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文化名人到准億萬富翁 評余秋雨的"潛伏"功夫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5-08-19

從文化名人到准億萬富翁 評余秋雨的"潛伏"功夫

隨著上海徐家匯本月23日完成網上發行申購和網下申購繳款,作為徐家匯第十大股東———余秋雨,經過近10年的不動聲色,身家竟然已經暴增成為“准億萬富翁”,成為最近很火的財經紅人。坊間對余秋雨持股這起“經典案例”質疑聲音層出不窮。

  事實証明,余秋雨是在各個領域都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既可以做權力紅人,也可以做文化名人,現在竟然又變成一代股神。每一種成功都有其獨特理由,而像余秋雨這樣天下通吃,無疑更有分析價值。在余秋雨身上發生的很多事,又都打上了特殊的“年代印記”,往往需要置於特定的宏大語境下進行分析,那是容易引人疲乏的事。這裡我就隻能從其外在行為表現中歸納出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把“潛伏”的功夫玩到極致。

  “潛伏”當然未必有貶損的意思,關鍵還是要看潛伏者的立場。比如,作為余秋雨的本家,電視劇《潛伏》的那個余則成,就肯定是被大家普遍認為的好人,因為他站在“人民”與“正義”的立場上。說到底,“潛伏”就是一種技術手段。好人玩潛伏,可以看成是斗爭經驗豐富﹔壞人玩潛伏,則是虛偽陰險地損害正義。

  以前余秋雨在很多事件上也玩過不少潛伏游戲,甚至招致不少罵名,比如參加當年某個特別的“寫作組”,汶川地震中的“含淚勸告災民”、“秋雨圖書館”的捐款風雲等。在對這些事件的回應上,余秋雨或是深藏不露,或者玩起太極推手,就是到現在,恐怕誰也不敢說就真的看清了真面目。而余秋雨要的,恐怕恰恰就是這種看不清。如果輿論逼得緊了,他就時不時玩出一些“封筆”、“關博”、“退隱”的把戲,讓公眾根本無的放矢。

  有了這樣高超的潛伏技能,就像看不清余秋雨的權力之旅與文化之旅一樣,公眾這一回恐怕依舊難以看清余秋雨在徐家匯的財富之旅,到底有沒有包裹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

  2月25日的《上海証券報》上有一篇文章,題目叫《余秋雨“被動”的財富之旅》,其中講到一些余秋雨之前回應“徐家匯”問題的腔調與姿態,就給人有一種很堵的感覺。按照余秋雨的說法,他完全是出於“交情”和“道義”,才被動認購相關股權的,並且這些年他從來不關心這筆投資,不參加股東大會,只是在有人找他簽名時,連文件看也不看就直接簽名了。當然,他也不忘給這樣的回應綴個“花邊”,說某一回看到徐家匯車水馬龍,才隨口問了一句馬蘭,我們是不是在裡面還有點小投資呢?

  雖然不太懂投資,但我相信就算是中國最牛的投資人,聽到余秋雨這些話也會面面相覷,覺得此人要麼是神,要麼是妖,要麼就是在裝腔作勢。盡管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在“被時代”,但還真沒聽說一個人可以“被發財”到這種地步。就算是天上掉餡餅,但隻要砸著的是正常人,也不可能一臉漠然到毫不關心的地步。更何況,余秋雨面對的是億元“金餅”。

  這種狀態,其實也一如余秋雨這些年在很多問題上的表現。總是擺脫不了神神叨叨,令人們在詭異復雜中理不出個頭緒。特別是從不正面回答問題要害,比如,如此持有原始股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涉嫌國資流失等。

  或許,也正是因為余秋雨能把潛伏的神功練到這種水火不侵的地步,這些年他才能成為特級復合型人才,在各個領域都輕易能走上神壇,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余氏神話。至於潛伏與裝神弄鬼之間的邊界,或許從來就不是一個容易說得清的話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