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辨录》

 过而能改 2015-08-22


                           《思辨录
                                                                               明  
陆桴亭

    陆世仪(1611~1672)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100余卷。


    昔人有言。天下甚事。不因忙后错了。世仪道。天下甚事。不因怒后错了。怒则忙。忙则错。气一动时。不可不实时简点。

    问吾辈克己。而他人或有加无已。奈何。曰。天下是处。不可让与别人做。天下不是处。何妨让与别人做。

    予初学时。偶有友人相托一事。为某人解纷者。其人盖尝阴害予者也。予虽漫应之。而心不然。既而惕然曰。此岂非所谓己私者乎。即克去之。后来凡遇此等事。皆不须用力。要知古人克己之说。不过如此。

    昔人云。见利思义。见色亦当思义。则邪念自息矣。四十二章经数语甚好。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礼。予少时每乐诵此数语。然细味之。犹有解譬降伏之劳。若能思义。则男有室。女有家。自不得一毫乱动。何烦解譬降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语宛而严。可为见色思义之勖。

    人能常知此身之贵。常念此身之重。则自能不淫于色。人于利欲场中。每看得此身不贵重。甘心陷溺。至君父大事。却又看得此身贵重。忍辱苟全。皆惑也。切莫做识得破。忍不过的事。

    凡人语言之间。多带笑者。其人必不正。

    人视瞻须平正。上视者傲。下视者弱。偷视者奸。邪视者淫。惟圣贤。则正瞻平视。所谓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也。

    人相生于天然。语有之。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知上视之非。则去其傲。知下视之非。则去其弱。知偷视之非。则去其奸。知邪视之非。则去其淫。心既平正。则视瞻不期平正。而自无不平正矣。此之谓修身。此之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眼如日月。须照耀万物。勿为丰蔀所蔽。

    语有之。五色令人目盲。五色皆我之丰蔀也。

    读书不能穷理。亦是丰蔀。

    语有之。一言折尽平生福。此盖指刻薄之人言也。乃今之人。以能言刻薄之言为能。未语先笑。恬不知警。殊为可骇。此风亦始于近日。未知将来。作何底止。

    后生以口舌角胜者。谓之讨便宜。吾知其得便宜处失便宜也。

    予家居多蔬食。偶有鱼肉。食之亦甚少。家人每劝餐。予曰。此不特惜物力。亦惜物命也。吾儒非不欲蔬食。人之一身。所系甚大。不得不借资于饮食。权其轻重故耳。岂可以吾儒不禁杀。而贪饕恣食乎。

    范文正公。每日必念自己一日所行之事。与所食之食。能相准否。相准。则欣然。否则不乐。终日。必求补过。此可为吾人饮食之法。

语云。醉之酒以观其德。此言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亦白璧之瑕也。于此自持。则无之或失矣。

    鉴明王先生曰。功名心须是放淡。予问何以能淡。曰。只是安个命字。予曰。命字上。须再加个义字。

    或问君子闻誉亦以为喜耶。曰。闻誉而我有其实。非誉也。名称其实也。此而不喜。非人情。但不以此自矜耳。若闻誉而我无其实。则惭愧不暇。而何敢喜焉。

    昼坐当惜阴。夜坐当惜灯。遇言当惜口。遇事当惜心。闲时忙得一刻。则忙时闲得一刻。

    凡处事。须视小如大。又须视大如小。视小如大。见小心。视大如小。见作用。昔人所谓胆欲大而心欲小也。

    或谓与倾险人处。甚有害。曰。甚有益。或问故。曰。正使人言语动作。一毫轻易不得。岂惟过失可少。于敬字工夫上。亦甚增益。

    谦字谄字。本大悬绝。今人多把谦字看作谄字。又把谄字看作谦字。殊不可解。有人于此。道德深重。学问该博。此所当亲近而师事者也。则曰。予奚为而谄事之。至于势位所在。货财所聚。又不觉谈之慕之。而趋之恐后也。后生于此处看不分明。人品安得不坏。

