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玛多县:黄河之源,千湖之县,格萨尔赛马称王之地

 scygtys 2015-08-23

  邢永贵编著

  目录

  一、玛多县城和黄河乡景区

  1、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玛多县概况

  2、玛多县城玛查里

  3、经幡山

  4、黄河第三桥——玛多黄河大桥

  5、星星海

  6、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遗址——阿依地

  7、野马滩黄河

  8、和科寺

  二、黄河源头景区

  1、探寻黄河源头的历史故事

  2、万里黄河第一站——黄河源水电站

  3、哈姜盐湖

  4、鄂陵湖

  5、柏海迎亲滩

  6、多卡寺

  7、措日尕则山

  8、牛头碑

  9、扎陵湖

  10、嘉洛城堡遗址

  11、星宿海

  12、黄河正源卡日曲

  13、雅拉达则峰

  14、巴颜喀拉山

  三、花石峡镇景区

  1、三江源北门花石峡

  2、格萨尔尕吾金殿

  3、黑海

  4、晁同的头盔

  5、卡克寺

  6、曲那迈寺

  7、冬格措纳湖

  8、苦海的传说

  9、珠姆桑炽

  10、莫格德哇遗址

  11、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黄河源头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旅游导游词

  邢永贵编著

 

  一、玛多县城和黄河乡景区

  

  1、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玛多县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带,是安多、康巴文化的交汇点,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而玛多县,就是镶嵌在果洛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也许有朋友要问了,这“玛多”是什么意思呢?在藏语里,“玛”指“玛曲”,也就是黄河,“多”是源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黄河源头的意思。在这里,我们还要解释一下“玛域”这个词汇。“玛域”,从字面理解,就是黄河流域。但更准确的解释是黄河源头藏族地区。主要就是今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广大地区。因此,果洛也被称为玛域果洛。

  果洛州西邻玉树州,北望海西州、海南州,东连黄南州和甘肃省,南接四川省。东西长约450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0.8%,是青、甘、川三省藏族群众聚居的中心区。州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40余个乡镇,总人口15.77万人。州府所在地大武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州现有可利用草场8860万亩,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果洛州生态环境独特,境内山脉众多,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奇特瑰丽,风光雄浑壮美,野生动物、药用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丰富。果洛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河源藏民族独特而纯朴的民俗风情。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被赋予了大量关于格萨尔的美丽传说。可以这样说,玛域草原正是格萨尔英雄传奇诞生的故乡。所以说,各位朋友到果洛,不仅是对神山圣水的览胜之旅,是对伟大母亲河黄河的朝圣之旅,也是与草原风光和草原民族的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更是对藏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次探访和游历。相信各位都不虚此行,会在果洛、在玛多收获一次完美而快乐的旅行记忆。

  各位朋友,介绍完果洛州的基本情况,我们该介绍一下玛多县的基本情况了。对于玛多县,相信大家通过“玛域”“玛多”的含义,可以获知一点基本的信息。对,玛多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源头。这一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位置,决定了玛多的山川地貌、气候特征和文化现象,也决定了它壮美、神奇的旅游景观。下面我介绍一下玛多县的基本情况。

  玛多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位于果洛州、玉树州中间地带,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辖17个县之一,也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观赏黄河源头自然风光的最佳之处。它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县境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07公里,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0.8%。

  朋友们,玛多县是一个纯牧业县,现辖两镇两乡,即玛查里镇、花石峡镇、扎陵湖乡和黄河乡。2010年全县总人口13565人,其中牧业人口10478人,占总人口的77%。总人口民族构成为:藏族89%,汉族10.1%,其他民族0.9%。

  玛多县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属高寒草原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年均气温-4.1以下,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年均降雨量303.9毫米。

  玛多县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布,较大的河流有13条,大小湖泊有4077个,因而有“千湖之县”的美称,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此外,玛多县矿藏丰富,草场广阔,野生动植物资源珍奇丰富。这里自然环境原始古朴,风景物产独特,民族文化灿烂深厚,民族风情瑰丽多姿。因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虽然玛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它的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各位朋友,大家知道,黄河源头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黄河流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1972年,黄河发生首次断流。之后,黄河断流已成为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这样的环境问题同样发生在黄河源头的青海省。1996年黄河源头区扎陵湖和鄂陵湖首次出现断流。2003年12月,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的首次断流。这是大自然向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敲响的警钟!在这里,我要以黄河源头为例,通过一段往事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我们的极端重要性。

  大家知道,上世纪70年代初,玛多县有4077个大小不等的湖泊。这为它获得了“千湖之县”的美称。那时,生态良好的玛多草原绿草如茵,涓涓溪流流淌在草地上,羊群淹没在草丛之中,在轻风吹拂下忽隐忽现。在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胜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时,这个县牧民的年人均收入曾连续3年高居全国之首。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数字。它象征了玛多草原的富庶和美好。但短短的20多年后,玛多的大小湖泊只剩下2000个,上千条河流、溪流大半因为水源枯竭而干涸,草地黄沙滚滚,全县草场退化面积占全县天然草场面积的70%,大约近38%的牧户因为原地无法生活而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玛多草原仅在20年的时间内有着如此反差巨大的变化,归结到一点,就在于过度放牧,过度追求存栏率,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草场所能承受的极限,这一惨痛教训值得铭记。

  因此,各位朋友在玛多旅游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保护环境,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为保护三江源做一分贡献。

  各位朋友,听了我的介绍,相信各位对玛多县的基本情况已有所了解。那么,在这个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地方,究竟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它的旅游景点又有哪些特点呢?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这样说:玛多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这是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造就了玛多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文化现象。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玛多县的旅游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玛多县有国家级旅游景点1处,即黄河源头;省级旅游景点6处,即鄂陵湖、扎陵湖、莫德格哇遗址、巴颜喀拉山、雅拉达则峰、措日尕则峰。主要旅游景点16处,主要有牛头碑、柏海迎亲滩、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遗址阿依地、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冬格措纳湖、猴山、怪石谷、花石峡石山、多卡寺、和科寺、哈姜盐湖、万里黄河第一水电站、黄河源国际狩猎场、星星海、黄河第一桥、第二桥和第三桥等。

  各位朋友,因为玛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不少地区至今是“无人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雪域高原原始状貌,它的草原、河流、山川、湖泊呈现出原始、壮阔、雄伟、神奇的风貌,它的藏族民俗文化也保持着古朴、纯真的原生态。因此,玛多县的旅游景点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大美壮美

  庄子的《庄子·外篇·知北游》)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为传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青海就是一个当得起“大美”之称的美丽地方。而青海的大美,在黄河源头的玛多县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广袤无垠的草原、巍峨壮丽的巴颜喀拉山、崔嵬神圣的玛积雪山、蜿蜒东流的黄河、烟波浩渺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犹如繁星一样的星宿海,高原极地黄河源头的涓涓溪流,都保留着自然界固有的纯真美、空旷美、色彩美、动态美等多种自然美感,无一不给人以壮阔、雄伟、雄浑、浩瀚、原始、亘古、旷远的美感体验和享受,无一不给人心灵深处以强烈的美感震撼。只有在这里,游客才能体会什么是大景致、大境界,什么是天大地大,什么是大美大奇,只有在这里,游客才能在蓝天雪山下面,在浩瀚星空下面,在轻拂草原的微风中,在湖泊河流的涛声里感受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在黄河之源、高山之上抚今追昔,油然而生怀古之思,在浩荡的大风里感叹历史的深厚、宇宙和自然的的博大无穷,感悟人生的真谛,在高原上尽享跨越时空的乐趣。

  神奇神秘

  玛多县藏族民俗文化特别丰富,这种独特的文化和壮美的山川、草原、河流、湖泊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神奇的文化现象。浓郁多姿的藏族风情,华美高贵的藏族服饰,潇洒雄健的藏族歌舞,折射出玛多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而草原到处都在传唱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则更是将这种神奇推向了一个极致。那些关于山川湖泊的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草原上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和藏族民俗文化更是为这些壮丽的风光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文化深厚

  我刚才介绍过了,藏族民俗文化为玛多的旅游奠定了文化底蕴。藏族同胞在玛多草原上长期繁衍生息,在同高原严酷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步在饮食、居住、服饰、礼仪、婚俗、丧葬等方面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生活习俗。创造了具有浓郁高原气息的文化传统艺术,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包括民歌、神话传说故事;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刻艺术等。科学技术方面,如在藏医药学、天文历算、建筑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以及畜牧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这些文化就蕴藏在藏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我们在浏览河源美景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各类文化中,格萨尔文化是玛多草原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格萨尔文化在玛多草原呈现出分布广、遗迹遗址多、群众基础深厚的特点。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富有神奇力量的一位伟大人物,他是负有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使命的英雄使者,时至今日我国西藏将他信奉为禳灾避祸的象征。玛多草原处处有藏族英雄格萨尔的足迹,通过大量民间神话传说和保留至今的历史遗迹,格萨尔的英雄传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儿女。玛多藏族认为自己就是格萨尔的后世子孙。

  因此,在玛多的神山、圣湖、草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同时因为玛多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源头,汇聚了从古至今、各民族关于黄河的各种文化现象,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气息。到黄河源头的游客,在这里不但能领略到河源壮美神奇的风光,欣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河源胜景,更能深刻地感受黄河赐予中华儿女的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和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手足相亲、团结如一、众志成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而言之,玛多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二者兼备,相得益彰。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高原风光探险、登山、狩猎、科学考察、考察藏传佛教文化和民族风情等多种旅游活动。

  玛多主要的旅游线路有:

  线路1:玛多县——万里黄河第一电站——鄂陵湖—柏海迎亲滩多卡寺——牛头碑——扎陵湖——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万里黄河第一桥

  此线路主要以观赏野生动物,体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源头风情为主,也可以遥想当年松赞干布柏海迎娶文成公文时的热闹与隆重,领略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雪域草原风光,并可通过观看屹立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措日尕则山上的牛头碑、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感受游子回归母亲怀抱时的欣喜与自豪。也能通过对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和万里黄河第一桥的游览,感受黄河源头的壮美景色,体验河源藏族的民俗风情。

  线路2:玛多县——星星海——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阿依地——和科寺。

  此线路在黄河乡境内,沿途可欣赏到星星海众“星”(湖泊)闪耀的奇景和玛多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格萨尔赛马称王的起点阿依地观览格萨尔奋斗之路、取胜之路,想象英雄的传奇故事,畅想自己人生的崭新起点,与青青草原产生一个美丽的约定。

  线路3:玛多县——唐代吐蕃古墓莫格德哇——猴山——冬格措纳湖。

  此线路路途风景优美,可以欣赏到四面被高大险峻的群山所环绕、野生动物繁多的冬格措纳湖,可观看惟妙惟肖的猴山景观和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唐代吐蕃古墓莫格德哇,体验怪石谷的神奇美景。

  

  2、玛多县城玛查里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玛多县城玛查里镇。

  玛查里镇距青海省会西宁市497公里,位于县境内偏北部,南临黄河,北倚玛拉驿山,因为县城附近一条沟称为玛查里沟,县城因此被称为玛查里。玛查里是蒙语,意为黄河沿。

  现在各位看到的北面那座山就是玛拉驿山。在藏语中,玛,是黄河的意思,拉驿,四个台阶。这座山位于黄河边上,要登上此山需经过四个台阶,所以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玛查里自唐代以来就是去往西藏的重要驿站和古老渡口,是唐蕃古道南来北往的旅行者必经之处。根据史史书书记载,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就是从唐蕃古道经过玛查理沿着黄河西进。公主一行来到黄河沿,沿河西行到柏海,也就是今天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同久候这里的吐赞普松赞干布相会,行迎亲礼。之后,载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车辇辞别了李道宗,涉过扎陵湖黄河出水口浅水道,向逻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萨进发。这条唐代公主留下的路途,从此便成为人们进藏的通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条古道上,行旅商贾越来越多,人们也就不再舍近求远绕道百余公里从扎陵湖出水口渡河,而是借助牛皮筏子或者冰桥,从黄河沿直接到达对岸。于是这里便成了古渡口,取名黄河沿。

  解放后,黄河沿也就是玛查理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954年青康公路开通后,黄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黄河沿设立了养路站、粮食转运站等单位。1958年玛多置县后,这里一直是玛多县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而今,玛查里镇是玛多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14国道通过县城连接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会西宁市和果洛州府所在地大武,玛查里继续发挥着青藏高原重要交通通道的作用。经过30多年的建设,县城以影剧院为中心已形成南北贯通的丁字街形,县城面貌改观,接待游客能力大大增强。近年来,玛多县不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手进行县城建筑民族特色改造工程,积极开发具有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协作,使玛查理镇正向具有三江源特色的旅游名镇快速迈进。

  各位朋友,玛多县城玛查理曾被人们形容为“全国水平最高的县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指它的海拔高度是全国县城中最高的。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玛查理镇的海拔高度是4500米。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原因,玛查理这个全国“水平最高的县城”,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一直相对落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全国各地的帮助和支持下,玛查理镇也发生了停当的变化,玛查理这个古渡口正以高原特色旅游小镇的崭新形象,屹立在黄河岸边,成为河源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毫无疑问的是,坐落在县城中央的黄河源文化广场是这道风景中最越来越吸引人眼球的“亮点”,称它为“全国水平最高的广场”,应该是恰当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黄河源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5250平米,建成于2010年10月1日。大家看到了,广场背景墙是一座浮雕。浮雕长11米,高3米,内容为民族大团结,表达了玛多人民建设富裕、文明、团结、和谐、稳定新玛多的美好心愿和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真挚祝福。

