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江山携手 2015-08-23

 一、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1、借景抒情 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 互相交融 互相依托 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 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 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借助对春雨“知”“潜”“润”“重”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惊喜不已之情和对春雨无私品格的赞美。

 3、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杨柳又绿,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4情景交融,既是“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形成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它一边表达情感,一边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景情无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情景交融的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于“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开头直接将愁绪表达于“无言独上西楼”之中,接着用“月如钩”表达一种月光朦胧,凄清的意境,第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感,梧桐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交融在一起,相互烘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寂寞之情。

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先,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作者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读完之后,给读者的感受是情“强”而景“弱”。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景里面的,侧重“寓”,没有刻意去“借”,只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渗透了作者的情感。给读者的感受是景“强”而情“弱”。

触景生情,景在情前,见到某一景物或场景,引出诗人的某种情感。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情景交融,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是“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形成的结果。作为抒情方式,它既写景,又抒情,景情无主次之分,景情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三、关于“景”“情”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步骤

1、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某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先答出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种手法,最后指出用了这手法所起的作用。

2、这首诗或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某两句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但不要繁琐(用现代汉语翻译诗句)。

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用的词语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表达出作者因什么而产生的何种思想情感,如欢乐、愉悦、激动、忧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闲适、恬淡等。

四、迁移练习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祜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 一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和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