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浅析供销社创办银行对农信社的影响

 文野 2015-08-19

导读

供销社与农信社同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体,一个曾经是农产品供销双向流通的主渠道,一个现在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农村市场主力军。按说两个经济体不会出现交集,更不会出现“冲突”,然而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增强为农服务能力。”这一指导政策,将两个经济体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捆在了一起,特别是在农村市场的资金运作、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对农信社与金融业的冲击
1
市场份额的冲击

笔者对河北省玉田县农信社近3年的存贷款市场份额进行了分析,2012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62%和59.53%;2013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2.93%和55.14%;2014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2.04%和53.94%。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玉田县农信社市场份额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试想,如果供销社加入金融市场争夺战,即便是以资金互助的方式,也会造成存款份额的分流,农信社的市场份额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目标客户交叠的冲击。在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竞争中,与农信社形成直接“厮杀”的机构尚不多,竞争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款竞争。除农信社网点遍布城乡外,目前在乡镇设立金融机构的主要有农行、邮储银行。两家银行虽然对乡镇的覆盖率未达到100%,但竞争触角已延伸至农村,多以代办人员代办、田间地头营销的方式渗透农村一线,对农信社传统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同时,其他个别银行在经济发达的乡镇建有营业网点或以布放离行式柜员机的方式加入竞争。另一方面是信贷竞争。县域信贷市场一直是大银行不屑的区域,但随着近几年金融机构竞争加速等要素的变化,县域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成了“香饽饽”。农行于2012年开办小额联保贷款;邮储银行涉足信贷领域,主要针对县域和农村客户;工行、建行等也不断加快争夺县域信贷市场客户。

2
金融产品转变的冲击

金融产品转变的冲击。目前农信社产品条线还不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新需求,服务水平、竞争能力仍需要改进,理财产品尚未发展起来。金融理财产品有大银行领跑,农村金融支农服务有邮储、地方中小银行追赶,对农信社的发展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分析及对政策的解读,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将会以现代农业产、供、销为目标,这些领域都是农信社的传统市场。如果其对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冲击不大的话,对农信社的冲击可谓是相当有力的。

应对与建议

农信社在供销社进军金融业的过程中是裹足不前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备战积极应对?又有哪些重要举措能顺势而为?一系列的问号都是农信社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问题。现阶段,农信社仍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自己,通过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加快布局等手段,强化“三农”市场核心地位,应对现在及未来的挑战。

虽然供销社创办银行在国家政策、自身发展中有诸多有利因素,但在金融领域其仍是一个新主体,没有成熟的金融发展经验。制约供销社进入金融业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户接受与否。目前县域金融客户已从盲目追高、追新向趋于理性过度,在同样的存款利率面前,客户是否愿意去认知度低的新机构办理业务很难有乐观预期。即使是在资金互助方面以合作参与的形式发展,优质客户也未必愿意与弱势客户一同承担风险,这就制约了供销社创办银行的发展脚步。二是网点架构合理与否。目前而言,中东部发达地区供销社已形同虚设,供与销的市场占比相对较低,只有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供销社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就玉田县而言,乡镇的供销社实际控制权早已脱离供销总社。

农信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壮大,资金实力与服务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越,在“三农”市场有良好的口碑,农信社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农信社要将这块招牌做大做好,就必须主动应对当前同业竞争及未来供销社的竞争,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加速网点布局,提高窗口形象。按照“优化县域、辐射城乡、梯次推进、惠及村户”的方针,积极加快经济发达村镇网点建设步伐,构建“电子银行+自助银行+实体网点”综合服务体系,对“真空”市场实现饱和占有。积极加快形象工程建设,使农信社企业文化、形象塑造工程协调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实农信第一品牌。二是推进产品创新,满足各类客户需求。在存款方面,针对不同客户加大“惠农一卡通”、“学子卡”、“信通单位卡”的推广力度,打通存款与理财的关联,切实提高客户的实际收益;在代理方面,尽快开办理财及代理证券热门金融业务,发挥点多、面广、人熟的优势,让客户享受高品质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发挥好“农贷宝”、“商贷宝”、“车贷宝”产品特色,加快市场占领步伐。积极探索并逐步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权益质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商家协会联保等担保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发挥先天优势,强化金融纽带作用。发挥好农信社“人熟、地熟、业务熟”的先天优势,把农信社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深入落实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意识,让“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观念深入人心不动摇。

来源:贵州省农信社

作者:董成明 尹 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