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转帖连载2)

 山乡武侠 2015-08-24
第二章 迷离的五帝
  一 黄帝篇
  燧人氏是火种,神农则是燎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神农所在的西北部落当仁不让成为当时最强盛的部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简称“三个代表”。
  神农的故乡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陕西姜水(今宝鸡),另一个是湖北随州。湖北那地界直到周朝一直都是烟瘴之地,山东都算是“东夷”,何况两湖?当时最火爆的经济开发区和文化中心就是西北,相当于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合体,就是杭天琪高歌的“黄土高坡”。此地不仅土壤肥沃,“还有身边这条黄河”,水草丰茂,又有崇山峻岭,端的是个大好所在,难怪西安成为13朝古都(秒杀六朝古都南京)。现在的西北和古时的西北不可同日而语,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断流,草枯了,林子也被砍光了,不怪杭天琪委屈,“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大风从坡上刮过”,出门一趟,沙土满面,搞得像化了浓妆。因为土富含矿物质,沙有打磨的效果,所以陕西出俊男美女,乃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神农的基因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神农和伏羲一样也是异相,他是牛首人身,《西游记》里牛魔王的造型,身体还是透明的。
  神农很丑,可是很温柔,他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教化万民。别的部落也学会“高科技”,渐渐就强盛起来,不拿神农当老大了。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土资源打得头破血流,老百姓深受其害。神农爷想管却力不从心,于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个大动荡的时期有多久,很难说得清,少则数百年,多则千年。
  “五帝”之首,救苦救难的黄帝终于出现了。
  黄帝生于陕西姬水,因而姓姬,这个姓氏将成为最正宗的皇族姓氏,是个官二代,父亲是有熊国君少典。“有熊”顾名思义,该国有熊,而且熊将成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士或是武器。古人真是质朴,不像现代人名字起得花里胡哨不知所云,一个中国小区非要起名“普罗旺斯”,不知道怎么想的,住在小区里的人未必有几个知道普罗旺斯在哪。
  黄帝与三皇身世上的区别是什么?三皇的父亲是谁,谁都不知道,《易经》都测不出来。黄帝的父亲很明确,而且是个有身份的大人物。这是一个从母系到父系社会过渡的暗示。
  当农业大发展时,性别上的差异体现了出来,他们种的粮食比她们多多了,粮食就是财产,有财产的男人就有了当家做主的底气;当战争爆发时,男人的作战能力更是女人望尘莫及,“战争,让女人走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少典乃一国之君,作为一家之长自是不在话下。他的老婆叫附宝,儿子是黄帝,但他并不是黄帝的亲生父亲。
  据《竹书纪年》(以下简称《竹书》)载,附宝的怀孕经历和神农母亲如出一辙。女登是被龙眼瞪得怀孕,附宝则是遭雷劈了。在一个夜莺歌唱的仲夏之夜,附宝一个人不知何故去了郊外,她贵为一国之君的妃子,居然可以在夜晚出去活动,还去了荒郊野外,可见当时的女子有多自由散漫。
  她当时迈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后来被孔夫子删掉的小调:路边的野果,该采就要采!就在这时一道绕着北斗七星旋转的闪电从天而降,结果她就怀孕了。我不知道少典听了老婆怀孕的传奇心里怎么想,也许他什么都没想,因为他工作之余也爱去郊外的小树林里放松一下身心,当时也没啥老干部活动中心之类的场所可以陶冶情操,他只能自我放逐。附宝的孕期之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人者,十个月过了,那孩子没出来;又过了半年,那小孩还没出来!再过半年,你们猜,那孩子出来没有?没有!一个月过去了,一个月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小孩终于出生了,附宝长长地松了口气。数学好的可以算算那小孩在娘胎里待了多长时间,他一出世就会说话毫不奇怪,看见少典就叫大大,看见附宝就叫麻麻,把两口子吓得够呛也乐得够呛。这个聪明的小孩就是黄帝,所以说胎教很重要。
  司马迁称黄帝姓公孙,颇有点蹊跷,黄帝那时不可能有这个姓。公孙这个姓氏到春秋中后期才有,意为公侯之孙,这个姓氏倒是保留下来了,李白还欣赏过公孙大娘的剑术。公孙的“长辈”公子(公侯之子)却不再是姓氏,而成了恭维性质的称呼。黄帝名号叫轩辕,是因为他老人家住在轩辕山上,轩辕山在哪?我不知道,《山海经》知道,说那是神山,经常可以看到西王母跳广场舞。西王母在《山海经》的形象是这样的:人首虎齿豹尾,爱仰天长啸,还披头撒发,不修边幅。她老人家跳起舞来该是何等动人心魄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西王母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和周穆王互赠诗歌,把穆天子弄得神魂颠倒,盘桓多日才离去(见《穆天子传》)。后来西王母“整容”了,进入道教的神仙系统,成了常务大神之一:王母娘娘,一副慈眉善目、仪态万方的女神范儿。《山海经》的作者(们)趣味相当变态,大神级的人物没一个好看的,吴承恩想必从《山海经》里学到不少东西。
