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爆炸,为什么相似的悲剧会不断重演?

 天涯逸客 2015-08-17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上世纪90年代,本质安全理论的创始人Trevor Kletz写了一本在化工过程安全领域影响深远的著作《到底哪里出了错?》,以此告诫人们从事故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2003年,Kletz再次出版一本名为《错误仍然不断发生》的著作,因为他发现同样类似的悲剧正在美国和欧洲重复上演。


中国目前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201482日,昆山重大粉尘爆炸事故致使146人死亡,而该事故恰恰和2008年美国帝国化工糖业发生的粉尘爆炸如出一辙;今年7月,昆山又一个粉碎设备公司发生固体爆炸,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人们真的想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错?


5天前的深夜,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极为惨烈的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熟睡的人们,直径3公里范围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在此起彼伏的警笛蜂鸣声中,在受灾人们的悲哭声中,在人们对英勇的消防队员的哀悼中,我们是不是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相似的悲剧会不断重演?


关于化工安全问题,人们往往走入两个极端:不出事儿,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干;一出事儿,什么也不敢做了。提到危险化学品,人们往往谈“化”色变。其实,在我国今年最新出台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虽然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2800多种,但其中有很多是化工、医药领域常用的、必不可少的原料或者中间体。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绕开这2800多种化学品。那么,如何采用科学的态度、方法来使用和管理这些危险化学品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认真对待“危险化学品”,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从战术上讲,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MSDS(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了解化学品的各项特性。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16项内容。MSDS可由生产厂家按照相关规则自行编写。MSDS的编写质量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形象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些新物质或者中间体,往往较难获得全面的MSDS数据。这时候需要我们通过一些科学量热实验测定物质的热稳定、分解温度、分解产生压力等相关信息。其中有个重要的温度参数TD24,是表示物质到达最大分解速率的时间为24小时的温度。简单点说,TD24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储存时的最高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化学品就可能分解,燃烧甚至爆炸。


还比如有一些特殊的危化品有水敏感性,就像过氧化钠或者CaC2(电石),在遇到水时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的会产生易燃或助燃的气体,那就要求在所有生产、运输、储存,甚至是消防灭火环节绝对杜绝水的介入。这不仅需要在最醒目的地方予以标示,也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非常清楚地了解这些危害特性。这样才不至于在危急关头,乱了阵脚。


对于大量的危化品储存,需要计算居民居住地的安全距离,并结合当地主要风向和风速等等,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后,才可以确定安全的工厂选址。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印度博帕尔事故,就是因为工厂选址错误,造成30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灾。历史上血的教训,都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学习。


只有科学、全面地了解了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我们才能建立起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静电敏感的危险化学品,需要做好传送、储存等各个环节的静电抑制;有生物毒性的,需要做好人员的隔离防护等等。


为避免悲剧重演,还需要从各单位自身找原因。


为什么过程安全管理(PSM)的实施在我国是强制执行(国外自愿执行),但仍然收不到很好的效果?这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管理风格、人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也和社会的安全文化密切相关。一个成熟健康的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的担当不是靠喊口号、造声势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严谨的管理才能落在实处。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已经建立起很好的安全企业文化,真正把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体系和科学问题来抓,严谨、系统地落实到每个环节,大力培育专业的安全研发团队和管理系统。而目前我们不少企业整天把“安全第一”挂在嘴边,但并不真正落到实处;相反,把精力放在眼前利益、短期效益。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做久,那么“安全”一定是安身立命和可持续发展之根本。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不能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它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和管理体系,用本质安全的原理和方法落实安全生产。


希望通过此次天津爆炸事故的调查,能找到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这样才能为后来人敲响警钟,告诫人们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生产、管理、运输危险化学品,并且建立安全文化。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化工安全研究中,发展化工安全的基本理论,建立新的安全防护技术;同时,希望我们的企业日渐走向成熟,由强制性的安全建设变成企业自发建立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产业链的本质安全。

(作者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安全实验室主任)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