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血清中的miR-29a、miR-29c、miR-133a、miR-143、miR-145、miR-192、miR-505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这7种MicroRNAs均属于非编码核糖核酸,由其组成的分类器来预测肝癌的存在,比甲胎蛋白有更高的灵敏度。 近三成“小肝癌”可提前一年发现 临床上通常将肿瘤小于3厘米大的早期肝癌称为“小肝癌”。研究显示,小肝癌病人在临床诊断前九个月抽血检测AFP,肝癌检出率约为11%,而采用miRNA分类器进行检测,肝癌检出率高达48%。 据庄诗美介绍,中大联合团队将正常人群、肝炎患者、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和肝癌患者的血清进行对比,并对中山三院长期随访的1400多名乙型肝炎病人进行研究,病人每三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旦进展为肝癌,则对其留存的血液样本进行回溯性检测。 “乙肝一肝硬化一肝癌” 被称为肝癌发生的三部曲。崇雨田表示,从2008年至去年研究项目截止,在长期随访的乙肝病人中共有27人查出小肝癌。在临床诊断前一年采用miRNA分类器检测,肝癌检出率达到了29%。 庄诗美指出,该检测方法方便易行且花费不高,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应用及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