    利亦训通。通则利。不通则不利。以义为利者。通于人者也。以利为利者。专于己者也。通于人者。财散则民聚。专于己者。财聚则民散。

    名利是天地间公共之物。利惟公。故溥。名惟公。故大。自小人以名利为私。而名利二字。始目为膻途矣。自圣人观之。必得其名。必得其禄。名利何尝是膻物。

    利与义合。则与和同。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利与义反。则与害对。论语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横逆之来。圣凡不免。然而所以待横逆之道。则有间矣。出乎尔。反乎尔。此凡庸之所以待横逆也。恶声至。必反之。此侠烈之所以待横逆也。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此君子之所以待横逆也。禽兽何难。此孟子之所以待横逆也。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此孔子之所以待横逆也。吾人茍有志于学圣贤。则凡待横逆之道。其于数者之间。可不知所以自处乎。

    改过之人。如天气新晴一般。自家固自洒然。人见之亦分外可喜。识得此理。可以进德。并可以成人之美。

    己有过。不当讳。朋友有过。决当为之讳。讳者。正所以劝其改。玉成其改也。故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彼以过失相规为名。而亟亟于成人之恶者。真刻薄小人耳。故子贡曰。恶讦以为直者。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是事父母小节。能读书修身。学为圣贤。使其亲为圣贤之亲。方尽得孝之分量。舜称大孝。亦只是德为圣人一句。

    孝经王者合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此语最妙。吾谓士庶人。亦当合一家之欢心。以事其父母。凡婢妾仆隶。亦易生衅骨肉。为孝子者。须是无往不敬。古人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正识得此意。

    重远弟不得于亲。甚切忧思。予为讲怨慕章。令细玩父母之不我爱二句。谓父母之不爱其子。与子之不得于父母。其中必有一个缘故。但不知为着那一件。惟大孝之子。能痛心疾首。早夜思量。必要寻出那一件来。尽情改过。自然能得亲顺亲。不然。父母怒我责我。一概夷然遇之。曰。我自尽其子职。父母不我爱。听之而已。这便是恝然。恝然者终不得谓之孝。

    孟子于我何哉。注云自责。不知己有何罪。妙甚。人子不能得亲顺亲。只是不知寻讨自己过失。若识得于我何哉之意。将自己不得亲心处。反复搜求。一毫未尽。必要将来尽情改换。如此久久。断无不得亲顺亲之理。二条正见事父母。与待朋友不同。所谓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也。

    朋友是后来的兄弟。兄弟是天然的朋友。少同游。长同学。若得一心一德之兄弟。何乐如之。此古人所以深贵乎兄弟之互相师友也。此人生之幸。门庭之瑞。不可不知。不可不勉。

    人所最不可解者。是兄弟嫉妒。彼秦越之人。漫不相关。尚或喜其富。慕其贵。惟兄弟之间。一富一贫。一贵一贱。则顿起嫉妒。彼其心。以为势相形。名相轧耳。不知以阋墙御侮之诗观之。则贫贱之兄弟。尚于我有益。而况其为富贵者乎。若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何富。何贵。何贫。何贱。总之同气连枝也。

    兄弟富贵。而不念贫贱者。其人固不足言。若自己贫贱。而嫉妒兄弟之富贵。则在贤者亦往往不免。盖起于先分形迹。见得他人富贵。不知父母同胞。有何形迹。一分形迹。早已为他人觑破。一文不值也。

    以身孝父母。不若以妻子孝父母。以身孝父母。容有不尽之时。以妻子孝父母。更无不到之处。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一句。煞有意味。

闺门之中。最难是一敬字。古人动云。夫妇相敬如宾。又曰。闺门之内。肃若朝廷。皆言敬也。此处能敬。便是真工夫。真学问。于齐家乎何有。朱子有言。闺门袵席之间。一息断绝。则天命不行。每念及此言。令人神悚。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方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嚬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