  朋友们,屹立在广场中央的这座雕塑,是广场的主题雕塑,也是玛多的一个象征。那么它是什么形象呢?对,有的朋友说了,它是一匹马。但是您仔细看,它又与普通的马不一样,它是一只前蹄腾空,正在仰天嘶鸣的独角马。那么为什么会把独角马塑造在这里?这要从格萨尔的故事说起。

  各位朋友,前面说过,玛域果洛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果洛草原上到处都在传唱史诗《格萨尔》,所以果洛草原上也留下了许多格萨尔的神迹。而玛多县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遗迹和遗址。扎陵湖畔的嘉洛城堡就是其中十分有名的遗址。

  在《格萨尔王传》中,扎陵湖不但是嘉洛部落的寄魂湖,而且孕育了岭国最大的富豪,也就是格萨尔王的岳父嘉洛·东巴坚参。

  嘉洛·东巴坚参一生供奉扎陵湖弥贡龙王,并娶了龙女为妻,所以财源茂盛,于是他广建城堡,权势兴旺,成为岭国第一富户。他的声誉响彻方圆几百里,任何部落头人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

  据说,格萨尔王的岳父嘉洛原来居住在西藏,以后流浪乞讨到河源地区,那时,他身无分文,但由于他勤劳、质朴、诚实,莲花生大师便让他在扎陵湖边住下,把馈赠格萨尔的礼品寄放在他那儿,并赐给他一个白度母转生的花容月貌的女儿,叫珠姆,让她以后做格萨尔王的妻子。嘉洛因为供奉扎陵湖为龙神,才成为花花岭国最富有的牧主。其富裕程度常与“九百匹马里一具角”来形容。这种说法是因为据藏族民间常识,牧户养马每满900匹马,就会在马群中产生一匹长有独角的骏马。而嘉洛·东巴坚参当时养有1000匹马,恰恰就有这样一匹与众不同的马。格萨尔赛马称王之时,嘉洛东巴坚参的儿子就骑着这匹长有独角的骏马参赛。此后,独角马就成为富庶与兴旺的象征符号。

  现在,玛多人民在广场塑造了独角马的形象,其象征意义就在于:玛多是格萨尔王妃珠姆的家乡,在传说中曾经是无比富庶和兴旺的地方。祝愿社会主义的新玛多能依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这种朝阳产业,最终实现旅游富县的目标,让玛多成为比传说中的嘉洛·东巴坚参的部落还要富庶和兴旺的高原特色的旅游小镇。

  嘉洛独角马雕塑的碑文是: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记载:美丽、富饶的黄河源是岭国首富嘎嘉洛东巴尖参的故乡,而河源三大圣湖之一的扎陵湖是雄狮大王格萨尔的王后、绝代佳人嘎氏公主森姜?珠姆的灵湖。富甲一方的嘎嘉洛东巴尖参家的千匹骏马好似天上的星星点缀在扎陵湖畔,其中有一匹与古代神兽麒麟齐名的独角马,又称“嘉洛川九百独角马”,它具有神的灵气、人的情感、龙的福运,是一匹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人间吉祥神骏。

  3、经幡山

  各位朋友,进入玛多县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经幡山。藏族群众都笃信佛教,他们把五色风马旗插满山坡,建成经幡山,并进行朝拜,这是他们对宗教信仰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那些风马旗上印满了藏文经文,五色的旗子被风吹动,就相当于那些经文被诵读了。经幡附近有玛尼石堆,是转山朝拜的人垒起来的许愿石,当人们经过的时候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然后对着石头吹一口气,最后放在上面,再接着是跪地而拜。所有的石头上都刻满了六字真言和经文,使每块石头都附上了灵气,更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家看到是那面挂满经幡的山坡就是经幡山。经幡山在藏族群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每天清晨,络绎不绝的信徒们顺时针绕山虔诚祷告,构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草原英雄格萨尔的雕塑。这是一座格萨尔赛马称王主题雕塑,雕塑高13米,宝座高2米,造型别致,气势雄伟。这座雕塑是依照四川著名藏族画师、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画绘图总设计师拉孟设计的画像雕塑而成。

  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看出了,这座雕塑的内容是格萨尔大王端坐在宝座接受众人朝拜的情景。这也是全西藏唯一一座格萨尔赛马称王后坐在宝座上的雕塑,象征着玛多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地方。

  相传,很久以前西藏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妖魔鬼怪横行无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向莲花生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西藏,做黑发藏人的君王——格萨尔王。格萨尔王(当时叫觉如)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但这些都让嫉妒心极强的格萨尔的叔叔晁同看在眼里,对觉如不停地进行迫害。

  5岁时,觉如与母亲果姆为免遭迫害而移居到黄河之畔,受尽苦难。8岁时岭部落人也移居至此,到了12岁时,晁同为了排挤觉如,与觉如的大伯吉红打赌举行部落赛马大会,以确定岭国王位,并拿森姜?珠姆当“彩注”。晁同认定自己的儿子东赞会赢得比赛,因为东赞所骑的马是岭国最好的,而觉如骑的是一匹名不见经传的野马。不想在比赛中觉如竟以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胜利,获得王位,迎娶森姜珠姆为妃。

  而草原英雄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起点,就在玛多的阿依地。因此可以说,格萨尔是在玛多实现了自己登上王位和娶得珠姆的人生梦想,从这里起,他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地方对格萨尔王来说,无疑是一方福地,那么,对广大的游客朋友来说,玛多同样是一方福地,它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福气和吉祥。

  4、黄河第三桥——玛多黄河大桥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正在经过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三桥的玛多黄河大桥。大桥距县城3公里。1953年7月17日在这里建成一座木桥。因木桥长期使用行将倒塌,于是,1966年5月在原址开工修建黄河大桥,同年9月20日竣工通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它是6孔12.5米钢筋混凝土组合桥梁,宽7米,长86.9米,投资319636元。

  自从玛多黄河大桥建成以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古老的渡口从此不再让人生畏,焕发了崭新的生机。有人曾在黄河大桥边留下了这样的话语:这是一座连接黄河此岸与彼岸的桥梁,这是一个承接历史与未来的舞台,这是一架通往心灵净地的彩虹。

  从这座桥,东北可以沿214国道去往青海省会西宁,西南可以沿着214国道前去玉树州,而且是唯一通向玉树的陆地交通要道。

  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各种车辆从这座桥上经过,为灾区运送救援人员、机械设备和各种救援物资。可以说,它是一座为救援灾区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桥和功勋桥,一座连接玉树和全国各地的连心桥,一座铭记玉树藏族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血肉情感的友谊桥。因此,不论指它处于黄河源头的特殊位置,还是说它曾经有过的救援灾区的功勋,它都绝对能当得起天下黄河第三桥的崇高荣誉。

  听到这里,各位朋友也许会问:地位如此重要的一座桥,为何不称为“黄河第一桥”,而称为“黄河第三桥”呢?这是因为在黄河源头扎陵湖地区已经既有两座桥,分别称为“黄河第一桥”和“黄河第二桥”。我先介绍一下这两座桥,在去扎陵湖的行程中,我们会看到它们。“黄河第一桥”是2010年兴建在玛曲流入扎陵湖的入口处一座桥,建成后树了一座碑,铭刻有“黄河第一桥”字样。而早在1970年,在扎陵湖修建了一座桥长80米,宽4.6米,共有18个木栅栏卵石桥墩的木桥,这就是“黄河第二桥”。当然,这都是从这些桥位于黄河的位置来说的。但从这些桥梁对玛多乃至玉树和青海的贡献来说,现在我们身处的黄河三桥绝对排在首位。现在,为保证玉树灾后重建,这座桥也正在重建。相信它建成之日,会继续对玉树重建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5、星星海

  各位朋友,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湖泊是星星海。请注意,它是星星海,和星宿海有一字之差。为什么叫星星海呢?原来在这一片广大的地区内,有大大小小难以数清的湖泊、海子、水泊,它们像星星一样秘密,也像星星一样闪亮,因此,这里就被诗一样的语言叫做星星海。星星海其中有三个大的湖泊,面积20~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0米,它们在当地被称为阿涌贡玛措(上星星海)、阿涌哇玛措(中星星海)、阿涌尕玛措(下星星海),星星海都是淡水湖,湖水碧清,环湖绿草如茵,湖水都从北面流入黄河,湖中鱼类众多。当晴空万里阳光照耀时,无数的海子、水泊熠熠发光,宛如天上繁星降落到这里,呈现出奇异景色,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6、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遗址——阿依地

  各位朋友,前面我们说了,玛域果洛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果洛草原上到处都在传唱史诗《格萨尔》,所以果洛草原上也留下了许多格萨尔的神迹。而玛多县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遗迹和遗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遗址阿依地和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城堡(即格萨尔王妃珠姆宫殿)遗址。嘉洛城堡,后面的行程中我还要详细介绍到。我们现在正往格萨尔赛马称王起点遗址阿依地行进。

  利用这点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草原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通过对藏族英雄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妖伏魔、除暴安良、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恢弘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古代藏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及其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格萨尔王传》结构宏伟,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在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在《格萨尔王传》里,凝聚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知识的宝库。它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学的最高成就。

  各位朋友,这就是传说中的格萨尔赛马称王遗址阿依地。

  阿依地是藏语,意为四个垭口。它位于玛多县黄河乡,相传是岭·格萨尔赛马称王的起点。此地有大小相当的4个小山包,呈环形分布,每个山包间相距约1000米,海拔4300米,山包下草地平整,一望无际。

  阿依地西北方约300公里,位于玛多县扎陵湖境内有一处被称为格日杂恰的地方,相传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终点,在阿依地和格日杂恰之间的措日尕则山顶有2处高耸的小山包,分别被称为拉地、乐地,相传是格萨尔赛马称王时的煨桑台和观望台。

  下面我向朋友们介绍格萨尔赛马称王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西藏天灾人祸遍及,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向莲花生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发愿到西藏,做黑发藏人的君王——格萨尔王。格萨尔王住在天界的时候,名字叫做推巴噶瓦。父亲是白梵天王,母亲是玛吉超姆纳布。推巴噶瓦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根据莲花生大师的预言,他担负着消灭凡间红尘恶人魔军、在天地间播撒众生安乐万事吉祥种子的重任。他从天界来到人间的时候,天界众神奏着扣人心弦的乐曲,洒落五彩缤纷的花雨,支起虹光闪烁的帐篷,伴随这一片吉祥瑞兆,神子从天界来到人间。这位神子刚刚诞生,开口就能说话,迈步就能走路,是一个特别精干、聪慧的孩子。

  格萨尔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但这些都让嫉妒心极强的格萨尔的叔叔晁同看在眼里,对格萨尔不停地进行迫害。

  5岁时,格萨尔(当时叫觉如)与母亲果姆为免遭迫害而移居到黄河之畔,受尽苦难。8岁时岭部落人也移居至此,到了12岁时,晁同为了排挤觉如,与觉如的大伯吉红打赌举行部落赛马大会确定岭国王位,并拿森姜·珠姆当“彩注”。晁同坚信自己的儿子东赞会赢得比赛,因为东赞所骑的马是岭国最好的,而觉如骑的是一匹名不见经传的野马。不想在比赛中觉如竟以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胜利,获得王位,迎娶森姜珠姆为妃,统领岭国上中下三部,登上了国王至高无上的雄狮金座,自己取名雄狮大王洛布占堆。

  从此,格萨尔王率领他的三十员大将和部众,抑强扶弱,造福人类,征服四方妖魔,攻占十八大宗(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邦国家),攻取二十一小宗,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草原上因此留下了他和三十员大将以及十三位佳人的英雄传奇和遗迹。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来到的阿依地。

  话说格萨尔赛马称王时,赛马会盛况空前,各兄弟部落都出动了人马,齐聚阿依地。他们是上岭赛巴八兄弟部落,由长支的猛虎九勇士率领兄弟部众,身穿金光闪闪的黄缎袍,犹如太阳照亮金山一般前来参赛。中岭的翁布六部,由中支的八大勇士率领手下部众,身穿银光闪闪的缎袍,如月光照耀雪山一般前来参赛。下岭的牟姜四部,由小支奔巴的七位英雄率领部下勇士,身穿蓝宝石色的青缎袍,像是乌云聚集天空一般前来参赛。此外,参加赛马的还有右翼的噶部、左翼的珠部、达戎十八大部、德弥措玛宝部、富有的嘉洛部、丹玛河阴河阳部、擦香九百牧户等各大部落。总之,上、中、下三部岭地的所有英雄弟兄们,各个穿着盛装,豪气满怀、喜气洋洋地聚集在一起。

  这时,果姆的儿子觉如戴着一顶不合头的黄羊皮帽,身穿一件不合体的牛犊皮硬边破袄,脚蹬一双不合脚的生马皮靴子去参加赛马。他装出一副遇见寒气就会冻僵、碰到阳光就会融化、狂风吹来就会飘起的样子,总之,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孬种样子,出现在赛马场众人的面前。

  这时候,嘉洛?森姜珠姆、俄洛乃琼、卓洛·贝噶拉孜、总管的女儿玉珍、擦香的姑娘孜珍、亚塔的姑娘赛措、晁同的女儿晁茂措等一帮姑娘身着华丽的服装,好像天工神造:各种宝珠装饰,犹如龙王惠赐,一个个美丽无比,可爱迷人。她们一起来到拉地山上煨起了桑烟,回头又去乐地山上与观众一起观看热闹。

  参加赛马的人们,从阿依地山并驾齐驱,向终点奔驰。由于参加赛马的有长支、中支、小支、达戎等五个大部落的人,所以,大梵天神、念主格卓和顶宝龙王都来为他们助威。比赛的热闹盛况,令人目不暇接。那阵势呀,敌人见了,会胆战心惊,亲人看了,则会心花怒放……