  东汉时有个叫姚瞻的人认为轩辕之丘就是在甘肃天水(又是天水,伏羲和女娲的故乡!),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先生在《水经?渭水注》援引此说,根据是什么未提。汉代很奇妙,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神农与炎帝和谐成一个人,接着又把黄帝的出生地西移至甘肃,更神奇的是,它罢黜百家,让儒家成了东方不败。不过说黄帝出生在甘肃也许并不离谱,天水离姬水不远,沿着渭河边走边唱就到了。天水在中国上古史里实在是个神奇的地方,文明始祖全是从那里来的或者离那里很近,这说明中原文明其实是从西部萌芽的。
  西晋人皇普谧可能是个爱起哄的人,他在《帝王世纪》给黄帝一下安排了两个出生地,分别是河南新郑和山东曲阜(寿丘),黄帝他娘附宝可怎么忙得过来?被这么一折腾,黄帝的出生地全国有五、六个之多,这样也挺好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只要韩国人不“申遗”就行了。我们还是以左丘明的书为准吧,没有他的《国语》和《左传》,中国的古代史会成为什么样子?左丘明和司马迁一样身残志坚,是个盲人,所以又叫“盲左”,盲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孔子是左先生的超级粉丝,凡是左先生反对的他也坚决反对,“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轩辕也许与任何山都无关,它其实可以是车子。车厢为轩,固定牛马的杠子为辕,而且据说黄帝就是发明大车的人。
  黄帝发明了大车,顺手还发明了指南木人。小木人立于车头,通过与车轮链接的齿轮作用,让小木人的胳膊永远指向出发的方向,这样便不会迷路了。想象黄帝威风凛凛地站在人类第一辆配备“导航系统”的牛车上(不会是马车,那时马还未驯化),头上束 着牛皮筋,身上是兽皮制的牛仔装,手上提着那把著名的轩辕剑,那形象让最前卫的摇滚歌手都觉得自己土得掉渣。黄帝手举传说中的轩辕剑,吼叫着冲锋陷阵,他的“乐队” 很庞大,也很杂。除了人多势众外,队伍中还有熊罴貔貅貙虎等大型猛兽,太吓人了,于是不听话的炎帝怂了,败于阪泉。“三战,(黄帝)然后得其志。”从此跟着黄帝混了。炎黄联手,更是兵强马壮,东夷领袖蚩尤让他的妖怪朋友们制造黑色大雾,试图乱中取胜,无奈黄帝的指南牛车实在牛,精确制导,找到蚩尤大本营,并斩之杀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关于黄帝与蚩尤交战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大部头的玄幻小说,有志者可以参考《山海经》、《古今注》和汉唐以降的志怪笔记小说,我就此打住。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偶尔提到黄帝的一些著名神仙或妖怪朋友,他们或者与历史有关、或者与民俗有关,比如应龙、旱魃等等。
  炎帝和黄帝不打不相识,从敌人变成战友,于是我们这些后人便被称为炎黄子孙。很好奇,炎帝在黄帝的阵容里是个什么位置?估计是个政协主席的职务。两位祖先的经历如同隐喻,昭示了他们的后人们一直就打打闹闹,分分合合,没完没了。中国不一定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战争史有这么长。
  最后说几句炎帝。炎帝事迹多见于荒诞不经的神怪类志,《史记》提到他也仅有寥寥数语,而且形象不甚高大。“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诸侯根本 不甩他,见他来打,一个个都跑去归顺黄帝了。我感觉炎黄二位在演无间道,炎帝分明是在给黄帝征兵嘛,而且征兵的方式创意十足,效率很高。
  汉代时,炎帝突然来了个华丽转身,不对,是变身:他变成了神农!神农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神农,二者合二为一!这个戏法变大发了,对神农不公。此说流毒甚 广,后世以讹传讹,我打“炎帝”这个词时,后面自动出现“神农”。司马迁明显采用了先秦典籍,对“合体说”不予采信。我也不信,既然“凯撒的归给凯撒”, 同理,把神农的还给神农,把炎帝的还给炎帝,且让两位远祖安心地活在我们的历史,传说和民俗之中。
  黄帝战胜妖魔鬼怪一般强大的蚩尤之后,诸侯掂了掂自己份量,眼含热泪,强烈推荐轩辕成为掌舵天下的车把式。
  黄帝成为天子后,照说该过上安稳日子了吧,可他的生活更动荡了:他开始了东、西、南、北巡,全方位的巡!曾经有个老人南巡时“站在南海边,用手划了个圈”,黄帝是用脚在天下划圈,所以他居无定所,以兵营为家。
  他这圈划得实在广大辽阔,气象万千。东巡一路走到海边没法往前走了,还登丸山,攀泰山;西巡至崆峒山,和后来被尊为道教的两位大佬中黄子和广成子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两位大佬分别赠送黄帝九品之方和自然之经,估计是宝印、宝书之类的好东西;南边到了湖南湘江(记住这个地方,它与另一位五帝和其两位夫人有关)。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