古人云教孝。愚谓亦当教慈。慈者。所以致孝之本也。愚见人家。尽有中才子弟。却因父母不慈。打入不孝一边。遇顽嚚而成底豫者。古今自大舜后。能有几人。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每见人家子弟。父兄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念及此。岂可不知自省。

    教家之道。第一以敬祖宗为本。敬祖宗。在修祭法。祭法立。则家礼行。家礼行。则百事举矣。

    今人多宝爱骨董。铺张陈设。以供玩赏。殊为无谓。予向恶之。近日思得。此种器物。亦有用处。盖古者宗庙祭器。必用贵重华美之物。如瑚琏簠簋之类。虽家国不同。然古人祭器。必用重物无疑。今世士大夫。金玉之器。充满几席。而祖宗祭器。则仅取充数。殊非古人致孝鬼神。致美黻冕之意也。愚以为士大夫家。凡有家传重器。当悉以为祭器。贫者。则以精洁之器为之。断不可以滥恶之物。进御鬼神也。

    今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家礼。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只此是一家中王伯之辨。

择壻易。择妇难。壻露头角。选择可凭。妇在深闺。风闻难据也。

    择壻须观头角。择妇须观庭训。

    伊川先生以塑像之故。并不取影神之说。以为茍毫发不似我父母。则未免为他人矣。此言似属太过。父母有影神。亦人子思慕音容之一助也。何害义理。而必欲去之。是使人子之幼丧其父母者。并其彷佛而不得一覩也。此予所以抱终天之恨也。

    人子于父母之亡。决当依礼立主。至于影神。则随其心力。若祖宗有贤德。及为时名臣。则断不可不传影神。以为后人瞻仰之资。是亦立碑勒像之意也。

    葬者。送死之大事。故古者未葬不除服。今世阙焉不讲。无论庶民。即士大夫。有终身不葬者矣。今宜制为令典。人子葬亲。不拘月日。凡士大夫。必葬亲。然后起服。庶几无不葬之亲矣。

    江君遴问风水之说。于理有之乎。曰。山水是天地骨血。其回合会聚处。自有真穴。所以古人建都。必择善地。然人子葬亲。又自有说。择地。次也。其要处在立心。立心欲亲之体魄安。不至有水泉蝼蚁之患。此天理之至情也。如是者得善地。而富贵应之。立心为求富贵。或停柩不葬。或欺盗侵夺。此人欲之恶念也。如是者虽得善地。而富贵不应焉。譬之种植。人心。则种子之善否也。风水。则土地之肥硗也。种子善。虽瘠土未尝不生。种子不善。虽极肥之土。未有种草而得荳。种稗而得谷者。所以儒者重心术。不重风水。

    钱蕃侯有妹未嫁。丧其翁。夫家无人。欲乘凶而娶。蕃侯家不允。而势不可已。因与世仪及圣传议其事。且曰。是律有明禁。但世俗习而不察。亦有善处之法乎。世仪曰。此处决不可通融。然庶民之家。尽有势不能不娶者。亦不可无通融之法。其说有三。二兄试思之。蕃侯曰。不用鼓乐。世仪曰。得之。圣传曰。娶后不同寝。世仪曰。得之。其一说未得。世仪曰。嫁之夕。以奔丧之礼往。交拜哭踊成礼。丧毕而就婚。礼之正也。

    治家人生产。非必如今人封殖。只是条理得停当。使一家衣食无缺。如许衡治生之谓。盖衣食所以养廉。衣食足。自不至轻易求人。轻为非礼之事。然后可立定脚跟。向上做去。若忽视治生。不问生产。每见豪杰之士。往往以衣食不足。不矜细行。而丧其生平者多矣。可不戒哉。

    切莫为力量所不能为之事。是亦治生一诀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