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鼓声

 圆角望 2015-08-17

  

  说起老家的大鼓,那可是非常有名的。先说它的个头大,它是用整张黄牛皮鞔制而成,牛皮有多大鼓面就有多大;再说它的声音大,鼓槌儿落下去,三里五乡都听得真真切切。最主要的是敲鼓人热情大,父亲曾自豪地对我说:“咱村的大鼓曾连续敲响过三天三夜。”

  在我的老家,每年腊月过半就会把大鼓从鼓房里摘下来,辛苦劳作一年的乡亲们聚集在十字街头,轮番骑跨在鼓架的四个角座上,高举鼓槌重重落下,把大鼓敲得惊天动地,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老家的大鼓开始出现在哪个朝代,当初为什么敲鼓,只是知道父辈那样敲,我们也那样敲,一代传一代。我上过师范,在村里算是文化人。在我看来,老家的大鼓最初一定是战鼓。这从现存的三段鼓谱中可以看出端倪。一曰“乱点卯”,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鼓声响起双方大将你来我往;二曰“斗鼓”,几个回合以后士卒掩杀奋勇向前;三曰“大得胜”,沙场鏖战凯旋收兵。

  没有战争的年代里,敲鼓人的气势还在延续着战争的“火药味儿”,那便是一年一度的“会鼓”。

  在过年正月的日子里,几个村庄的敲鼓队以下战表的形式相邀在空旷的大街里、麦场上,鼓手们击鼓表演招揽观众就是会鼓。各村的击鼓高手替换上场,以声音压制对方为能事,以四周围观群众多少论输赢。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两位鼓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敲鼓时的优美动作潇洒风度令我仰慕。一个是老瘫爷,一个是犟活儿叔。老瘫爷一条腿生生地靠一只手搬腿走路,犟活儿叔一只眼时常乜斜着看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精湛的敲鼓技艺。两位鼓手一旦坐在鼓架上便全身心投入,时而高亢有力,时而悠扬舒缓,敲到尽兴处老瘫爷的腿随着节奏悠然摆动,犟活儿叔歪着脑袋尽情地摇晃。他们忘却人间的烦恼,进入忘我的境界,这便是庄稼人快乐的人生。

  在这热闹的敲鼓活动中,孩子们永远都是拉鼓的主力军。大人敲鼓的间歇里抢过鼓槌乱敲一通便是最快乐的时光。

  时过境迁,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里敲鼓的人越来越少了,近几年更是没人张罗了。老家的大鼓日渐成为我遥远的记忆。

  岁月湮没的是渐渐远去的鼓声,留给我的却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