  觉如在赛马途中通过降服居住在阿温底庆山上的虎头、豹头、熊头三个妖魔,接受了玛麦宝藏的女主人奉献的装满甘露的水晶宝瓶,打开古热山宝库的钥匙和一条圣洁的哈达等,最终到达终点古如(格日杂恰)山下赢得比赛,取名格萨尔雄狮诺布占堆,娶上了岭国最美的美女珠姆,并顺利登上了岭国王位的宝座。

  他当时向世人唱道:

  如若不知道这个地方,

  这是古如交叉山左旁,

  众人祈神山坡好地方。

  如若不认识我这个人,

  我是天界派来一神子,

  我是中界念神之后裔,

  是顶宝龙王的外孙子。

  降生人世取名叫觉如,

  这名字是兄长贾察起。

  天神给我取了两个名,

  一个叫做瞻部洲圣人,

  一个叫做制敌格萨尔,

  雄狮大王是我的自称名。

  朋友们,为了纪念格萨尔赛马称王,现在玛多县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玛域格萨尔赛马会。玛多赛马会历史悠久,原先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后来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加精彩更有看点。赛马这一天,来自四方的藏家小伙子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聚会在阿依地。他们严格按照格萨王故事内容进行装扮、列队和赛马,生动地再现了故事中精彩绝伦的这一情景。赛马结束,获胜者接受众人欢呼和祝贺,骏马也享受披红挂彩的殊荣。玛域格萨尔赛马会正日益成为玛域乃至整个西藏十分著名的群众体育活动。  

  7、野马滩黄河

  各位朋友,万里黄河在玛多县境内的流程为350多公里,当她从源头翩然而至玛多县城玛查里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南去,沿着连绵的山麓,流过碧绿的草原,淌过世人称道的野马滩奔腾而去。

  黄河进入野马滩后,纳入热曲、江曲两条河流。三河汇集处,就是黄河乡党委、政府机关所在地热江坎多。在藏语中,坎多是交汇处的意思,热江坎多就是搈曲、江曲的交汇处。

  自此,黄河从雄峻的马尼峨勒山脚下缓缓流淌,黄河两岸便是闻名遐迩的野马滩。

  各位朋友,玛多草原地广人稀,当地居民又不杀生,所以这里成了各类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玛多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坐在汽车里的人们能经常看到公路两旁的草原上结队的黄羊悠然自得地觅食,成群的野马出没于山间草滩。著名的野马滩更是野马众多,成群结队。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玛多草原上的好多地名的命名都与动物有关,比如野马滩、野马湖(藏语称江错)、狐狸滩(藏语叫哈姜)等,这说明很久以前,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是各种动植物的天堂,因此才有了这样的地名。比如野马滩就是因为这地方野马较多才得以命名的。与野马滩相对的,在花石峡镇境内还有一处草原叫醉马滩,这个名字很有诗意。那处草滩上有一种草,马吃了后四腿发软不能行走,就像喝醉酒了一般。因此就叫醉马滩。

  我们还是说野马滩。野马滩方圆三、四百平方公里,因野马多而闻名,是各类野生动物繁衍栖息的优良牧场,较珍贵的动物有白唇鹿、雪豹、旱獭、猞猁、红狐、沙狐、黄羊、石羊、鹰、雕等;特别是野马,如果碰巧看到,则就不是三匹四匹,而是几十乃至上百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活极度困难时期,各地的捕猎队接接踵而来,争相捕猎野马等野生动物,使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数量急剧下降,有些濒临灭绝。虽说那时野马滩的野马等野生动物曾救过不少因饥饿而濒于死亡的人的性命,可野马滩也遇此浩劫变成了无马滩。据说,当年在周总理听到这个情况后,曾对这种竭泽而渔的捕猎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青海省玛多县有个野马滩,野马打光了,成了无马滩,这个教训要记取。”

  自从国务院颁布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后,止住了乱捕乱猎之风,野生动物数量开始增长,特别是野马、黄羊、石羊的数量增长较快。

  野马滩风光美丽,盛夏之际,草长莺飞,野花竞相绽放,牛羊悠闲吃草,这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原始而安详。

  当黄河绕过野马滩,复又掉头向北回走一程,尔后,才恋恋不舍地从毗邻的达日、玛沁两县分界处,复向东流去。在她身后奇迹般地遗留下二、三十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湖光滟潋,湖水深邃湛蓝,如苍穹的繁星,熠熠生辉。在这众多的湖泊中,较大的要数岗那格玛错和日格错岔玛了。

  两湖均为淡水湖,位于黄河南边,岗那格玛措居西,日格措岔玛湖在东,相距约五、六百米。站在两湖之间岗那格托玛山的顶峰,两湖风光尽收眼底,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尤如一条绳子,将两湖牢牢拴在一起,又象这里藏族牧人马背上驮着的盛装东西的褡裢,所以人们常称这两个湖为“褡裢湖”或“双生湖”。

  岗纳格玛措湖面积为40平方公里,水深10米,呈深蓝色,日格措岔玛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水深5米,呈淡灰色。湖中有一小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聚居大量水鸟,大片块石裸露地面,这些石块质地坚硬细腻,是刻凿经文或锻制磨盘的上等石料。两湖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盛产无鳞湟鱼七、八种,主要为花斑裸鲤和偏咽啮鱼两种,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为畅销。

  8、和科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和科寺。和科寺位于黄河乡班玛纳。白玛,藏族意思为怪柳,纳,是滩的意思。所以班玛纳就是怪柳滩的意思。可是正如大家看到的,这里由于是高寒地带,不要说生长柳树,就是灌木也不生长。那么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不是说明以前生态良好的时候,这地方生长着一种模样很怪的柳树呢?这个谜底只能由历史来揭晓了。

  和科寺院坐落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同布山下,建寺历史已有八十多年。

  相传在很早以前,玛多草原还是一片旷野荒原,除了在这唐蕃古道上经过的商旅外,数百里之内渺无人烟。到了1827年,原康干部落小头人合琼杰率领七户人家避难进驻这里,形成了玛多草原最大的游牧部落——和科部落。那时,喇嘛念经随帐房的搬迁而移动,没有固定场所。直到1927年,西康(今四川)德格地区左乎久寺院活佛图旦确知来和科部落念经,他占卜说和科部落必须要修一座寺院。于是选择“班玛曲都呼”为寺院所在地建成和科寺。说来也奇,建寺以前的“班玛曲都呼”是个缺水的地方,可自从寺院建成后,这里居然冒出一眼泉水,水源旺盛,清净甘甜,四季长流。人们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上苍的恩赐,于是视这泉水为“神泉”、“圣水”。和科寺院便由此名声大噪,远近闻名。当时阿卡、喇嘛达到300余人,房屋有100多间。

  现在整个寺院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其中经堂一座为270平方米,全寺住寺僧人上百人,活佛5人,供奉佛像百余尊。1994年寺院由住寺阿卡民主选举产生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寺院的一切宗教事务。寺院信奉红教,其宗教活动、习俗清规,仍保留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和科寺院一年有两个大的宗教节日,一个叫“煨桑节”,一个叫“献花节”。“煨桑节”安排在每年初夏(农历四月),在海拔4800米的同布山举行。山上筑一座高台,人们把酥油、曲拉、糌粑、青稞、茶叶等物堆集到台上,用柏枝等柴禾点燃。点燃后一连七天,山顶上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山下,聚集着本部落众多男性牧民,各自乘马骑牛,簇拥着绕山而行。届时,人们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平安。接着举行盛大的赛马、骑射活动。

  “献花节”安排在每年仲夏(农历五月)那时正值草原的黄金季节,到处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蜂飞蝶舞,鸟语花香,山上山下、庙旁湖畔,骏马嘶鸣,人声喧嚷。男女老少穿着盛装,豪富女子佩戴光彩夺目的瑰丽装饰品,如银耳坠、玛瑙、珊瑚、金银首饰等。人们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向寺院纷至沓来,前呼后应,熙熙攘攘,一跪三拜地步入经堂,焚香献银,叩长头,数念珠,摇“科洛”,转“郭拉”,进行各式朝拜走出寺院,把一束束鲜花抛向空中。这就是和科寺院的“献花节”活动。和科寺院除平时的诵经活动外,每年还要举行四次较为隆重的念经活动。

  

  三、黄河源头景区

  

  1、探寻黄河源头的历史故事

  各位朋友,告别了玛多县城玛查里,现在我们正在向黄河源头进发。整个行程将依次经过万里黄河第一站黄河水电站、哈姜盐湖、鄂陵湖、柏海迎亲滩、多卡寺、黄河源头牛头碑、扎陵湖、星宿海,最后到达卡日曲。需要时间约4个小时。利用这点时间,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

  黄河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呈黄色而得此名。中国古籍中称“河”,《汉书》里始有“黄河”之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源头海拔4724米。它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黄河在青海省内干流长1693.8千米,流域面积15.3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1.1%,是青海省第一大河。

  各位朋友,饮水思源也好,追根溯源也罢,从古到今,中华儿女就一直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永不停歇的追溯,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诗篇。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出过许多首关于黄河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诗句就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那么,黄河之水是不是真从天上来呢?当然不是,这只是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运用奇幻瑰丽的想象,对黄河的源头做了艺术化的探寻。

  过去河源地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巍巍的巴颜喀拉山从哪里来?

  她来自神异的冈底斯山;

  滚滚的黄河水从哪里来?

  她来自奔腾的约古宗列曲。

  这是黄河源头地区藏族人民对黄河源头的认定。

  当代还有一首叫《黄河源头》的歌,歌中这样唱道: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擀毡姑娘的歌喉里。

  ……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昨日发黄的史书里,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今天溶化的积雪里。

  这是当代人对黄河源头的艺术想象。头说得很见文学色彩,也很含蓄。但其中的急骤关键词,如“牧马汉子”、“擀毡姑娘”、“积雪”等,也透露出了足够的信息:黄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

  那么,黄河的真正源头究竟在哪里呢?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不妨一听。

  各位朋友,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和探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些典籍中寻找这一历史脉络。这一脉络实际上也是贯穿中国各个朝代的一条黄河文化的探索和追寻之路。表明了中国历朝历代对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强烈的认同感。而我们现在所走的路线,正是历朝历代派出的使者和科学家追溯黄河源头的路线。

  关于黄河的典籍可谓众多,但最早的要数《尚书》。《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即阿尼玛卿山,也称为大积石山,但这里离黄河源头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设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唐朝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到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皇帝晚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开始,一些国外探险家、地理学家各自持有不同目的来河源考察,搜集了一部分有关河源地的资料。这其中就有著名的也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可以说,对河源地的大规模考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黄河水利委员会河源勘查队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玛曲源流段)为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提出了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建议。

  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但关于黄河源头的争议远远没有停止,诸多的科考活动还在进行之中。2008年9月6日至10月16日,由青海省政府组织,汇集了国内测绘、遥感、水文、地质等领域优秀科学家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行程7300多公里,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的19个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同时对三大江河的源头地理位置进行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考察队采用国际上确定河流正源的三大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根据这次科考,科考队发现,卡日曲的流量是玛曲的两倍。专家认为,以河源为远的原则,卡日曲应为黄河源头。

  各位朋友,从古至今,人们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持续的不间断的考察,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无疑为黄河源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些许神秘色彩。这也许就是黄河的魅力所在。

  那么,黄河的源头究竟是卡日曲还是约古宗列曲?相信随着科考活动的不断深入,总会得出令人信服的权威的结论。

  在这里,我暂且遵从1985年的科考结论,用一段总结性的话来说明黄河的源头:

  黄河(玛曲)源头分水岭玛曲曲果日,藏语音译,意为“孔雀河源头山”,向北约一公里,众多泉水喷出,当地群众称“玛曲曲果”,意为“孔雀河源头”,再向北进入约古宗列(盆地),藏族意为“炒青稞的锅”,是一个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3公里的小型山间盆地,海拔4500米,盆地内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是水草丰美的沼泽草甸。这段黄河干流流经约古宗列盆地而得名约古宗列曲。约古宗列曲穿过长约18.4公里的黄河源头第一峡茫尕(峡)后进入玛涌(滩),始称玛曲。意为“孔雀河”。玛涌(滩)是一片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的草原,河流两侧分布有不少湖泊,中间是星宿海。星宿海宽5—6公里,长约20公里,水泊群集的沼泽草甸,大小湖泊景色犹如繁星罗列,故汉语有“星宿海”之称,状如孔雀开屏,这就是玛曲(孔雀河)名字的由来。玛曲流出星宿海,接纳卡日曲后,以3股水流流入扎陵湖,经10公里多流入鄂陵湖,两湖之间河段一般宽26—42公里,水深0.5——1.4米。玛多县黄河沿黄河桥以上称河源段,河源段长285.5公里,流域面积2.09万平方公里。

  2、万里黄河第一站——黄河源水电站

  各位朋友,听过了关于追寻黄河源头的一些趣闻和故事,我们就到了万里黄河上第一座水电设施,那就是黄河源水电站。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中华儿女。她从源头起,就已经哺育和造福各族儿女。她用涓涓水流滋养着草原,养育着牛羊,也哺育着高原儿女。同时,她还将丰富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为玛多县带来了光明。而实现这种能量的转换,就靠我们现在看到的玛多黄河源水电站。

  玛多黄河源水电站是一座为民造福的水电设施,堪称万里黄河第一站。2001年,国家投资1亿元,在鄂陵湖下游8公里处兴建黄河源水电站,2003年黄河源水电站建成发电,年装机容量2500千瓦,电灯的光亮第一次照射在玛多草原上,各种电器的声音第一次回响在黄河源头,光明和现代文明为玛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玛多县从此告别了无电的岁月,走进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黄河源水电站有这样几个“第一”:它是黄河源头第一座水电站;它的海拔为398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同时它以25亿立方米的库容,与上游的鄂陵湖和扎陵湖这两座天然湖泊和谐地分布在玛多草原上,并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河源大地一大奇观。

