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你多说话

 tuzididie 2015-08-19
吴 艳

  出门采访前,按照惯例会早早检查一番采访设备,正在检查录音功能时,恰有一通电话响起,于是便放下采访机。等到结束电话,顺手将采访机收好放到书桌上,居然没有发现忘记了关掉录音键。

  在被忘记关机的三个多小时里,放在书桌上的采访机一直工作着,记录着我和父母日常生活里的声音。第一个小时内,舒缓的音乐声中偶尔响起母亲与父亲寻常的一问一答,说的不过是些天气果蔬衣着之类。我的声音缺席,因为我在练瑜伽。第二个小时里,电视丰富的背景声、快递员上门送货的招呼声、打进来的两通电话铃声,夹着两句母亲问我今日何时出门、是否回家晚饭的问话。第三个小时里,母亲与父亲在交流电视剧的情节。父亲转换电视频道时,电视声一度过响,正在客厅看书的我不耐烦地数落了两句,父亲却说了一句“你注意不要用眼过度了”。

  这就是那被无意记录下来的三个小时。当我发现它时,我听到这三个小时里母亲重复却温暖的询问,父亲简单却真切的关怀,而我总共说了不到五句话。我听到我的声音不带情感,那些话语就像一种程式化的敷衍。可是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是一名电台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各种人攀谈。我也不是一个内向被动的人,我胜任于用语言与人打交道,我能够活泼泼投身热闹的人群。那么,是什么阻滞了我对父母至亲的言说欲望和情感给予?是因为非常熟悉而产生的自以为是?是因为一惯被呵护而产生的理所当然?

  我必须去追索其中的原因。随着年岁的增加,母亲说话的时候渐渐开始充满对细节的重复和对话题的转折,这或许是因为情绪热烈又急于表达,又或许是信任听者在交流中与她的观念可以共振、懂得她的言下之意。这对于听者来说不啻是一种思维考验,使人没法迅速对接上她的思维频道,及时回应她一腔热情的言说。这对于下班时常常感觉把一天的话都说完了的我来说,是一桩又需要认真进行逻辑梳理的事情。而父亲,是个情感内敛、脾性温和的人,他的观察多于言说,建议多于批评,信任多于监管。从小到大,我是如此坦然享受这其中的信任和自由,却不自知何时开始变得过于自我且不体恤。

  为什么我们总那么容易与外面的世界握手言欢,却没法静下心与血肉至亲促膝交谈?为什么我们总能够要求自己耐心聆听他人的诉说,却没有热情主动对父母说一句“我回来了”。我想起父亲曾无意说起,请你多与我们说说话,我也想起母亲曾特意问我,你是在不理妈妈吗?是的,“请你多说话”不正是一个最热切的渴望和一个最有效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么?即便琐细和寻常,那里面也有我们幸福和感恩的密码。

  从今天起,做一个言语丰沛的孩子,每天都多多对父母说话,好好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