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门派王家拳纵横内江一百年

 scwencai 2015-08-23

  现在,市中区桂湖街是一条人流涌动的菜市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里是内江自明朝中叶以来高墙深院、安静祥和的“富人区”。现为市中区教育局办公区的地方,原为一座有正堂、厢房、廊亭、荷塘、小桥、青石院坝的“王家祠堂”。

  这座祠堂自民国初以来是一个习武、授徒的重要场所,其武术门派叫“王家拳”。此后百年,这一门派代代相传,成就了内江武林一段佳话。

  一个世纪以来,“王家拳”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沉浮?近日,记者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寻访。


  “五虎”之一王万廷

  内江少林王家拳的鼻祖王万廷,1880年生于内江县城一贫困家庭。因生计所迫,年少时不得不挑起“货郞担”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卖小日用品贴补家用。其间,免不了受一些恶人的欺负。

  1904年,受社会风尚影响,热衷武术的青年王万廷出于自卫和提高技击水平考虑,前往天津蓟州﹙县﹚盘山少林寺,拜高僧黄净粟为师,学习武术和医术。之后辗转峨眉,在净云禅师门下习武和医术。前后历时5年后回到内江,在桂湖街王家祠堂设棚收徒,传授武术。



王万庭(右)王金婵(左)王紫柏(中)


  那时,内江习武之风盛行,有8家武馆,并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举行比武表演。王万廷通晓南拳、北拳、刀、枪、棍、剑、锏,且拳术短小精悍,攻防严密,尤以攻势凌厉、变幻莫测的“连三腿”见长,被列入内江武林“五虎”之一。

  1922年,内江成立“武术会”,学校开设武术课,王万廷即在中、小学任武术教师。由于他传授门徒重武德修为和人才培养而不重金钱厚礼,颇受内江武林中人赞颂。1927年,内江建立国术馆,他即任教官。1938年,内江县政府为支持抗战,号召国民习武强身,随时奔赴前线,王万廷的入门徒弟和学生倍增,每天在王家祠堂练武的人络绎不绝。那时,他独特的骨科医术更是名声大噪。

  据王万廷的外孙刘文灏(现内江少林王家拳研究会名誉会长)介绍,1941年初,时年61岁的外公因“练功过度”一病不起。8月22日这一天,日军飞机轰炸内江,在凄厉的防空警报催促中,已不能动弹的外公嘱咐家人:“我就在家里,不会有事。你们马上撤离到城外躲藏!”防空警报解除后,一家老小迅速赶回家,外公才安详地闭上眼……


  巾帼武魁王金婵

  王金婵是王万廷的女儿,生于1911年,自7岁开始随父在祠堂内习武。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聪慧灵巧、刻苦用功的王金婵初练站桩、盘腿、套路,再习南拳、化门拳以及刀枪剑戟。特别是在练腿功时,以绳绑腿倒悬于房梁数刻香。为了练“朝天蹬”,她以单腿支撑,将另一只脚挽于后颈……1928年,在梅家山举办的女子擂台比武大赛上,王金婵以其快捷迅猛的“连三腿”力克群英,夺得武魁。


晚年的王紫柏

  如花之年的王金婵一战成名,之后拜清末秀才、内江书法名家谢保南门下研习书法。亦文亦武的王金婵不仅先后有机关、军队、学校聘请为武术教练,更引来一些大户人家频频上门提亲。后因社会势力操纵及家庭原因,她与成都一宦官子弟缔结姻缘。但婚后两人情趣爱好格格不入,只得结束了这段婚姻。很长一段时期,心灰意冷的王金婵改名王宗云,销声匿迹。

  解放后,王金婵回到内江,先后在东兴区郭南、椑南小学任教。不久后,她与还俗从医的原内江县佛教协会会长“祖参”﹙刘力新﹚组建家庭。


晚年的王金婵

  过了十多年安居乐业、相夫教子的安稳日子后,“文革”发生了,身为教师的王金婵被视为“牛鬼蛇神”而饱受磨难,家中传承下来的单刀、双刀、四棱锏、七星剑、飞钱镖等悉数被收缴,其珍藏的《武术秘籍》《内外伤科典籍》等书籍被焚毁,毕生钟爱的拳术练习全部终止。

  文革结束后,内江武术活动逐渐恢复,“王家拳”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并被列入省级挖掘整理项目。王金婵在组织关心下开始恢复训练。1985年4月28日,已74岁的她参加“四川峨眉精英武术比赛”,宝刀不老、技压群雄,荣获老年女子组金牌。同年10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赛上,她代表四川省参赛,以精湛的武艺力挫对手,荣获老年女子组金牌。2000年,89岁的王金婵逝世。