  

  3、哈姜盐湖

  各位朋友,玛多县有着丰富的水水能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我们尤其有必要提一下矿产资源,比较著名的有煤、盐和砂金。玛多的砂金分布之广,含量之高,远近闻名。早在马步芳统治青海时期,在玛多就生产过砂金。上世纪八十年代,玛多就有自己的采金公司。青海“花儿”中这样唱道:“孟达地方的撒拉人,尕手扶开上了玛多的金场里进……”,在玛多曾经是青海河湟农村农民梦想中遍地金子的地方。而玛多的盐湖资源也十分丰富,哈姜盐湖就是最为著名的盐湖之一。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哈姜盐湖。

  这里就是哈姜盐湖。哈姜盐湖位于鄂陵湖的东北角,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不足1米,呈深蓝色,含盐浓度较高,属天然盐池。每逢夏秋多雨季节,地面上的盐质溶解于水,汇聚在湖中,经过冬春两季风吹日晒,盐在湖面上结晶为灰白色小颗粒并逐渐沉积水底,这时候就可以捞取。哈姜盐湖现在每年产盐500-700吨。

  哈姜盐湖以其丰富的储量,誉满整个川康地区,1940年以前为无人管理的原始盐湖,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川、康西北部一带的“三果洛”及星川设治局所辖各部落群众、盐商自采。1941年,马步芳为了加强其统治,榨取民脂民膏,不惜穷兵黩武,兵分三路果洛各部落,发现此盐湖,认为有利可图,便设哈姜盐务局,专司盐湖生产经营。1950年果洛草原解放,哈姜盐湖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4、鄂陵湖

  各位朋友,玛多被誉为“千湖之县”,河流和湖泊众多,其中有很多湖泊被藏族群众视为圣湖,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沿着旅程依次介绍一下。

  各位朋友,沿着向黄河源头上溯的路线,我们将依次看到鄂陵湖和扎陵湖。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黄河从源头到这里的这段路线,以方便诸位能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

  黄河从约古宗列曲源头向东流入星宿海,先后北纳扎曲,南纳卡日曲,又经过10公里,从扎陵湖西口流入,主流贯穿扎陵湖和鄂陵湖,再从鄂陵湖北口流出。两湖之间有巴颜朗玛山相隔,扎陵湖在山的西面,鄂陵湖在山的东面。两湖犹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又像是手拉手、肩并肩伫立在黄河源头的姊妹,人们称两湖为黄河源头姊妹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当地藏族同胞根据湖水的颜色和形状而定湖名。那么它们为什么叫现在这个名字,它们各有什么含义?这个答案我等会儿揭晓。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鄂陵湖。鄂陵湖在玛多乡扎陵湖乡境内,鄂陵湖东西窄、南北长,它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葫芦。鄂陵湖湖面海拔4268.7米,湖水面积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可达30多米,蓄水量100——120亿立方米,相当于青海湖的十分之一。鄂陵湖藏语称为“错鄂让”,意为“青蓝色的长湖”。鄂陵湖湖水极为清澈,呈深蓝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和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被称为“青蓝色的长湖”。

  鄂陵湖中有一座小岛,岛上鸟类众多,因此小岛又被称为海心山鸟岛,鸟类主要有大雁、棕颈鸥、鱼鸥、青麻鸭等。在格萨尔的故事中,鄂陵湖是格萨尔的寄魂湖。海心山鸟岛藏语名叫然玛芝翅,意思是山羊拖舟。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呢?这里有一个与格萨尔王有关的传说:

  传说,格萨尔大王向北去降伏妖魔,霍尔国乘机带兵侵扰岭国,掳走格萨尔王妃珠姆。岭国将士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奋勇追击。当他们一直追到鄂陵湖畔时,已是人困马乏、箭尽粮绝。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这一切都被珠姆看在眼里。她于是略施小计,从霍尔国白帐王手中骗得很多支箭,并施法变出一叶小舟和一只山羊。山羊拖着满载着箭矢的小舟游往岭国将士驻扎的鄂陵湖对岸。岭国将士看到湖中有一只拖着小船的山羊,很是诧异,以为是霍尔国施法后大家都产生的幻觉,便赶紧施法禳解,结果却破坏了珠姆的的法术,使山羊和小船永远变为湖中的石头……

  鄂陵湖还有一处奇特的地方,被称为“小西湖”,又称“鱼餐厅”。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专供鸟儿们会餐的天然场所。为什么叫“鱼餐厅”呢?

  这是因为,每年春天,黄河源头冰雪消融,河水上涨,鄂陵湖的水漫过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鱼也跟着游进来。等到冰雪化尽,水源枯竭时,小西湖水源便无从补给,随着蒸发,湖水水位迅速下降,鱼开始大量死亡,尸体风浪冲击到岸边的沙滩上。这时,鸟儿只需在小西湖坐等群鱼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饱餐一顿。因此,用“鱼餐厅”来命名这个地方,倒是十分恰当的。这里鸟儿最多的时候,飞翔在天空的鸟遮天蔽日,鸣叫声几里之外都能听到。那情景十分壮观。

  好了,我们观赏了鄂陵湖后,就要向姊妹湖的另一座湖扎陵湖进发了。

  

  6、柏海迎亲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是柏海迎亲滩。柏海是古代对扎陵湖和鄂陵湖姊妹湖的统称。历史上著名的汉藏联姻中的迎亲一幕,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这宽广平坦的草原上。

  但在我先卖个关子,不说迎亲滩的来历,先从历史上说起。

  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不仅由于处在黄河源头自然风光旖旎而闻名于世,而且是古代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据文献记载,早在秦汉之际,我国西部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在这一带从事游牧生活。

  到了唐代,随着中原同吐蕃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这里成为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据《新唐书.吐谷浑传》记载: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将侯君集、李道宗等出征吐谷浑,曾到达柏海。

  而使柏海名声大振,则是由于一次规模空前绝后的新婚仪式,那就是著名的柏海迎亲。

  而关于唐蕃结亲,还有一段大家都可能知道的故事,在这柏海迎亲的地方,就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美丽的历史吧。

  话说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西藏),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国王)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和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轻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干布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干布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王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轻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孩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传说中,文成公主途经赤岭回望长安时,为了表示她西去的决心,摔碎了唐太宗送给她的日月宝镜,从此在青海大地上留下了日月山。而因为文成公主思念亲人,哭声感动了日月山下的宁玛河神,她于是随着公主向西而去,一路上为公主作伴,于是,这条河就改变了流向,成了有名的倒淌河。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藏。文成公主一行到达青海南部时,松赞干布派大臣则曲伦布前来迎接,他自己在柏海(扎陵湖)畔扎下大帐,迎候文成公主的到来。文成公主送亲队伍经玛查里(玛多县城)到达柏海后,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与松赞干布行翁婿之礼。

  之后松赞干布便陪着公主从柏海起程,沿着黄河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通天河,迤逦西行入藏,在拉萨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婚礼。

  有首民歌记录了藏族人民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场面,以高昂的激情歌颂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热爱和汉藏两族友好联姻、团结互助的重视和珍惜心情。

  “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来到拉萨的“拉通”渡口时,有百条马头木舟来接你。来到拉萨的“吾吉”滩时,有百辆双轮马年来接你。来到拉萨的“东孜苏”时,有百名英俊青年来接你。来到“卡阿东”的山角时,有百名美丽姑娘来接你。来到布达拉红宫时,有百名亲信大臣来接你。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这是汉藏友好的象征。祝松赞干布身体健康,祝文成公主平安福寿,祝西藏人民幸福安乐,今天真是三喜临门啊!”

  还有一首歌这样唱: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还有民歌这样赞美文成公主:

  肥沃土地在“白归雄”,文成公主带来的谷类,撒播了三千八百种。求神打卦多年,疾病终不离身,公主带来的“门巴”,治愈我的疾病。

  文成公主以一个王族出身的年轻弱女,情愿于身历长途跋涉之艰辛,远嫁人地生疏的吐蕃,远离亲人和家乡,为藏汉两民族的友好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受到藏族人民长久的怀念、真诚的敬爱和热情的歌颂。在青海省玉树地区的藏族群众中流传这样一首歌颂公主的歌:

  东方长安古都,吉祥文成公主,

  不辞千辛万苦,远嫁雪域吐蕃;

  百纳如意神地,歌谣此起彼伏,

  千年雕刻岩画,如同公主美丽;

  雪域晶莹大地,播下永恒种子,

  友谊之花开遍,想念文成公主;

  藏汉民族之间,架起团结金桥,

  携手奔向未来,共创宏伟蓝图;

  朝拜纳巴纳泽,想念文成公主,

  我们世世代代,永远把你传颂。

  自此,唐蕃言和,汉藏携手,雪域高原开始吟唱起田园牧歌的祥和乐章。唐蕃来往不断,揭开了唐蕃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形成了唐蕃古道。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此唱响,一条民族团结之路从此铺开……柏海便成了唐蕃古道上的中转站,必经之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柏海迎亲滩。

  

  7、多卡寺

  各位朋友,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寺院是多卡寺。

  多卡寺位于县城西南80公里处,在今扎陵湖乡境内鄂陵湖西面的措哇尕什则山脚下,因此也叫措日尕则寺。因为早期是堆放石刻嘛呢石碑的地方,所以得名为“多卡”(石堆处)。1956年夏,麻尼喇嘛去拉萨朝拜,途经此地。将募化的帐房等物交给当地著名的本教徒桑洪(1986年卒,原州政协委员)保管。同年冬天,麻尼喇嘛于玉树杂多县的木格地方去世,桑洪运回其尸骨,在此建“多卡”安放。1958年多卡被毁,麻尼喇嘛尸骨由群众秘藏。1984年该地被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点。1985年,在活佛三华的筹划下,利用信教群众自愿捐款建寺院,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近年来,在原多卡位置上建成大小经堂各1座7间,转经房1座10间,僧舍2座14间,嘛呢石塔14座,嘛呢石经墙22道。现有僧侣22人,常住2人,活佛2人。该寺僧侣有的信奉格鲁派,有的信秦宁玛派,但以宁玛派为主。寺内供奉有以麻尼喇嘛和桑洪遗骨分别装藏的镶银珊瑚铜塔2座,2尺见方,高3.5尺,价值4万余元。寺侧新建有牧民定居房屋13座38间。信仰此寺者多为扎陵湖地方原霍科部落的群众,还有玉树曲麻莱的部分群众,多卡寺是河源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多卡寺的建筑十分特别,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显得古朴而庄严。寺院周围石塔林立,刻有佛教“六字真言”的嘛呢石经墙长达千米,在石经墙的旁边是迎风飞舞的道道经幡。在劲风的吹拂下,五彩经幡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置身其间,一种神圣的情愫油然而生。

  

  8、措日尕则山

  各位朋友,眼前的山峰就是措日尕则山。措日尕则是藏语,措,湖。日,两湖中间。尕则,山峰。连起来就是两湖中间的白峰山的意思。

  措日尕则山长年被积雪覆盖,处在扎陵、鄂陵、卓让三湖之间,海拔4610米,远看象山,近看似川,好像一座宏伟的大坝横亘在三湖(扎陵湖、鄂陵湖和卓陵湖)中间。两峰均属昆仑山脉,为国内登峰健行及山区旅游之最佳地区。山顶上建有著名的河源牛头铜碑。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上有胡耀邦和十世班禅大师分别用汉文和藏文题写的“黄河源头”四个大字,均用铜板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后在同一地点又建造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各一座,象征着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从措日尕则山眺望四周,鄂陵湖、扎陵湖尽收眼底。

  当地藏族人有一种说法,在黄河源头巍然屹立着13座大山,它们在当地藏族牧民心目中极其神圣,被尊封为“神山”,是当地的保护神。据说,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时,从措日尕则山可以看到那13座神山。

  相传,格萨尔赛马称王的起点叫阿依地,位于今天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黄河乡境内。距阿依地西北方约300公里,位于玛多县扎陵湖境内有一处被称为“格日杂恰”的地方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终点,在阿依地与格日杂恰之间的措日尕则山顶有两座山峰,分别叫拉底山和乐底山。拉底山是格萨尔赛马称王时的煨桑台,而乐底山则是珠姆等人观看赛马的地方。

  相传很久以前西藏天灾人祸遍及,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度众生,向莲花生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西藏,做黑发藏人的君王—岭·格萨尔王。格萨尔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名除害,造福百姓,但这些都让嫉妒心极强的晁同(格萨尔的叔叔)看在眼里,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为免遭迫害而移居到黄河之畔,受尽苦难。8岁时岭部落也移居至此,到了12岁时,晁同为了排挤格萨尔,与吉红(格萨尔的大伯)打赌举行部落赛马大会确定岭国王位,并将姜森珠姆当做彩注。晁同认为他的儿子东赞会赢取比赛,因为东赞所骑的马是岭国最好的马,而格萨尔的马是一区名不见经传的野马。不想在此次比赛中格萨尔以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取得胜利,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姆为妻,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征西讨,征战四方,降服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又先后降服了几十个部落和小帮国家,降服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果姆、王妃森姜?珠姆等一同返回天界。

  在扎陵湖西岸约80米的白麻莫切大滩,有格萨尔赛马称王的宝座遗址,虽年深日久,但用片岩砌就的宝座浑然一体,依稀可见。宝座面北朝南,面向宽阔平坦的白麻莫切大滩,可以想象当年格萨尔赛马称王夺魁后,接受万众欢呼拥戴的壮观场景。凭吊神迹,不禁令人遥想当年格萨尔横枪走马、驰骋疆场的神武英姿。写不完、说不完、唱不完、画不完的格萨尔,成为藏民族生命和灵魂中永恒的精神财富……

