最适合你的: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管理的书籍: [美]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美]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美]戴维·艾伦:《搞定》 刘未鹏:《暗时间》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周强 来源:周强笔记本(ID:zhouqiangnotes) ------------------------------------------- |
|
来自: silence_3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