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好乐谱,才能有好音乐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8-17


2013年4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独奏曲集系列》,全套共有三册,第一册是《钢琴独奏小品集》,第二册为《变奏曲和奏鸣曲》,第三册《钢琴独奏改编曲集》。让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编订者的身份及背景,因为就音乐界来说,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极为专业的“词汇”,不是一般的学者敢去轻易地去“触碰”它。此前国内仅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过几本乐谱,但乐谱都有不大不小的错误。其余的就是某些出版社从国外引进的版本。以上这些都是“老版”,准确性不高,其学术价值很有限。

然而此次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独奏曲集》引起了不少钢琴学者和专家们的关注。其实,出版演奏难度高的乐谱需要编订者有一定的实力,也更需要勇气。实力是面对学术界的,然而勇气是面对市场的。一翻开乐谱,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献给我的恩师叶惠芳教授”。这套乐谱是由青年钢琴学者陈学元编著的,陈学元自幼师从叶惠芳,多年的师生情使他将自己编订的乐谱题献给几年前去世的老师。  

整体上,编者没有按作品年代顺序一一罗列,也并非是按照这些年国内流行的追求“原作版”的方式来编订的,编者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外国乐谱及文献资料,而且还参考了许多历史录音资料,其中不乏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演奏的历史录音。这为编订乐谱创造了更好条件,其作曲家本人的演奏更是有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更为乐谱的准确性提供了不少可能性。编者在编订乐谱时有很多曲目都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版本供人们选择。  

除了版本选择多样性以外,编者更是大量的加注了版本来源与背景资料以及作曲家本人所撰写的对作品的处理。由于拉赫玛尼诺夫在自己的大部分的钢琴作品中是不加任何指法的,所以编者在这类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建议指法(当然,这只是建议,如果你有更好的指法的话方可自行设计),并用浅色印刷字体加以区分,以有别于作曲家本人的指法。这种绝不混淆视听的做法确实很值得称道。我们都知道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患有马凡氏综合症,其特点是手脚特别长。这也就是说作曲家本人标注的指法不一定适合大部分人,因为有些音拉氏本人只需一只手就能弹奏,而这在大部分演奏该作品的演奏者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必须通过双手合理的搭配或是做分解和弦(音)的动作来完成的它。在钢琴的踏板方面,编者除了保留作曲家本人的踏板标注以外,在作曲家本人没有加踏板之处的,还是以浅色印刷字体来加注自己的踏板标记。这样一来可以给读者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也算是忠于原作,不会误导读者对其乐谱的理解。  

在笔者看来,陈学元的这套《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独奏曲集》还有不少不足之处。首先是版本的来源,仅仅只是从多个外国出版社出版的乐谱入手来参考编订及校对,而并非是作曲家手稿或手稿影印本这样的一手资料,这样就给了人们一种猜想的空间,手稿是这样吗?编者见过原稿吗?这就很难让人完全信服,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来购买和阅读该乐谱。还有就是,乐谱的排版并非是最合理的,乐谱的衔接与排版划分并不适合一个人边演奏边翻页。当然,这是一个比较耗时费力的过程,也许编者编订此书时经验有限,没有考虑到这么人性化的细节。此外,书籍的装帧也不允许独立的一本乐谱在谱架上平整的摊开,故此装帧并不太适合于教学及舞台演奏。该乐谱的纸质粗糙韧性欠佳,并不适合长期使用和保存。希望再版时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此书在出版时它的编者陈学元只有26岁,这对于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书籍编者来说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中国,乐谱研究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升,我们拥有这样的空间去提升,希望国内有更多这样的年轻学者来一起发现、研究和推广优秀的钢琴作品。乐谱的出版质量直接关系到演奏音乐的质量(准确性),只有好的乐谱才更有可能演奏出好的音乐。

                                    文 | 李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