  格萨尔赛马称王的传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反映了藏族先民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也为玛多的广袤山川注入了几许浪漫与神秘。

  

  8、牛头碑

  各位朋友,现在矗立在各位眼前的就是著名的牛头碑。

  黄河源牛头纪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的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则山的顶峰。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修建了这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宽2.8米。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碑上刻有玛多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性格。伫立碑前,仰首观望,使人悠然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中华民族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傲岸不屈的精神力量。

  徜徉在牛头碑的附近,还会看到由港澳同胞亲手竖立的两块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纪念碑,依偎在古朴、雄浑的牛头碑围栏旁。它们就像两个飘流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到中华母亲温暖怀抱,在河源的高天厚土之间,无声地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欢喜之情……站在这里,可以看见那披银挂甲的巴颜喀拉山高耸入云,绵延无尽,在皑皑的雪山下,草原广袤,碧绿如茵。那撒满山岗、湖畔的牛羊,怡然自乐,缓缓游动;黑白相间的帐篷点缀在绿绒毯般的草滩上,看眼前青烟缭绕,听耳旁牧笛悠悠,恰似一幅优美恬淡、人间天上的世外美景。

  在这里,我请各位朋友看我们眼前这座小山坡,它上面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小石塔,这都是游客和当地藏族群众出于信仰,垒起来的。在这些小石塔中间,有两座特别的纪念碑。它们就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纪念碑。1997年7月和1999年12月,香港、澳门特区民间团体在措日尕则山顶黄河源牛头碑身下,修建了回归纪念碑,由港澳同胞亲手竖立。这就意味着,黄河源见证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也象征着港澳两位离开祖国母亲多时的孩子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怀抱。

  黄河源牛头纪念碑所处的措日尕则山坐落在扎陵湖、鄂陵湖、卓陵湖之间的最高山峰,是一览三湖胜景的绝佳地理位置。

  9、扎陵湖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扎陵湖。

  扎陵湖,藏语称“措嘉让”,意思是白色长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所见可以推测一下。

  也许有朋友已经猜出来了。这是因为玛曲携带泥沙从扎陵湖西南隅流入,从东南隅流出,当风浪泛起时湖面呈灰白色,从而得名“白色长湖”。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

  扎陵湖湖面海拔4294米,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为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蓄水量46.7亿立方米。湖西距黄河入湖口不远处有三个小岛,每逢夏季,大群的鸟儿聚集在这里,因此也被称为“鸟岛”。

  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有着特殊的高原生态环境,为高寒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

  两湖地区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湖内生长着有名的高原特有冷水性鱼类──青海湟鱼(裸鲤),鱼肉细嫩味鲜美。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两湖禁湖捕捞已有十年。

  两湖是众多珍禽异鸟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是水鸟的天堂。每年4、5月间,湖面刚刚解冻,绿草萌发时节,数以千万计的天鹅、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候鸟,万里迢迢,远渡重洋关山,从我国的南方和东南亚热带地区飞到这里产卵育雏。此时湖面上万鸟竞飞,天鹅戏水,鸬鹚筑巢,鸟儿们叽叽喳喳,宁静了七、八个月的湖区顿时热闹非凡。这是继青海湖鸟岛之后的又一鸟的王国。

  朋友们,在两湖地区旅游有时还能见到珍贵的野生动物。人们还会看到“鸟兽同穴”的奇异景象。褐背地鸭是青藏高原数量最多,分布很广的一种鸟类,在两湖地区最为常见。它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等废弃的洞中,把这些洞穴作为繁殖或躲避敌害和高原恶劣天气的场所。幼鸟在洞内长到能飞时才出洞,和成年鸟一起在旷野觅食昆虫或活动。因为它具有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本领,成为留鸟,已是青藏高原鸟类中的“土著居民”。

  朋友们,扎陵湖同样是格萨尔王的寄魂湖。

  关于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和扎陵湖还有一个故事:

  珠姆后来成为岭国公认的包括晁同王的女儿晁茂措在内的七名美女之一。格萨尔赛马称王之前,岭部落决定把珠姆作为赛马的一项彩注奖给获胜者。晁茂措对即将当上王后的珠姆既羡慕又嫉恨。她设下圈套,请五位姑娘到扎陵湖边煨桑祭海,祷告神灵,在姐妹们面前奚落珠姆,夸耀自己的美貌,把一串“最珍贵的项链”当着姑娘们的面献给珠姆,并再三催促珠姆戴在脖子上,还赞美说:“珠姆戴上这条项链,如同纯洁的晶莹的雪山被金光环绕,如同湛蓝无垠的大海被鲜花簇拥,一定会显得更加光彩艳丽,我们姐妹们可就谁也比不过喽!”她的一席明里奉承、暗箭使人的话,果然激起了其他五姐妹的不满和怨愤,个个脸上显露出不愉快的神色,晁茂措看见自己的阴谋得逞,暗自得意庆幸。

  其实白度母转生的珠姆聪明非凡,早已知道这串项链是用对华毒汁浸泡过的,要是戴上它,就会中毒,变得面黄肌瘦,形同骷髅,甚至还会丧命。珠姆虽然识破了晁茂措的险恶用心,却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笑吟吟地接过项链,在手中把玩。突然,只见珠姆扬起右手,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扎陵湖扬波起浪,鱼虫跃舞,天空中彩云斑斓,鸥雁翔集。一阵微风吹来,珠姆手中的项链随风飘然而去,化作银花点点,散落在海面上,变成了今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海花藻。晁茂措眼看自己的阴谋被,十分懊丧,其他姑娘也目瞪口呆,不明其中的奥秘。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终珠姆当上了格萨尔王的妻子,登上了王后的宝座。为此,格萨尔王便在扎陵湖畔为他的岳父建造了一座宏伟主观的宫殿,扎陵湖由于它是格萨尔美貌的妻子珠姆的娘家所在地而千古流芳。

  关于扎陵湖,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中,扎陵湖和鄂陵湖始终是连在一起说的。因此,在我们游览了鄂陵湖和扎陵湖之后,我们再来听听这些常识和故事,会觉得更有意思。

  关于二湖的来历,一直盛传这样一个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巴颜喀拉山下居住着一对兄弟,母亲在他们断奶之后,托付给村里人照顾,去了东方。兄弟二人长大后,去往东方寻找母亲,在黄土高原的一条大河旁喝足了甘甜的河水之后躺下休息,梦见一位中年妇人,对他们说你们的母亲正从事一项崇高的事业,哺育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人类都亲切地称她为中华母亲的摇篮。兄弟俩在梦醒后明白,原来他们的母亲就是黄河,于是兄弟俩遵照母亲嘱咐,回到故乡,摇身一变成了扎陵和鄂陵,为了造福中华民族献出自己的身躯。

  另外,当地藏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

  很久以前,河源部落有个放牧人,名叫巴颜郎玛,靠吃百家肉、喝百家奶长大。他能徒手擒狼,整个部落的羊群不再受狼群侵扰;他的歌喉赛过百灵鸟,舞姿打动了千千万万河源部落的姑娘。玉皇大帝的侍女白衣仙女偷偷为他生下一对美丽的女儿,分别叫鄂陵和扎陵。玉皇大帝发现后大怒,杀死巴颜郎玛,并派天兵将白衣仙女捉走。白衣仙女为了能与爱人终生厮守相伴,便化为雪峰。鄂陵、扎陵被牧人养大,当她们听说父母被天帝捉走,便沿着黄河溯流寻找。一天晚上,梦见白衣仙女告诉她们,父母已经离世。鄂陵、扎陵悲痛不已,泪雨纷飞,汩汩泪水遂形成两座湖泊,就是现在的扎陵湖、鄂陵湖。白衣仙女为了安慰她们,说只要她们向东方走,沿路给当地百姓做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件好事,一家人就能团聚。于是,这对女儿遵照母亲的意愿去做,至今仍在为沿途百姓洗菜、浇地、行船、推磨……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站在二湖之间的措日尕则山上,东望鄂陵,湖水灰蓝,天上白云层叠;西望扎陵,水天一色,蓝天、白云、碧水、绿野,共同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大水彩画。其实,扎陵湖和鄂陵湖更像凝望于河源的双眸,用深情的目光,凝望着黄河母亲,凝望着雪域草原……

  千百年来,当地盛行这样一种习俗:藏民把黄河和扎陵、鄂陵两湖作为神圣河流湖泊。每当藏历新年伊始,纷纷踏至,用神河、圣湖之水洗净身上“污垢”,祈盼新的一年自己和家人吉祥安康、喜获丰收!现如今,更有海外华人侨胞,把家谱族人或海外有名望的家族企业刻在大理石、花岗岩石或玉石上,用黄或红色绸缎包裹,不远万里运送到黄河源头,寻一位当地有名望的老者或寺院活佛祈祷后,投入扎陵鄂陵二湖中,以表达追根溯源和永远是炎黄子孙的心愿!

  各位朋友,关于姊妹湖,历史上还有一段趣闻。

  由于姊妹湖紧紧相挨着,有些像双胞胎一样,有时连科学家们都会把鄂陵错当扎陵,把扎陵错当鄂陵。那是1952年,地理工作者考察黄河源头时就把二者颠倒了,所以地图上出现了东扎陵湖、西鄂陵湖的标法。直到1978年重新考察,发现当地群众把二湖分得清清楚楚,从而经国务院批准,纠正了1952年误标。

  姊妹湖还有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就是黄河从湖中穿过,但河水不犯湖水。只见湖中一条稍呈灰黄的水流滚滚流出,但灰黄水流两边却仍是碧波粼粼,清澈如镜。所以藏族群众说:“黄河与湖水不掺合。”这与汉族成语“泾渭分明”恰是异曲同工。

  各位朋友,在扎陵湖和鄂陵湖畔还发生过一起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往事:

  自清光绪年间开始,先后有印度、俄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人来河源探测,偷测青海山川湖泊。1884年,俄罗斯人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所谓21人“探险队”,荷枪实弹,由外蒙古经宁夏,潜入青海省西部,探测扎陵、鄂陵两湖南岸及星宿海东部地形,并公然将两湖非法命名为“探险队湖”和“俄罗斯湖”。这里的藏族人民团结起来奋起,赶走了探险队,藏族群众也付出了40人伤亡的代价。但藏族人民捍卫江河源头主权的爱国主义行为一直受到后人称颂。

  10、嘉洛城堡遗址

  各位朋友,前面说过,玛域果洛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果洛草原上到处都在传唱史诗《格萨尔》,所以果洛草原上也留下了许多格萨尔的神迹。

  现在,我们来到的嘉洛城堡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格萨尔遗址。

  城堡就建在面前的小山坡上。

  这里海拔4500米,方圆约6000平方米,北临扎陵湖,周围牧草丰茂,山坡上经旗遍布,山坡上的经箭台上经箭林立,台前两座煨桑台呈长方形环山顶而建。人们曾在这里发现过战刀、箭头等。1961年在此修建扎陵湖乡学校时,曾出土有一件有瓶颈伏藏的白铜锅。

  从远处眺望,城堡遗址清晰可辩。据当地老人们讲,很久以前,这个小山丘上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堡,城堡内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就是大富豪嘉洛·东巴坚参的宫殿,也是岭国七大美女之一珠姆的诞生地。

  城堡一面临湖三面环崖,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往城堡,是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传说当时城堡十分豪华壮观。

  据说,当地的地形地貌与《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中的记载非常吻合。珠姆对自己的家乡这样描述:

  “当我降生人世间后,住在六大山谷口,以及箭路牙壑口,碧波汹涌扎陵湖,嘎巴嘉让与天齐、金碧辉煌达孜宫,在这十全福禄院,便是珠姆我之家。”

  而今城堡早已倾颓,只留下几段残破的石墙和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了解史诗和擅长讲述格萨尔故事的老人们讲,按莲花生大师的预言,扎陵、鄂陵和卓陵三湖,分别是嘉洛、鄂洛和卓洛三部落的属地。自从嘉洛部族的头人东巴坚参定居在扎陵湖畔后,广建城堡,财源茂盛,权势兴旺,幸福的生活赛过天仙,因此,嘉洛·东巴坚参的声誉响彻方圆几百里,任何部落与之相比都显得十分逊色。

  嘉洛·东巴坚参的女儿森姜珠姆就出生在这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关于珠姆的身世,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她原是天神白度母的化身,当时天灾人祸遍及整个西藏,妖魔鬼怪横行霸道,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了解到人间百姓的疾苦,为了拯救遭受煎熬的黑头藏民,天神将她派遣到人间,与格萨尔结为伉俪,辅佐格萨尔的事业,共同为统一西藏做贡献。

  珠姆投胎到人间,到了16岁的花季年岁,出落得如花似玉、落落大方。此时,神子觉如母子被晁同驱逐到黄河上游荒无人烟的玛麦玉隆松多地方,岭国要举行赛马盛会,把珠姆、王位与财宝等作为彩注,赛马夺冠者可得到王位、财宝与珠姆。为了阻止晁同夺去王位,为了岭国的百姓过上安乐的日子,总管王戎叉查根深知,若要将觉如从玛麦接回来,非珠姆前去邀请不可,这样觉如将来才能建立丰功伟业。于是对英雄贾察和丹玛说道:“现在已是去玛麦邀请觉如前来赛马的时候了,本来我这个老者可以前去邀请,但是,按照天神的旨意,森姜珠姆才是觉如伟业成就的辅佐者,必须由她去邀请。你们二人立刻动身到扎陵湖畔,让东巴坚参委派珠姆到玛麦地方,把觉如接回岭国。”说毕,嘉察、丹玛二人奉命来到嘉洛住处,把珠姆要去接回觉如的原因仔细地禀报了一番后,东巴坚参心想,岭国的旨意不可轻易违抗,于是答应了这个要求。

