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_植物学41_3.13.5 蕨类植物

 百眼通 2015-08-17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fern),有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发育。维管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其中木质部由专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胞组成,韧皮部由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胞组成,一般无次生构造。因此,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维管组织的形成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果。
  蕨类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茎多为根状茎,在土中横走、上升或直立;茎的解剖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维管柱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多环管状中柱等类型(图13-26)。叶有小型叶(microphyll)和大型叶(macrophyll)之分,大型叶种类占绝大多数。大型叶常为多次羽状分裂或呈复叶。孢子囊(sporangium)单生或群生,着生孢子囊的叶称为孢子叶(sporophyll),因而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有些种类的孢子叶集生茎顶,形成孢子叶球(strobilus)或称为孢子叶穗(sporophyll spike)。孢子同型(homospory)或孢子异型(heterospory)。

  蕨类植物无性繁殖时,在小型叶的种类中,孢子叶常聚生于枝顶,形成球状或穗状的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其孢子叶的近轴面或基部产生孢子囊;在进化的真蕨类植物中,孢子囊或孢子囊群(堆)常生于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特定的孢子叶上,水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生于特化的孢子果(sporocarp)内。孢子囊内的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孢子,孢子发育成微小的叶状体(原叶体,prothallus;或配子体)。有性生殖时,在叶状体的腹面(少数为背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卵成熟后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胚,胚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图13-26)。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和孢子体皆能独立生活,但孢子体发达、占优势,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一、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一)基本特征
  孢子体具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茎二叉式(dichotomy)分枝、原生中柱;须毛状假根;小型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孢子囊(由多层细胞组成)厚壁型,单生于孢子叶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形成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或异型。
  (二)代表属种
  (1)石松属(Lycopodium
  约400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有20多种。叶螺旋状排列,无叶舌。孢子同型。配子体(雌雄同体)小。常见有石松(L. clavatum)(图13-27),全草可入药,孢子做丸药包衣,可作为铸造工业的优良分型剂和照明工业的闪光剂。

  二、水韭亚门(Isoephytina)
  仅存水韭属(Isoetes),约有70多种,我国有4种,孢子体为草本,生于水边或水底,叶细长似韭,丛生于短粗的茎上,叶舌生于孢子囊的上方。有大、小孢子囊及其孢子。精子具多鞭毛(图13-28)。常见的有中华水韭(I. sinensis)。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由于适宜的生境受到人为干扰,植株已非常稀少,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三、松叶蕨亚门(Psilophylina)
  松叶蕨亚门为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叶为小叶型,枝多次二叉分枝;孢子囊生于柄状孢子叶近顶端,孢子同型;雌雄同体,游动精子螺旋形,具多数鞭毛。我国只有松叶蕨属(Psilotum)一属,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有松叶兰(P. nudum)。

  四、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楔叶蕨亚门又称木贼亚门。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小,鳞片状轮生;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孢子叶盾状(peltate),下生多个孢子囊;孢子同型,具有2条弹丝(elater)(图13-29);精子螺旋形,具多数鞭毛,可游动。

  五、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基本特征
  孢子体发达,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根为不定根;茎除树蕨外全为根状茎,具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和多环网状中柱等中柱类型;叶为大叶型单叶或复叶,幼时拳卷,成长中逐步展开。孢子囊着生于叶缘或叶背,汇集成各种孢子囊群堆(sorus),有或无囊群盖(indusium)。孢子同型。配子体常为心脏形,雌雄生殖器官生于腹面。
  (二)代表植物
  (1)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孢子囊为厚囊型(eusporangiate type),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成。孢子囊壁具多层细胞。常见的有心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reticulatum)、瓶尔小草(O. vulgatum)和狭叶瓶尔小草(O. thermale)等,生于森林、山坡或草地。根肉质无毛,有菌丝共生(图13-30)。
  (2)薄囊蕨纲(Lepotosporangiopsida)
  孢子囊为薄囊型(leptosporomgiate type),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具有各式环带。孢子囊汇聚为各式孢子囊堆。孢子同型,很少为异型。
  
  现以水龙骨(Polypodium niponicum Mett.)为例,说明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孢子体有横走的根状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孢子囊群生于叶的背面,孢子囊群小,无囊群盖;孢子囊有柄,孢子囊由一行不均增厚的细胞环绕成环带(annulus)。近柄的一侧,有几个薄壁大细胞,称为唇细胞(lip cell)。孢子成熟后,于唇细胞开裂处散出。环境适宜时,孢子萌发生长成心形、扁平而绿色的原叶体,行独立生活。触地面为腹面,有假根,雌雄生殖器官生于此面。颈卵器瓶状,壁为多细胞组成;上部狭细部分称为颈部,其中有一列颈沟细胞;下部膨大部分称为腹部,其内有腹沟细胞和卵细胞。精子器球状,其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内生多数螺旋形、具多鞭毛的精子。精卵融合,受精卵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再成长为有根、茎、叶的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叶的背面又生出孢子囊,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n)的孢子,完成世代交替过程(图13-31)。

  六、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七、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