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时节,暑湿犹在,“新凉值万金”

 残云伴鹤归 2015-08-24
处暑时节,暑湿犹在,“新凉值万金”

立秋后到出伏之前,暑气压制着秋气。出了三伏天,到了处暑的时候,秋气开始驱散暑气。秋天的感觉慢慢出来了。处暑,意味着暑气到此而止。


每年的8月23日左右交处暑节气。在此前后,也是出伏的日子。


此时晚上出门散步,凉风习习,拂在身上非常惬意,古人特别珍惜这种感受,赞之为“新凉值万金”。


此时虽天气渐渐干爽。秋意已有,但夏季的湿气还未全消,古人对此观察得很细致:“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在白露之前,湿气还在。您还不要急着去补阴,还需用饮食彻底送走暑湿。




湿是水的一种,特点是往低处流。人体内的湿气也是如此,而且以下焦为重。盘踞在人体下焦的湿气是最顽固的,很难清除。肾主水,又是下焦的主脏,补好肾气,才能更好地清利下焦的湿气。


从处暑到白露,是初秋的后半个月。这两周的养生重点仍然在于补气祛湿。但与初秋的前半个月有区别的是,此时不仅要补脾气,还要补足肾气,祛湿的重点是在下焦。

处暑时节的食方:出伏送暑补肾汤

处暑的时候,可以喝一道“出伏送暑补肾汤”。这道汤是纯素的,补养的效果却很好,既可以清热利湿、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湿热、小便异常、白带,又能补肾健脾,很适合处暑到白露这两周的天气。




原料:

1. 豆腐一块、豇豆角一把、空心菜一把。

2. 胡椒粉、油、盐。


做法:

1. 豆腐切小方块,豇豆角切约 2 寸长的段,空心菜取嫩茎叶。

2. 锅内放清水,水开后放少许盐和植物油,入豆腐和豇豆角煮熟。

3. 豇豆熟透后,加入空心菜,此时不要盖锅盖。

4. 待锅内汤再次沸腾后,洒胡椒粉起锅。


允斌叮嘱


1. 在这道汤里,豇豆角和空心菜是主角,不要轻易替换成别的蔬菜。豇豆角是少数可以补肾气的蔬菜之一。而空心菜有打通人体水液输送的通道,促使多余水湿从小便处排出的作用。


2. 出伏送暑补肾汤口感很清甜,幼儿和孕妇也可以喝,全家老小都适宜。如果你喝了觉得很对自己的胃口,一周两三次甚至天天喝、继续喝下去直到应季的豇豆角下市为止都没问题。


3. 应季的新鲜豇豆角下市买不到了,可以换成泡豇豆角。这样,汤的味道会从清甜变成微酸,更适合紧随其后的深秋时光,效果也会有些微的变化,除了原有的补肾功能,还增加了养肝的好处。



处暑到白露,还不是吃萝卜的时候

要注意,这个时候还不到吃萝卜的季节。夏天的虚没有完全补好之前,不适宜散气。萝卜、陈皮这些理气的食物,现在还不适合多吃。女性朋友,如果夏天晒黑了,不妨每天晚上喝杯柠檬蜂蜜水,帮助恢复白皙的肤色。


来源:以上内容摘自《吃法决定活法》,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本文由北京紫图图书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刊编辑:小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