  嘉洛·森姜珠姆以才貌出众而闻名于世。她种姓高贵,为人真诚,才思敏捷,富有智慧,坚守誓言,毅力刚强,没有贪心,落落大方。人们对珠姆的外表是这样形容的:

  眼睛灵活如蝶飞,

  双目黑亮像泉水。

  眉儿弯弯似远山,

  牙齿晶莹如白玉。

  双唇好比玛瑙红,

  肌肤嫩白而光滑。

  身似修竹面如月,

  头上青丝垂松石。

  唇有莲花之花纹,

  舌上自显“阿”字形。

  说起话来最动听,

  漫步犹如仙女舞。

  除此之外,因她善长一切技艺,所想所为没有一点缺陷,在她身上完全具备了藏族少女所有的优点,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令人陶醉、令人爱慕。我们再来看看她的穿着打扮:

  右面的头发梳向右面,

  左边的头发梳向左边;

  脖子戴有松儿石项链,

  身上带有宝石的佛龛;

  手腕戴有宝石的镯子,

  手指戴着闪亮的戒指;

  身着水獭皮镶边的藏袍,

  像九层宫似盘绕层叠,

  锦缎靴绣着三层彩虹。

  因被这些绸缎珍宝装饰着,珠姆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光明的太阳比起她来显得暗淡,神仙见了也会动心,艳丽的莲花也被夺去光彩,死神见了也会怜惜她的美貌。

  没过多久,珠姆按照总管王的旨意,骑着心爱的母马卓穆琼如即将启程时,由于她从未离开过养育她的父母和与她朝夕相处的宫殿,因而一种离别家乡和父母的惆怅之情油然而生,珍珠般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成串的眼泪在城堡旁汇成了一个圆圆的小池塘。无论怎样,天神的旨意不可违背,因此,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漫漫征程,翻过数座高山峻岭,穿过许多茂密森林,历经坎坷,终于到达了玛麦地方。

  与觉如母子相逢后,她向觉如说明了返回岭国的缘由。觉如说:“按照珠姆的说法,我可以即刻返回岭国,可是我成就事业的神驹赤免马,它现在还在万马群中,除了你和妈妈噶妃外,别人无法捉住它。快快动身别迟疑,如果把马牵回来,登上岭国王位的宝座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珠姆听后心想,觉如是天神的化身,若不将神驹赤兔马牵来,很难将觉如请回岭国。据传,这匹赤兔马是天神马头明王的化身,是觉如的终身事业马,它非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尾巴和鬃毛像松石一样碧绿,全身毛色像映红的宝石;每根毛梢上闪烁着彩虹霞光,四蹄不停地嬉戏跳跃;它不是一般的普通马,它是马王千里神驹。于是,珠姆和噶妃在神龙念的加持护佑下,去寻找那与众不同的马。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终于在圣地蒙兰拉卡发现了这个神驹,珠姆敏捷地用神索套住了它,把神索的一端交给了噶妃,然后牵回玛麦。这时,众神抛洒着吉祥的鲜花,搭起了彩虹的神帐,空中出现了诸多稀奇的征兆。神驹赤兔马和神子觉如总算在玛麦地方如期相遇了。不久,觉如便择定一个吉祥的日子,牵着神驹赤兔马来到了东巴坚参的宫殿前。

  他向珠姆问道:“我心爱的珠姆,你先前不是说马有鞍鞯,人有马鞭,以及要对这两样东西进行祝愿祈祷吗?现在正是兑现的时候了,这两样东西在哪里?”这时,东巴坚参已在地上搭起了如意的黄金宝座,上面铺上了绸缎的垫子;碗里斟满香甜的美酒,桌上摆满丰盛的食物,欢迎觉如和珠姆归来。与此同时,珠姆奉上赤兔马所需的鞍鞯和觉如所需的马鞭,以及对二者给予了最真诚的祝福。觉如看到此情此景,无比高兴。从此以后,东巴坚参将他的城堡和财富交给了觉如,觉如成了这个城堡的主人。

  现在我们看到的扎陵湖畔的这座古城,虽已断壁残垣,但是,每到夏季,慕名前来朝拜和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与之有关的传说也像奔腾的黄河一样源源不断。

  11、星宿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星宿海。

  从扎陵湖向西上溯20多公里,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星宿海。从高处向下望,在这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余公里的盆地上,千百个小湖泊在阳光下明光闪烁,如同碧空群星,呈现出千湖炫碧、万水竞波的神奇景象。这就是星宿海。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约古宗列盆地相接,其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这个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是一个狭长盆地,地势平缓,黄河行进至此,河面骤然展宽,流速变缓,水流四处散流,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难以计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这些星罗棋布小海子,大的上百立方米,小的仅几立方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闪烁的星星降落凡间,充满着神秘色彩,星宿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西宁府新志》如此描述星宿海的美丽:

  “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

  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河道散漫,串联着一个个水泊,如同孔雀开屏。当地藏胞闹这一带叫做“玛涌”,意为“孔雀滩”,而流经这里的黄河便被称作“玛曲”,意即“孔雀河”。

  在星宿海碧绿的滩地上生长着藏蒿草、垂头菊、马先蒿、黄花棘豆、报春花等50多种高原植物,组成了绿茵如毯的高寒植被。其间各色鲜花点缀,五彩华丽,所以被称为“五花草甸”。

  在五花草甸上,布满繁星一样的水泊,放射出晶莹的光芒,蓝天白云倒映其间,轻风徐来,微波粼粼,云影散乱,蓝天泛波。这是怎样的一种胜景?又怎能不让人物我两忘,直至不知今夕何夕,产生人间天上之惑?

  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对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充满了热爱,并流传着许多说话和传说,诉说着星宿海的神奇来历。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河源头居住着一位英俊的青年猎手和一位美丽的牧羊姑娘。这猎手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牧羊姑娘。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决心上巴颜喀拉山取一枚珍贵的孔雀翎献给姑娘。他骑上快马,没来得及同姑娘告别就上路了。痴心的姑娘发觉情人几天都没来找她,心中十分不安。这时,有人在姑娘面前说青年猎手已经远走高飞,不再爱她了。姑娘信以为真,立即沿着去巴颜喀拉山的路追赶青年猎手。她边跑边呼唤,由于心力交瘁,最终累死在路上。勇敢的猎手取回孔雀翎后,知道姑娘上了别人的当,返身就去追赶姑娘,追了三天三夜,看见姑娘已死在路旁,就大叫三声也死在姑娘身旁。这一对青年男女在追赶时沿途流下的汗珠和淋湿汇成了一条河,就是玛曲。他们落下的点点泪珠,化成了星宿海上的涌泉和湖泊。姑娘的发辫变成了滩地上散乱的河道。忠贞的爱情感动了上界的神仙,派来两个小神日夜守护在这对情侣的身旁,那就是峙立在星宿海南北的卡里恩卡卓玛山和琼走山。

  神奇的传说寄托着藏族人民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和颂扬,也越发增添了星宿海的神秘魅力。

  那么在这里形成这样的奇观,科学上是怎么解释的呢?

  这里的高寒草甸平均海拔在4000——4700米之间,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地形平缓,地下发育着多音冻土,形成了不渗水的永冻层,使大气降水和地面径流以及冰雪融水不能下渗而聚积于地表,这样就形成了水洼处处似繁星闪烁的奇特景观。

  星宿海周边牧草盛茂,传说也像牧草一样繁多。在这里我们再说一个关于玛曲(即孔雀河)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的玛域草原水草丰美、鸟语花香,它的美丽富饶遭到了邻近查哇部落的嫉妒,一个名叫珍毛的巫师施展魔法把瘟疫撒向玛域,从此玛域草原失去了美丽,再也没有了歌声。女神格桑拉姆知道后变成一只金色的孔雀来到玛域草原破除了巫师的诅咒,玛域的天空云开日出,人们也从迷茫中苏醒过来,庆祝新生,歌舞跳到了深夜,谁也不愿意她离开。次日清晨醒来时,人们发现,金孔雀变成了黄河,每一支羽毛都变成了清澈的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每一个羽毛上的斑点都变成一汪湖泊,像绿松石点缀着草原,黄河犹如金色的孔雀展开美丽的翅膀,从此人们把黄河叫“玛曲”,意思就是孔雀河。

  关于孔雀河(玛曲),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青海湖西南的雅拉达则山坡上(过去民间认为黄河源于这座山)有一座金顶铜铸的殿宇,这是大头人更登的庄园,四周有穿戴着铁甲铜盔的卫士守卫着。雅拉达则所有的大片草山,都是更登的牧场,马牛羊多得像河里捞不完的石头。所有的人都是更登的塔哇(奴隶),给他种青稞、放牛羊。磨糌粑、织帐房。所有干家务的塔哇,没有特许,一个人也不能擅自外出。

  塔哇里有一个16岁的姑娘叫玛夏,她虽然给更登家干家务活,但还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头人面前也没有说一句话的权利。她听到每天有饿死的牧民,既悲愤,又伤心,便壮着胆子去见头人。

  “更登老爷,饿死的人太多了。您仓库里的糌粑能吃一百年,你舍上几十口袋青稞,就能救活好多快要饿死的百姓!”

  “嘿,瞎老鼠碰上大狮子,也要说大话;尕麻雀见了山鹰,还唱拉伊(藏语,情歌)哩。你在我面前说我的不是,简直就是造反!”

  玛夏看到头人永远不会发慈悲心肠,便在后半夜乘卫士打盹的空儿,悄悄地从庄园水洞眼里爬出去,求告山神的女儿俄尕卓玛解救众乡亲。

  俄尕卓玛住在宗莫牙浪(巴颜喀拉山口的一段)大山上,到她那里的道路坎坷崎岖,山前的英格藏里大滩一望无际。滩里的石块和沙堆磨破了玛夏的皮靴,露出了脚趾。后来,脚趾头也磨破了,流出的向把草原染红了。走着走着,一个石头绊倒了她,再也起不来了。她只得向前爬行。爬行到一处峡谷后,跌倒在雪坑里,先去了知觉。

  突然,一声巨响惊醒了玛夏。她睁开眼睛一看,只见自己在一个美丽的仙女怀中。仙女轻轻地抚摸着玛夏的伤口,她的手到之处,伤口立即愈合了。仙女又用口中的气轻轻地吹玛夏。阵阵香气使玛夏恢复了的气力。她一面抚摸仙女的手,一面感激地哭起来。

  “玛夏,伤口愈全都好了,你还哭什么呢?”

  玛夏这才发现自己穿了一身五彩缤纷的孔雀羽衣,闪闪发光,身边还摆着糌粑、酥油、奶茶和手抓羊肉。她连忙从仙女怀中们起来跪在地上,吻着仙女的靴尖说:

  “高贵粗心的仙女,您救了我的性命,又给了我这样丰盛的美味佳肴,我一辈子也难以报答您的恩情。可我那受苦的乡亲们还在忍饥挨饿啊。仅仅我一个人吃饱穿暖,又有什么用呢?”说着,她又哭起来。

  “你要为你的亲人们祈求什么呢?”

  “我要见山神的女儿俄尕卓玛,求她拯救更登领地上的快要饿死的百姓们。只要百姓们得救,我就是吃草根,也心甘情愿。”

  “我就是俄尕卓玛。姑娘你善良的愿望定会实现。跟我走!”

  玛夏跟着仙女来到宗莫牙浪大山,在陡峭的石壁上突然闪开一个彩云缭绕的大门,门内金光四射。她跟着山神的女儿走了进去,一看,这里修一座天堂,遍地开满奇花异草,各种颜色的飞禽翱翔在天空中。牛羊如云朵一样,在天边走动。绿草滩上的黑牛毛帐房顶上,青烟在冉冉上升。

  “玛夏,你就在这里安家吧!”

  “不,我想念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亲人,我不能离开他们。”玛夏又哭起来。俄尕卓玛吻着玛夏的脸庞说:“好姑娘,你有比金子还贵重的好心肠,我应该送给你一把最好的宝扇。”说着,就从怀里取出一把孔雀羽翼一样的扇子塞到玛夏手中,并说:“有了它,你的亲人和牧民们就会吃上酥油和糌粑,可是你只能永远做一只孔雀了。”

  “我发誓,我十万个愿意!”

  俄尕卓玛又轻轻吹了一口气,玛夏就变成了一只孔雀。仙女接着说:“你还年轻力单,我再派32对孔雀给你做伴儿。去吧,到你的家乡去拯救你的众乡亲!”仙女便甩起长长的袖筒,嘴里吹着“吱吱”的口哨,64只孔雀飞落到地上。俄尕卓玛又用鸟语叮咛这些孔雀,它们个个翘尾开屏,点着头表示“遵命”。

  65只孔雀发飞临雅拉达则大山高空时,牧人们听到云层中响起了梵乐般的声音,不免仰头张望。但见65只孔雀,一面用翅翼煽起阵阵大风,一面高呼:“金青稞,银青稞,从仓库里飞出来!”只见成千上万盛有青稞和酥油等的毛口袋从更登的库房中破窗破门而出,飘到高空,纷纷落到随便的牧人帐房门前。众牧民又是煨桑又是磕头,以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同时,他们看到了高空中孔雀中最美丽的一只,有时变为塔哇玛夏,有时又变为孔雀,便一起高呼:“玛夏成仙了,玛夏成仙了!我们的好姑娘啊……”他们双膝跪地,双手举过额头,祝愿:“慈祥的仙女,原你长生!”

