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的模样,决定你生活的模样 | 有读

 汉青的马甲 2015-08-18



| 有读荐书第 38 期 |

家的模样

— 叶怡兰 著 —



文=好同学 | 编辑=咲颜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Home Phillip Phillips - Home


家居设计,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

而在装修前之前,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

如何运用家居设计,让日常生活更舒适、更方便?

照片里那种干净漂亮的家,如何实现?而且真的好住吗?

有人说装修就是弥补以往居家生活中的所有遗憾,那应该注意什么?





台湾作家叶怡兰在新书《家的模样》中为读者详细解答了这些装修与生活中的疑问。作为美食旅行作家,叶怡兰对居家生活有着独特的品味和要求,那在这次长达1年、堪称“圆梦计划”的旧宅改造工程中,她是怎样一步步打造实用、舒心,兼具审美功能的理想家宅呢?





基本信息






家庭成员:

叶怡兰与先生2人


住宅面积及特点:

近96平方米,高层公寓,南边有开阔的窗景和阳台。


居家需求:

1. 好茶善酒热爱美食烹饪,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有个中岛厨房。

2. 职业是作家,有近千本藏书,在家办公,宅。

3. 对生活有独到品味,有“恐色症”,抗拒除自然色系外的任何艳丽色彩,拒绝自己的家被定义为北欧风或是任何一种风格。

户型对比:




注:户型图的方向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设计的“原点”


从对生活的体悟出发,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居家习惯与审美标准。

一直以来,我始终相信的是:空间,是生活的容器。当这容器能够确实呼应、合乎我们的作息方式、需求与愿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顿、舒坦舒适,同时,认真专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而今,经过长达一年的翻修,以及入住至今超过一年的实际感受体验,我又再度确切印证了这一点。






  • 贪婪之岛——开阔的超大中岛厨房


作为不爱外食、喜欢自己在家烹饪的美食达人,叶怡兰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座开阔宽朗的全中岛厨房。



一提中岛厨房,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式烹饪无法解决油烟问题,于是再心仪也都纷纷退缩了。叶怡兰装修时也有相同的疑问——中国人真的无法拥有漂亮开阔的中岛厨房吗?


  • 首先,叶怡兰热衷健康饮食,烹饪多为蒸煮煎,口味清淡,偶尔有旺油大火,自然油烟相对少很多。

  • 其次,设计师将抽油烟机的管道加大一倍,抽力十足,即使天天做菜也没有油烟味。作为极怕异味的叶怡兰,这一点让她相当满意。

  • 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将自己的厨房打造成中岛式,可以想想平日自己的烹饪习惯,漂亮、宽敞易清洁的中岛厨房,中国家庭也可以拥有。



为了实现双面收纳,最终加大到270cm×120cm尺寸的超大中岛,量身定做为适合中国人身形的91.2cm高,实现了备菜、烹饪、清洗、餐具锅具沥水与收纳、藏酒等多个功能,宽阔的台面四面可用,平时还可以作为临时工作台,有朋友来也更喜欢环靠在中岛边,吃喝闲谈,十分惬意。





  • 起居室——不是“客厅”,而是家人的活动空间



家中最主要的活动和相聚空间,我们常称之为“客厅”,但这根据装修惯例、专门辟出的偌大空间,究竟有多少次是招待客人用的呢?仔细想想,反而叫做家人相聚休憩作息的“起居室”更为妥当,而功能和设计上,还是以自家的舒适方便为最优考虑。


叶怡兰家的起居室,是全宅中从尺度到陈设都最小巧简单的地方。房屋面积有限,且家中只有夫妇二人,只要平日两人够坐够用够相对聊天、把盏对酌就好。小小空间放置一架定做的双向沙发,一面朝向起居室可以看电视,一面朝向餐厅可以吃喝闲聊。明亮窗景就在一旁相伴,舒服怡然。



比较奢侈的是,因为相当怕冷,在台湾冬天又没有暖气,叶怡兰下决心要在改造时恣意挥霍一次——装一个瓦斯壁炉。从此,这里就成了全家的温暖核心,只要抬眼望见,心中也仿佛拥了一团热火,感觉到被家拥抱抚慰的安稳与幸福。






