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出《雨巷》的美

 昵称2040955 2015-08-23

读出《雨巷》的美


                读出《雨巷》的美

一、教学内容

学习诗歌单元的《雨巷》,让学生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高一年级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八首中外现当代诗歌,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三、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音乐、意境美、情感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 “丁香”、“雨巷”等意象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六、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七、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丁香”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八、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金版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舞蹈《小城雨巷》视频

2.教具准备:PPT

3.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本文,查找字典掌握生字词。并参考教辅资料《金版学案》提前预习本文。

九、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教学程序设计

1.教学问题(活动)设计:

问题(活动)一: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字音上有什么特点?

(2)节奏是快还是慢的?

(3)为了突出节奏的缓慢诗歌还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问题(活动)二:

再读:读出感情,读出意象。

(4)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问题(活动)三:

三读:深入体会,把握主旨。

(5)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布置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选用。
                             

十一、板书设计

     

           ①初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雨巷     ②再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三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