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学养深受苏州影响
王亮:曾祖曾寓居苏州一年半
□苏报记者施晓平
一提起王国维,你也许就会想到他的《人间词话》。这位著名学者虽是浙江海宁人,却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昨天下午,他的曾孙、海宁王国维研究会顾问、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王亮博士现身苏州博物馆,讲述王国维在苏州的往事。他说,当年曾祖在苏州过得很舒心,他的学养的成长深受苏州影响。 任教江苏师范学堂寓居苏州 谈起王国维来苏州的原因,王亮说,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端方担任江苏巡抚,在苏州三元坊设立江苏师范学堂,聘请罗振玉为学堂监督。曾祖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学问渊博,又与罗振玉熟识,因此受邀来苏,担任江苏师范学堂教习,所教课程包括伦理(修身)、教育学、中国文史等。 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闰三月,江苏士绅与罗振玉发生公开冲突,罗振玉离职,王国维也跟着离开了苏州。“算下来,曾祖在苏州寓居的时间为一年半”。王亮说,从曾祖有关苏州的诗词等可以看出,他在苏州的生活过得比较舒心,这可能与当时的收入较高有关,“有了经济基础,曾祖一度有在故里买园置业和接奉老父移居苏州的计划”。 学养成长深受苏州底蕴影响 王国维在苏州的时候还不到30岁,对学者来说还处于“成长期”。王亮说,曾祖学养的成长显然受到了苏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比如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有书斋“学山海居”,曾祖后来把自己的居处题为“学学山海居”,就是这种影响留下的烙印。国学大师钱穆在《师友杂忆》中也说,苏州城里的书摊业主常告诉说,以前王国维经常来买书。“可见曾祖有一部分藏书是在苏州购置的”, 王亮说,曾祖的许多学养,就来自这 些苏州印制、经销的书籍。 王国维的金石墨本、书画收藏也是在苏州起步的。王亮介绍,曾祖的父亲王乃誉曾在日记中说,曾祖曾给他看毛公鼎铭文等难得一见的拓本。 深厚的积累成就了王国维的大量著作。王亮说,曾祖在苏期间,研读、译介了大量西洋、日本学术著作,撰写了《红楼梦评论》等名篇。当时的江苏师范学堂《教授法》一书也写到,曾祖有《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法》三种讲义,后刊印成书,其中《教 育学》是国人第一部同类专著。 诗文多次提及苏州风景名胜 在苏期间,王国维还流连姑苏景物,作诗填词自遣。王亮说,曾祖的《静庵文集》收录的诗文,就有许多作于苏州,并多次提及苏州的风景名胜。如《蝶恋花》词写到:“独向沧浪亭外路”;《青玉案》词提到:“日日沧浪亭畔路”;《欲觅》诗里有“沧浪亭北君迁树”的句子;另一首《青玉案》词写到“姑苏台”“真娘墓”等名胜;还有一首《浣溪沙》词写到:“潇潇暮雨阖闾城”。《留园玉兰花》诗则一共写了六首,还跟苏州的美女相比:“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直令椒麝暗无香,坐使红颜色消沮”。 王亮说,有关曾祖与苏州的关系,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至今没能找到的《心理学》到底写了什么,曾祖是怎样写出来的;他在苏州和哪些人交游;在苏留影的原始照片在哪里等等。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参与研究,进一步充实苏州的名人文化内涵。 人物名片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庵),初号礼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主要作品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是建立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先驱人物之一,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曾孙来苏讲曾祖往事 王国维曾想定居苏州
本报记者 张丫 国学大师王国维,学贯中西,一生短短五十年著述丰硕,且对多个学科做出杰出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生于浙江海宁的王国维曾在苏州任教近 两年时间,写出了许多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美词句,这期间的喜怒哀乐也广为人们所关注,尤其后人解读他“在苏州生活得并不快活”,昨天王国维曾孙、海宁王国维 研究会顾问、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王亮做客苏州博物馆“文博论坛”表示,“王国维在苏州生活时的心情,总体上是比较愉快的。” 1904年,王国维应至交好友罗振玉之邀,来到苏州江苏师范学堂讲学,教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课程。后来又于1906年随罗振玉离苏赴京。在苏州的一年多 的时间里,王国维留下了许多诗词,有明确标有地名的,比如沧浪亭、留园等曾多次出现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未写明地点的一些抒情诗词,如《蝶恋花》等。对于许 多人认为《人间词话》中的大部分诗词都写于苏州,王国维曾孙王亮介绍说,《人间词话》的时间跨度应该说比较大,“王国维先生写词的时间很长,从他在海宁生 活时到留学日本,都在写,所以说,《人间词 话》中的诗词并不都是在苏州。” 很多研究、喜爱王国维诗词的学者、粉丝,从他的诗词中 读出王国维的“多愁善感”,尤其是在苏州的那一段时间,因为教授哲学、伦理学等新学,而他的特长在国学、文学,学生的接受程度低,对新学本能地有些抵触, 所以反响一般。这或许是造成他心情苦闷的原因?王亮称,曾祖虽然有极高的学养,但口才并不出众,的确不擅长与学生沟通,但这也不妨碍他在学识上的见地与专 长,而且他还是很喜欢苏州的。“他在苏州的心情,总体上是比较愉快的,而且确实也有过定居在此的想法,如果不是罗振玉去北京,他在苏州居住养老也不无可 能,那么他的人生或将是另一种境况了。”王亮说,王国维在苏州的生活,通过与其父亲王乃誉的通信以及王乃誉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在苏州收入不错,学术也正处 于上升期,有很多学术著作发表,而且与苏州当地的文人墨客也相交不错,没有理由不开心。但王亮也表示,他心情肯定有不好的时候,因为据他爷爷也就是王国维 的儿子王高明回忆说,王国维的身体一直不好,长期身体不好自然也会影响 心情。 王国维是国学大师,同时又是开拓性学习西方学术研 究,并把西方的美学、哲学相融合形成独特美学思想的人。提到他对新学的开放性学习,不得不提他的父亲王乃誉,用王亮的话来解释,“王国维有个好爸爸。”王 亮说,王乃誉与王国维的通信非常频繁,对王国维的帮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王国维去外地任教,王乃誉是一路紧随,帮王国维安顿好一切才会离去。“这在当时那 个年代,对父子之间比较严肃的关系来说,是极为少见的。”对于王国维热衷新学,王乃誉应该也是“功不可没”,据王亮介绍,王乃誉经商之余不忘治学,在书 画、诗文上都有研究,而且曾一度想放下家业去西方学习、长长见识,而那个时候的王乃誉年纪已经很大了,可见他对学术研究的开放心理。 王亮说,王国维尽管在苏州只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他跟苏州还是很有缘分的,王国维的六儿子曾回忆说,王国维喜欢吸纸烟、吃甜食,吃甜食这种嗜好,应该说跟苏州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人逸事、名人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