  • 浴室——疗愈放松,人生享乐处


梳洗盥沐乃人生享乐事,稍微多一点用心,使用时便拥有宛如被眷宠的奢华体验。短暂的停留,满意度和幸福感爆棚。


叶怡兰家的浴室设计理念来自她多年旅行住店时的思考,日本的浴室设计最值得借鉴。可加热的毛巾架,随时都有热乎乎的毛巾敷脸。不设橱柜,改以层架抽屉、藤编方篮做收纳,简单方便又美观。装不下浴缸,不妨在淋浴间内放一方木凳,坐下来洗澡,洗浴节奏变得专注、仔细而悠慢,是疲惫一天后的绝佳舒压之所。小小沐浴空间,坐拥大大舒坦。





  • 收纳——从需求出发,不盲目做大


居家设计规划的重要课题,都和收纳有关。家中大小物事、日常所需所用的所有对象该如何安放,全都需要考虑妥当。


这一次返修改造,对叶怡兰来说,是她的人生收纳历程的重要分水岭——上千本藏书,数不清的餐具、茶具、厨房用具,还有琳琅满目的旅行纪念品。搬家,第一步就是“舍”,若非绝对不可替代的物件,全都割舍、捐赠或卖掉,一口气挥别大半。下一步是翻橱柜。之前家中可谓处处皆橱柜,然而过多的收纳与储藏空间反而是种魔障,让人禁不住累积不必要的东西,结局就是清点时发现家里藏了特别多早就忘记存在的无用之物。




接下来,就是规划新的收纳空间。考虑到整宅的功能区域划分,厨柜与书柜体量最大,衣柜与鞋柜明显缩小,这样的分配也反映了叶怡兰的生活重心与个人喜好。另外,地板收纳也是一个好去处,榻榻米下存放不常用到的收藏品和纪念品;公共区域架高的台阶下设一排抽屉,收纳所剩余杂物刚刚好。



在物品排布上,按照功能划分,在哪里会用到的工具就归属相应位置、触手可及,使用时奉行用完即刻放回的原则,是一劳永逸的收纳法。


另外,家中大小物品从样貌颜色到材质形式,都力求百分百合心合意,合收纳与装饰于一体,兼具美感,并保持适度从容随性,又是另一番自在生活的味道。





  • 自己的家,就这样任性——“恐色症”与“畏光症”


熟悉叶怡兰的人,都知道她有严重的“恐色症”,除了适度的黑白与朴素自然的大地色系,其余都在排除之列,至于粉色更是犹恐避之不及,在外面喝咖啡、住酒店都要挑选再三。所以在自家装修及采买家具时,都会精挑细选。样貌不够安静朴素者,便宁缺也绝不轻易放进家门。


家的温暖,并非来自色彩的缤纷,而是此中人与生活的丰富、深度与厚度。



叶怡兰还有一个怪癖,就是畏光。


一直以来,叶怡兰都不看好每个房间吊一个主灯的照明法,明晃晃晒得人目眩发昏,偏偏看书时又要加一盏小灯补光,既没气氛又没效率。有了自己的家后,叶怡兰对每一盏灯的安装摆放位置都有仔细考量,每一盏都切实得到重用,在明暗之间力求有姿态有氛围有味道。而灯具造型则选择了简约静雅的设计,因为最美的应该是光。

目前她们家中最常用到的是中岛厨房吊架上的一圈LED灯,每天一到向晚时刻,便下意识先打开,将公共区域温婉照亮。





家的模样,就是生活的模样

家是有机体,会决定你生活的样貌、节奏、内容。若把家视为生活的容器,这个容器也要跟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成长而变化,起居坐卧、工作娱乐、煮饭品茶、盥沐休憩……日常所求,无非安适舒坦而已




这次的改造对我来说就是人生大整理。对我们来说,要把住了十七年的房子全宅装修,会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渐渐发现生活的方式已经朝某一个方向前进,但我的家却没办法跟上。四十岁以后,我对人生未来的愿望与想法越来越有定见,就更需要一个空间可以把想望具体地实践出来。


这一次改造,我们丢掉的不只有书,还丢了很多东西,像是市集里数百件跟我们多年的器物,还有一些捐掉的东西。但当你全部整理过之后,人生盘整出一个新的场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所打造出来。经过这一年来生活其中,我们的生活的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样貌,而且牢牢地生根落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