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吃虫能手

 iop159 2015-08-19

   湘潭讯(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谷桔)韶山市银田镇彭志平家的菜地不用洒农药,蔬菜照样长得很好。原因就在他把养大的青蛙放进了菜地,有了青蛙的保护,害虫只能敬而远之。“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种养殖模式,叫"蛙菜模式"。”彭志平昨日对记者说。

  在彭志平的工作地点,最先感受到的是“听取蛙声一片”。彭志平告诉记者,眼前这个大池塘里,住着成千上万只幼蛙,其中还有些是蝌蚪。

  “它们对水质、营养等要求都比较高。”彭志平介绍,池子里的水必须是无污染的,瞧,水里的藻类长得好就是证明。在这种环境下,蝌蚪会在40天左右长成幼蛙。为了让幼蛙们吃饱、吃好,主人还点起了一盏盏小灯,用来吸引蚊子。大约三个月过后,幼蛙就长成了成蛙。彭志平养的青蛙住满了5个池塘。

  彭志平在自家菜地摘起一把空心菜,他说:“这些菜我们没打农药。”菜地里不仅没有农药味,菜叶上也没有想象中的“虫眼”,显得格外干净。“虫子都被青蛙们吃光了,这就是我养这么多青蛙的缘故。”彭志平一语道破其中的秘密。

  原来等幼蛙长大后,彭志平就会将它们从池塘移到菜地。青蛙爱吃害虫,蔬菜根本不用打农药,这样免除了农药污染,蔬菜也就达到了绿色有机的标准。

  “我们本地的蔬菜合作社就是采用这种蛙菜模式,这在湘潭还比较少见。虽然买蛙的成本要高一点,但打农药也要成本,这种模式绿色环保,值得推广。”彭志平从去年开始养青蛙,主要是将青蛙送到当地蔬菜合作社。

 

后记:

    不要小看一只癞蛤蟆,它身上的异味,连蛇、猫、狗都不敢招惹。它与青蛙在晚上是很好的巡查员。但是杀草剂却是他们的克星,一片农药喷洒过的土地,需要好几年,癞蛤蟆才会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