  头人更登见他存在库房里的青稞、曲拉、酥油、皮毛、绸缎等等财物不翼而飞,愤怒至极,拔出腰刀先杀了守仓库的管家和许多卫兵。据说,现在雅拉达则满山坡的那些青灰色石头,便是卫兵们的脑袋变成的。

  头人更登接着又在山上煨起了诅咒人慷慨死亡的“红桑”。但见红桑吐出的火苗腾空而起,焚烧孔雀们的羽毛。孔雀们便竭力煽动翅膀和尾巴。一时地动山摇,更登的金殿倒塌了;江扎湖、勾吾河的水也冲上了天空,然后倾泻下来,淹没了更登的庄园。更登狗急跳墙,又在护身巫师的妖术帮助下,变成一只巨大凶恶的秃鹫,伸出铁钩似的长喙,去啄孔雀姑娘们。众孔雀敌不过它,一个个从高空跌落到地上,变成碧清透明的小海子。现在黄河源头星罗棋布的小湖,就是孔雀姑娘的化身。

  众牧民不能腾空助孔雀姑娘们一臂之力,只好挽弓放箭,身受了这只凶恶的秃鹫。秃鹫的眼睛被利箭射中了,它从高空倒栽下来。众牧民上前一阵刀砍、棒打,秃鹫成了一堆肉泥。

  而精疲力竭的玛夏姑娘,满身创伤,这时也从高空跌到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悲痛的众牧民为玛夏姑娘举行隆重的葬礼。这时天空中忽然雷电交加,被众人举着的玛夏的身体却缓缓化为一股清水,从众人手上流下,一直向东方流去。流淌中她又汇合了液体的十几条溪流,成为世世代代纪念她的孔雀河。这是黄河源头最美丽的一条河,孔雀河海底的石头是红色的,据说是秃鹫的血染红的,所以这条河又叫红水河。当你站在雅拉达则山顶观赏河源奇景时,孔雀河正修一只展翅开屏的孔雀。那星星点点的湖泊和海子,就是孔雀尾巴上那些美丽的圆形花纹变成的。

  在星宿海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菀、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山,藏野驴、藏羚羊等成群结队悠闲散步;溪流里,斑头雁等水鸟拨水嬉戏,无鳞的鱼儿成群游弋,真是美景天成。玛多,这个神奇的地方,因为有了星宿海,更加充满了无限诗意和浪漫。

  神奇的星宿海曾吸引了历代国家公务人员和诗人骚客的无数次探访,他们逆流探源,观览河源胜景,留下许多历史佳话。

  史载,唐朝贞观年间,李靖、候君集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曾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元朝的陶宗仪在他所著的《辍耕录》中画过一幅《河源图》,了星宿海当时的真面目。陶宗仪还在《河源图》中说:星宿海有一百多个泉井,散布在方圆七八十里的沮洳地带中,远看像一片星星。

  元朝专使都实潘昂霄奉命查勘河源后,在《河源志》中写到:“河源在土藩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焕,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从此,星宿海声名大振,被誉为河源胜景。

  清康熙年间,以拉锡、舒兰为首的考察团在这一带考察后,西逾星宿海,探寻黄河源,看到这里“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列星。”认为阿勒坦郭勒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清代诗人杨揆路经此地,目睹星宿海奇景,联想千古往事,满怀激情写下了长达五十多句的《星宿海歌》,其诗音韵铿锵气势宏伟,极力渲染了星宿海的壮丽景象,成为古代描写星宿海诗篇中出类拔萃的佳作。

  《星宿海歌》曰:

  平沙浩浩丕无垠,黄雾四塞长风翻。

  凭高极视目眩眴,漭泱巨浸坼混元。

  谁欤远佩櫜与革健,直跨地首摩天根。

  十步九折愁攀援,瘴烟黯淡斿旗幡。

  我闻导河出昆仑,贯纳忽兰兼赤宾。

  宁知一脉遐荒存,灏气磅礴相吐吞。

  皇舆地载穷垓埏,祀典崇列肸蛮尊。

  陈以卣鬯投牺豚,远超岳渎陵厚坤。

  百浤所进万马奔,泡泡汩汩还浑浑。

  沮洳洄洑失晓昏,高泻直欲浮中原。

  巨灵伸掌不敢扪,蓄束幸藉山为门。

  阳乌咮缩鳌足蹲,下穴龙蜃蛟鼍鼋。

  雄呿雌吟卵育繁,欲出不可层波掀。

  霜飙中夜迷征轓,众星倒影何焞焞。

  车舍旝积句陈垣,大若悬瓮小覆樽,

  分野莫辨牛斗痕。有时天际生朝暾,

  白毫万丈惨不温。玉龙露脊遥蜿蜿,

  乃是太古坚冰嶟。汉家使者辞帝阍,

  远过大夏经乌孙。枯槎安得通星源,

  沐日浴月摇心魂。凿空或者乘鹏鹍,

  或行陟险随戎轩。弓刀列帐千军屯,

  穷冬草落山顶髡,斧冰凿雪劳炮燔。

  马蹄半脱骊与騵,车轴全折车宛与軘。

  清角夜奏同哀猿,壮士僵立愁还辕。

  何如排风驱九鲲,手握斗柄凌云骞。

  下瞰大泽如盎盆,傥遇博望毋卮言。

  “久无槎影通银汉,遥见天光下火敦。青海风涛还积石,玉门军马半中原。”大境界能产生大文章,美景能催化美文。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描绘星宿海的篇章,为雪域奇观增添了几许光彩。“星宿大观千古在,西番风情更无伦。”如果今日游客有幸观赏姊妹湖和星宿海的景观,领略河源民族的奇异风情,将会激起更多的诗情,写出更美好的华章来。

  

  12、黄河正源卡日曲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卡日曲。历史上卡日曲河谷为进藏大道。1999年11月份,江总书记题词的“黄河源”碑立于此地。

  卡日曲源头有5处泉水从山谷中涌出,汇成一条小河,河名“热核扎啥贡玛”,大旱之年从未出现过断流,向下接纳“卡日曲西支”始称卡日曲。“卡日曲”是藏语音译,意为“红铜色的河”,这是因为它流经第三纪岩层,洪水期汗水中挟带大量泥沙呈棕红色而得名。卡日曲全长145.2米,流域面积3157平方公里。

  前面我们讲过,历史上对黄河源头的认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黄河源头是约古宗列曲,但对卡日曲这条黄河源头重要支流也应当有所了解。因为,历史上,它曾一度被认为就是黄河正源。

  从地理上看,穿进星宿海的水流有三支,从北向南依次为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曲”为藏语,是河的意思。三条河都注入星宿海,到底哪一条是源头呢?

  扎曲长70公里左右,流长远不及其它两河,另外水流量也不大,还经常处于干涸状态。因而人们从未把它当黄河正源看过。

  约古宗列曲夹在扎曲与卡日曲的中间,长约100多公里,水流也不小。当地有些藏民习惯上把它叫做“玛曲”,也就是黄河;而把约古宗列曲上游部分叫做“玛曲曲果”,意思是黄河源头。过去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巍巍的巴颜喀拉山从哪里来?

  她来自神异的冈底斯山;

  滚滚的黄河水从哪里来?

  她来自奔腾的约古宗列曲。

  50年代,科学考察队正是从当地民间的叫法和民歌中得到启发,沿着约古宗列曲西行,找到她的尽头,并把这条河定为黄河正源。“约古宗列”的意思是“炒青稞的锅”,因为那里是一片盆地,好像是一口椭圆形的锅。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以炒面为主食,而炒面正是用炒熟的青稞磨成的。炒青稞的锅是他们生活中的必用工具将盆地比为锅,说明了藏族同胞对黄河源头的重视。

  注入星宿海的河中最靠南的是卡日曲,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5处泉水汇成宽约3米、深30─50厘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就是在大旱之年,流水哗哗,清澈见底,游鱼成群,从未发现河道断流现象。

  这条河在50年代后的30多年间虽未被地理工作者重视,但在藏族民间,也有把她视为黄河正源的。从古代讲,明代朱元璋当皇帝时期,有个名僧叫宗泐,他奉诏出使印度求佛经,往返经过青藏高原。他回来时曾路过河源,夜宿山中,饮河源水,并写下了一首《望河源》的诗。据历史地理学者考证,他夜宿的正是卡日曲河边。他在序中说:“予西还宿山中,尝饮其(河源)水,番人戏相谓曰:‘汉人今饮汉水矣!’其源东抵昆仑(按:阿尼玛卿山)可七八百里。”由此可见,明代时当地藏族就有把卡日曲当黄河源的看法。从当代看,虽然自1952年后把约古宗列曲定为黄河正源,但民间仍然有把卡日曲作河源看的。

  1999年10月24日,在玛曲岸边庄严地竖立了一块黄河源头纪念碑。其形为长方形,碑体高达1.999米,象征着1999年立碑;碑厚546.4毫米,隐喻黄河干流程度5464公里。碑体与碑座总高度为2.8米,采用青海当地的花岗岩制作,重约11吨。黄河源头纪念碑坐东朝西,面向黄河第一股清泉。碑正面为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黄河源”三个大字。

  黄河就是在这里汇聚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开始了她九曲十八弯的迢迢历程。她从这里的一缕涓涓细水,汇集成一泻千里的滔滔洪流,推动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进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黄河的水,我们的灵魂中铸有黄河的精神,黄河源头是我们的根,我们朝拜的是我们文化的源头。

  在这里,我有必要提到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科考活动。

  2008年9月6日至10月16日,由青海省政府组织,汇集了国内测绘、遥感、水文、地质等领域优秀科学家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行程7300多公里,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的19个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同时对三大江河的源头地理位置进行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考察队采用国际上确定河流正源的三大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根据这次科考,科考队发现,卡日曲的流量是玛曲的两倍。专家认为,以河源为远的原则,卡日曲应为黄河源头。

  从这些故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关于黄河源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源头是卡日曲还是约古宗列曲。而且从时间上来看,这两种观点犹如拉锯一样,被人不断地反复提及,这更增加了黄河源头的无限魅力。

  13、雅拉达则峰

  各位朋友,玛多有多座被藏族群众视为神山的山峰,这些山峰巍峨险峻,风光无限。就让我分别介绍一下。

  在青海省对外开放的14座山峰中,玛多县就有两座:雅拉达则峰和措日尕则峰。其中雅拉达则峰属东昆仑山脉的南支,雅拉达泽雪山区有数十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峰,而成为各大河流取之不竭的水源。雪山东侧的水网汇成黄河,西侧发育了长江上游通天河系,北边是内陆河格尔木河的源头水系。主峰雅拉达泽峰,海拔5214米。藏语“雅拉达泽”意为“牛角虎峰”,雪峰拔地冲霄,就像长了牛角的虎头,但不失婀娜秀美之态,四周群峰高耸,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亚湿润区。雪线以下,生长着大片牧草和灌木,是高原草甸草原动物群落的天然家园。雪山绵亘,冰川逶迤,湖沼广布,群泉奔流,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14、巴颜喀拉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位于玛多县西南,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茶拉”,意为华丽的山,从昆仑山脉东延780千米,是昆仑山的南支。巴颜喀拉山口位于山脉中部,自古以来是由西宁至玉树的交通要道,有青康公路通过。

  如果说昆仑山是一部永恒的史诗,那么巴颜喀拉山就是这部史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篇章。这里山上白雪皑皑,山下泉水淙淙,绵绵不绝的冰川养育了黄河、长江这两条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使这里成为万水之宗,昆仑山的龙脉所系。

  巴颜喀拉山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与邛崃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的雪岭、沼泽则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滥觞之所。

  巴颜喀拉山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雅拉达则山海拔5442米,巴颜喀拉山巅终年积雪,冰河垂悬,像长江黄河之间堆放着的一匹褶皱纵横的精美锦缎,是长江、黄河的重要供给水源。

  巴颜喀拉山北麓山势没有明显的主山脊线,在数十公里范围内山顶平缓整齐,分布着广阔的高山牧场,浓绿的牧草地毯般铺满山间河谷。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盛产被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和著名的藏系绵羊,有“牦牛的故乡”之称。这里是野生动物生息的乐园,野生动物繁多,有野牦牛、白唇鹿、岩羊、雪鸡、藏野驴、鹰、雕、马鸡、草豹……或翱翔于蓝天,或奔驰在草甸,他们与蓝天、白云、雪峰、碧草共同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图,使人恍如进入了世外桃源。

  巴颜喀拉山南麓峡谷幽深,森林密布。玛柯河、多柯河两大林区,是青海省主要的原始森林分布区,紫果云杉、大果圆柏、冷杉、红杉、桦木等经济林与水源林在这里广有分布。

  由于巴颜喀拉山地处河源胜地,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认识黄河、治理黄河,曾无数次到此探索黄河的奥秘,寻找黄河的源头。《山海经》中称巴颜喀拉山为“昆山”、“昆仑丘”或“小昆仑”、并推断黄河“出其东北隅,实惟河源”。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诗僧宗渤由西域求法归来,路经黄河源头,夜宿巴颜喀拉山,写下了《望河源》一诗,诗中完整地描画了巴颜喀拉山的壮丽风光:

  积雪复崇岗,冬夏常一色。

  群峰让独雄,神君所栖宅。

  传闻嶰谷篁,造律谐金石。

  草木尚不生,竹产疑非的。

  汉使穷河源,要领殊未得。

  遂令西戎子,千古笑中国。

  老客此经过,望之长叹息。

  立马北风寒,回首孤云白。

  巴颜喀拉山的自然之美,固然令人陶醉,但巴颜喀拉山的真正魅力还在于它“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的雄浑气势。你很难想象,这顶天立地、驱使江河的气势竟是被它脚下的淙淙细流所赋予的。这里细小的泄漏、山涧最终孕育了黄河、长江这两条举世闻名的大河,也为巴颜喀拉山赢得了“中华水塔”的辉煌称号。黄河和长江平行流经巴颜喀拉山的两侧后,一条向北滚滚而逝,一条向南滔滔倾泻,在中华大地上经过千般曲折迂回之后,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平行入海。巴颜喀拉山,神奇的“万水之宗”,只有饱览了它宽广怀抱中奔涌而出的条条江河之后,你才能深深品味出这昆仑龙脉的独特风韵。

  三、花石峡镇景区

  

  1、三江源北门花石峡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解情况号称三江源北大门的花石峡,历来是海南草原通往江河源地区以及西藏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花石峡谷地,东西两山高约100多米,隔水耸峙,状如石门,两山如牛对卧,牛鼻相向,所以花石峡也有“牛鼻石门”的美称。石门山上白石密布,石缝间野草摇曳,而那些陡峭嶙峋的山岩,则散落并耸立于草甸之中。远远望去,那些山岩宛如朵朵绽开的鲜花,在绿草的衬托中,焕发着变幻不定的色彩。据说这就是花石峡一名的由来。

  在1950年以前,这个地方一直用藏语称为“造日埂然吾”,意思是犏牛两犄角之间。你看这一段的石山,就像两只牛角,分别向北、南两个方向蜿蜒起伏而去。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修筑青康公路(也就是现在的214国道)时,观山势陡峭,因为山石和峡谷有花纹,所以命名为花石峡。

  花石峡海拔高约4200米。1500多年前的吐谷浑王国的故地“白兰”就在今天的花石峡到黑海一带。这里是江河源的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大将军李靖率万骑由此而入,与吐谷浑余部进行了著名的河源大战。唐代名将薛仁贵征讨吐蕃驻屯大非川时,也一直以这一咽喉地带为前沿阵地,屯兵布防。早在1300多年前,这里便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古老驿站,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都是由此门户而进藏的。

  各位朋友,请大家在这个地方看一下地势,感受一下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的气势。

  2、格萨尔尕吾金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格萨尔尕吾金殿。

  尕吾金殿位于花石峡镇,它建在一座状如下山毒蛇的青色岩石上。尕吾系藏语音译,意为护身符。该金殿是为缅怀岭国雄狮大王格萨尔及其80员英雄战将护佑岭国百姓安居乐业而修建的纪念性场馆,由花石峡镇卡科寺唐日活佛于20世纪80年代创建,主供岭国英雄达盘的塑像。

  金殿分三层,第一层为化身世界,主供莲花生大师镏金铜像、《大藏经》、释迦牟尼、格萨尔大王镏金铜像、珠姆、乃琼及岭国防科技0位英雄、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承上师、各种掘藏品等,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第二层为报身世界,主供千手观音镏金铜像,释迦牟尼、隆钦让降巴、妙音天女等镏金铜像;第三层为法身世界,主供法身金刚持。

  据说,之所以将金殿修在这座像下山毒蛇一样的山上,在很早以前便得到了享誉西藏的历代高僧大德的预言。如都登杰上师预言说:

  在像下山毒蛇般的山梁,

  修建宝塔及擦擦佛像,

  塔下镇压恶魔与孽障,

  定能利乐我雪域西藏。

  尕吾金殿所在地花石峡,藏语称作“佐干日阿瓦日”,意为犏牛的两角之间。一种说法是当地地貌总体工伤一头牦牛,花石峡镇所在地恰好处于其两只牛角之间;另一种说法是,岭国时期格萨尔大王降妖途中拴绑犏牛的地方。又说是格萨尔降服霍尔国寄魂犏牛的地方。另据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食财宝宗》记载:“晁同见到泰赛神的犏牛飞往空中时,又捕捉日月的魔幻绳索将其套住并掷于地上”,岭国30位英雄奉格萨尔大王之旨,将其带到今天花石峡境内名叫佐干的地方,使其永久性化成石山,并加持为修行圣地。

  3、晁同的头盔

  各位朋友,这是一处与格萨尔传说有关的遗址。它就是晁同的头盔。它位于玛多县花石峡镇名叫敦格喀多的地方,此地海拔4263米。

  大家看到了,晁同的头盔是一块周长约旦河00米的巨石,形状酷似古代的头盔,当地人称之为晁同的头盔。

  据当地民间传说,格萨尔把玛域的所有草场分封给岭国的诸位英雄、叔伯兄弟和广大牧民时,将这块“下河鲁古以上地,现状像箭搭弓上,斯巴扣茂若宗地,不分冬夏降大雪,不分春秋狂风吹。叫人魔鬼来回话,喊狗狐狸会搭腔。就是在这一片土地上,骒马不到九岁不产驹,母羊不满三岁不下羔,牦牛不到九岁不产犊。这里道路狭窄像咽喉,草原宽广像白莲开”的寒冷地方分给了奸诈、邪恶、惯使两面派伎俩的叔叔晁同。晁同最初以为给他分了一块风水宝地,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老婆时,结果却被老婆狠狠奚落了一番。此后,晁同虽然知道当地严寒无比,但自己曾有愧于格萨尔大王,不好意思再去请求更换牧场,于是在当地扎帐驻牧、惨淡经营。后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格萨尔又给他分了另一片草场。晁同闻讯,高兴过度,转场时连自己的头盔都遗忘在那里,日久天长就变成了这座状如头盔的石山。

  4、卡克寺

  卡克寺原名扎西曲浪寺,位于花石峡镇境内,原为夸科部落所属寺院,现已更名为卡克寺。1945年以前,寺院属随牧流动寺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主要宗教活动是斋戒、聚众诵经、给僧众布施斋茶等。1945年夸科部落在“色格”地方修建扎西曲浪寺。

  5、曲那迈寺

  曲那迈寺原是夸科部落的流动帐访寺院,1958年时僧众达到100多人。1985年,在曲那迈地方建起了寺院,逐年扩大规模,现建筑面积35平方,僧侣37人,其中活佛2人,分有草山1500亩。

  7、冬格措纳湖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冬格措纳湖。冬给措纳湖神奇美丽、雄辉博大,是黄河源头的胜景之一。

  让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湖的一些情况。冬格措纳湖藏语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也称为“黑海”,蒙语称为“托索淖尔”,它位于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所以花石峡原来也叫黑海。这里海拔4117米,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湖水呈深蓝色,为淡水湖。湖内湟鱼蕴藏量7亿斤。这里山势险峻,怪石林立,湖光秀丽,水天一色,水鸟泛波嬉戏,鱼儿逐浪遨游,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神湖”。

  湖的西北面有一条叫约格柔河,河水丰盈充沛,河宽20-50米,水深1-3米,湖水通过这条河流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香日德一带。湖南面一公里处有一小湖,与冬格措纳湖相连,似玉带穿珠,如银练挂镜,小湖四周有无数泉眼喷涌,长年不涸,细水丰盈,人称珍珠湖。珍珠湖湖水如镜,奔涌不息的水花恰似玉粒银珠不停地滚动流淌着。湖内杂草丛生,微生物颇多,尤以小虾为最,这些小虾夏季生长在草丛里,等到冬季结冰时都聚集在湖中泉眼附近,竟有半尺多厚,极易捕捞。据牧民回忆: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曾有人捕虾数千斤,吃起来味道鲜美。这些天然的高原小虾在当时的确解了燃眉之急,也救了许多人的命。湖中水鸭、鱼鸥、鸬鹚等成群结队,产卵孵雏,在此繁衍生息。

  东给措纳湖中心有一鸟岛,名叫海心山,岛上居住着大量水鸟,鸟群每年五月飞来,当年十月离去,天然的奇岩怪石便成了鸟巢,鸟巢一个连一个,每当产卵季节,登岛一望,那大小不一的鸟蛋比比皆是,使人难以插足。岛上的鸟儿有几十种,如棕头鸥、斑头雁、玉带海鸥、赤麻鸭和黑颈鹤等珍贵候鸟。这些美丽的天使,成群结队,在宛如明镜的湖面上,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漂浮水面,千姿百态。

  湖东部的一座小山更是引人注目,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山头酷似鲁迅的头像,屹立在高高的山巅上,静静地观望着浩渺的湖水,人们便把该山尊称为“鲁迅山”。

  关于这个湖,有一段凄婉哀怨的故事:

  霍尔白帐王入侵岭国,抢走珠姆威逼成婚后,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格萨尔征服霍尔,救出了珠姆,把她带回了岭国,为了斩草除根,杀死了她与霍尔王生的孩子。珠姆内心十分痛苦,既感到羞愧,又感到委屈。她还觉得格萨尔喜欢另一个妃子梅萨,而对自己显得异常冷淡,于是心存妒忌。由于极度痛苦,珠姆骑着马想投湖自尽。这时,格萨尔变成一粒羊粪蛋,抓住了珠姆的马尾巴,无论珠姆怎样挥鞭抽打,那马就是一步也动弹不得。此后珠姆受到神的启示,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又回到了格萨尔身边。

  各位朋友,冬格措纳湖附近还有两处景点:猴山和怪石谷。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猴山。它在冬格措纳湖北岸,离花石峡镇近60公里处,山峰外形酷似一只猴王,所以称之为猴山。远处看,猴王左手下垂,右手弯曲后放在左脸颊部静坐沉思,神态惟妙惟肖。

  现在大家来到了怪石谷。怪石谷在冬格措纳湖北岸5公里处的一处山谷中。由于经受强烈风化、雪蚀,山谷中山石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成神态各异的人或动物的形象。那连绵起伏的山岭,更像是中国山水画,美不胜收。

  8、苦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苦海。苦海藏语名称为豆措,豆是毒的意思,措是湖的意思。由于湖水味道又苦又涩,所以称为豆措。

  那么这个湖泊的水又苦又涩呢?这里面有一个与格萨尔王妃珠姆有关的凄婉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岭国时期,从依日噶部落迁移而来的三兄弟在玛多境内的扎陵湖(藏语称为加让措)、鄂陵湖(藏语称俄让措)、卓让湖(藏语称为卓让措)旁边定居。因此,人名成为地名,三兄弟分别叫嘉洛、鄂洛和卓洛。大哥嘉洛·敦巴坚赞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儿子叫周加,还有一个美丽如仙般的女儿叫“嘉洛·森姜?珠姆”,简称“珠姆”。据说格萨尔5岁时,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姆为妃。后来,霍尔国的白帐王在黑老鸦教唆下欲娶森姜?珠姆为妻,他乘格萨尔赴北地降魔,岭国守卫空虚之际,在岭国叛将晁同的帮助下,抢走了森姜·珠姆。在霍国,珠姆坚贞不屈,惨遭酷刑,三仙鹤目睹此景,愤然展翅,向岭·格萨尔王传递了不幸的消息,格萨尔在返回后战胜了白帐王,迎回了珠姆,接着又战胜了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姆等一同返回天界。

  据说珠姆被迎回岭国后,在玛多境内的维日斗措沐浴,洗去了被敌人掳走遭受的耻辱,获得了新生。但从此后,湖水变得又苦又涩,水草不生,鱼虾不活,牲畜不饮,人称“苦海”,维日斗措就是苦海的意思,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9、珠姆桑炽

  各位朋友,现在离苦海不远的冬格措纳湖边有一处被称为“珠姆桑炽”的地方,即珠姆煨桑台。

  这是一处丹霞地貌,它从地面上高高凸出来,形状就像一座硕大的平台。它就是藏族群众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的煨桑台,称为珠姆桑炽。

  传说,格萨尔王24岁时,强悍的霍尔白帐王以暴力和骗术掳走了格萨尔的王妃森姜珠姆,引发了霍岭大战,岭国无数可爱的青年英雄遭霍尔毒手,格萨尔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戴上九叶头盔,系上腰带,率领数千大军,赶到霍尔地区,跃马挥刀,历经几年征战,终于打败白帐王。将森姜珠姆带回了岭国。

  珠姆在返回故乡时,想到霍岭大战使多少失灵涂炭,多少家庭破碎,内心十分悲痛,就在东给措纳湖畔煨桑台上煨桑,祈祷人世间不再有战争,人民永远安享太平,同时地祈愿女人千万不要以红颜祸国,甚至决绝地祈祷女人不要再拥有倾国倾城之貌。据说,从此玛多扎陵湖地区妇女普遍长相普通,这就是珠姆祈祷的结果。

  10、莫格德哇遗址

  各位朋友,这就是吐蕃王朝的莫格德哇遗址。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花石峡西北约80公里处,是青海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000平方米。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在玛多县建政前曾遭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现在古墓存有残墙、古墓、壕沟。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莫格德哇遗址被认定为唐代吐蕃墓葬群,这对藏族文化历史发展和黄河流域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1、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黄河源国际狩猎场,是国家林业部1996年正式批准的,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第二个狩猎场。该狩猎场面积约三十多万公顷,分别由花石峡镇境内的冬格措纳湖狩猎点、扎陵湖乡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狩猎点、玛查里镇野马滩狩猎点组成。猎场地处高山环抱之中,宛若屏障,北部和东部分别是布青山和阿尼玛卿雪山,西南面是巴颜喀拉山,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中部平坦开阔,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泽草甸为主,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兽类有数十种,且数量较大。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有岩羊、石羊、藏原羚、狼、高原兔等。

  

  结束语

  各位朋友,壮丽神奇的雪域高原之旅即将结束,谢谢各位的支持。愿玛多之旅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回去后向朋友们多宣传玛多介绍玛多,也欢迎各位能再来玛多。

  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