  武术名家王紫柏

  生于1917年的王紫柏是王金婵的弟弟,从小生性好动,很顽皮。其父担忧他今后好斗惹事,就不准他练武。但王紫柏偏偏对武术和骨科治疗有浓厚兴趣,姐姐与师兄弟们在祠堂里练功,他就在一旁“偷练”。父亲出诊医治骨伤病人,他总是跑在前头。久而久之,父亲也默许他在姐姐的督导下练功,同时让他在治疗病人时“打下手”。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紫柏为谋生计,出面牵头与一帮武林人士筹办了“内江曲艺班”。但因经济萧条以及业务生疏,曲艺班始终在姐姐的资助下运行。解放后,曲艺班划归国有,改名“内江曲艺团”,王紫柏因之前参加了一些帮会,作为“管制对象”,成了曲艺团的勤杂工。


练太极剑的刘琳

  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清闲的王紫柏经常在大洲坝、公园练王家拳中的刀、枪、剑、点穴、解穴等功夫。“文革”后期,他的功夫名满内江,引来一大批爱好者拜师入门。而在骨科治疗方面,他在继承父亲医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高,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诊疗绝技。1981年,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内江拍摄,演员田华伤了脚,经王紫柏精心医治后,很快重返拍摄现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排球国手巫丹回内江疗伤,经其独特的手法治疗,巫丹很快减轻了病痛,重返赛场。

  1985年,68岁的王紫柏代表内江参加“四川峨眉精英武术比赛”,荣获老年男子组银牌。此后,他被内江市体委(现体育局)武术馆聘为随队医生,陆续随武术代表队多次征战国内、省内大型武术竞赛活动,为内江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王紫柏去世。


  太极高手刘琳

  每周六清晨,市人民公园内会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进行锻炼和交流。其中有一二十岁的青少年,也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据了解,目前内江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1000人,不少人先后参加了全国、全省等地举办的中老年人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练太极拳、太极剑的圈子里,今年61岁的刘琳大名鼎鼎,大家都称她为刘老师。刘琳是王金婵的女儿,她教大家的太极拳招式该柔的柔、该刚的刚,将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展示得恰到好处。她早年曾在省级武术锦标赛和老年运动会上获得陈氏太极拳(太极剑)第一名、第二名和三等奖等优异成绩。


刘文灏演练王家拳

  刘琳告诉记者,虽然从小得到母亲指导练过王家拳,但后来因忙于各种事务,将习武完全放到了一边。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长期劳累,陆续患上糖尿病、胃溃疡、类风湿,四肢出现僵硬体征。意识到病情严重后,她通过锻炼使身体状况有了一些好转。稍后,又通过朋友引荐进入老年大学,练习陈氏太极拳、太极剑。可能受家风和遗传影响,再加上尝到了习武强身的甜头,她越练越有劲,越练身体越好,后来就在老年大学当了13年太极拳老师。刘琳说,这些年来,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现正式拜门的徒弟有89人。

  刘琳说,现在她主要传授陈氏和杨氏太极拳、太极剑,重在引导习武者用正确的方法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王家拳传人刘文灏

  今年58岁的刘文灏住在市中区吕祖庙附近一幢居民楼内,记者前往采访时,他正在为一名脖子扭伤的患者推拿、敷药。据武林中人介绍,慕名前往医治跌打损伤的人不少。


王家拳弟子

  刘文灏是王金婵的儿子,从小曾在母亲的指导下练拳,同时颇得无子嗣的舅父王紫柏厚爱,常带在身边习武、出诊。文革时期,年仅十多岁的他已能为舅父出诊治病充当“下手”。此后,他一边习武、一边学医,初中毕业后已有跌打损伤患者上门求医拿药。几十年来,因刘文灏骨科为家族嫡传,手法独特且为人谦恭,颇得内江武林中人及百姓称道。

  2013年3月,“内江少林王家拳研究会”成立,刘文灏被聘为名誉会长。同年8月,他作为王家拳传承人出征“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传统武术大赛”,荣获银牌。

  如今,刘文灏每天清晨都会在江边练习王家拳。他稍感遗憾的是,他的子女和姐姐刘琳的子女目前都不喜爱武术运动;最感到欣慰的是,当今内江武术蓬勃发展,王家拳弟子先后为内江赢得了大量奖牌。


  王家拳研究会

  “内江少林王家拳研究会”成立于2013年。会长肖玉川是王家拳拜门弟子,也是内江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他介绍,自1985年王金婵姐弟正式以“少林王家拳”亮相并夺得奖牌后,2003年8月,内江“少林王家拳”弟子在“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上,共获23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而名震全川,排名仅次于成都列第二。而近5年内,王家拳弟子在国内、省内举办的各类大赛上,为内江夺得了二百多枚金、银、铜牌。

  今年8月2日至11日,“2015四川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在我市梅家山体育馆举办,全省600多名运动员参加,我市有两支武术队参赛。其中,“内江少林王家拳弟子”队获金牌4枚,银牌2枚。

  目前,内江王家拳弟子已达300余人。



赞是一种鼓励 |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下面点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