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重要的明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作者:郭培贵

 公司总裁 2015-08-24
 

郭培贵[①] 王海妍[②] 徐青[③]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郑州

摘要《类姓登科考》,清初盛子邺编辑,是一部重要的明代科举文献。它不仅简要、系统地记载了明代两万四千多名进士的姓名、户籍和科甲状况;而且对出自同一家族的进士皆详注其亲属关系,对官至高级和重要职位的进士还详载其字、谥、官号。为今人研究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尤其是社会流动状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明代,科举文献,家族关系


  《类姓登科考》(以下简称《类姓》),凡六卷,全面记载了明代二万四千多名进士的姓名及其科甲、籍贯等情况;对官至高级和重要职位的进士,还详载其字、谥、官号;更可贵的是,对进士家族的亲属关系也作了简明、系统的记载[①],对研究明代科举及由其引起的社会流动状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虽有简单介绍,但只入《存目》,而未予收录,故长期湮没不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26册收录了此书的影印本(据湖北图书馆馆藏清抄本影印),为人们利用此书提供了方便;但在今人研究明代科举制度的论著中,仍罕见征引该书者。故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介绍,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一、作者及编纂体例

   关于该书的作者,《总目》云“不著撰人名氏”[②];但在《存目丛书》所收该书影印本的扉页上,清楚地标明作者是清初盛子邺,可惜的是未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据笔者考证,子邺,字李侯,浙江秀水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功名和官宦之家。曾祖万年,字伯恭,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广东参政、江西按察使;祖父士元,字元长,号昆柱,以诸生入太学,官至中书舍人;父以约,字孟将,一字彦修,号演仙,国子监生。子邺明末由诸生入清,“弃举,与同郡项氏、朱氏、沈氏、姚氏,各以志节相许”,终身未仕[③]。他之所以编辑该书,笔者推测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承袭唐朝以来编纂进士《登科记》、《登科录》的传统,以满足社会热衷科举功名之需要;二是以自身出于功名之家为荣,有光耀门楣之意;三是表达对故国——明朝的怀念。

   关于该书的编排体例。《总目》云“盖用维新之例”。所谓“维新之例”,即指宋朝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所采用的编排方法——“所列姓氏以百家姓为纲”[④]。但据笔者考察,此说有误。从《类姓》一书的题目看,“类姓”显然是“因姓类从”之意。其对各姓的排序,是依据“平水韵”之序,而非“以百家姓为纲”。全书依平水韵序共分东、冬、江、支等一百零六韵,再以各韵分统诸姓,如东韵所统就有东、董、衷、种、仝、宫、冯、丰、弓、公、熊、洪、翁、蒙、佟、丛共十六姓。全书“类姓”约有五百个。“平水韵”原为金代官韵,供科举考试之用,在社会上尤其在士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子邺以该韵之序作为排列诸姓的依据,正是适应了这一现实状况,为人们检索该书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于无法入韵的“尔宋、独孤、司马、上官、诸葛、闻人、令狐、宇文、濮阳、皇甫、欧阳”等十一个复姓,则单独列为第六卷;这也与《总目》所说“附录第六卷末焉”不同。

二、史料价值

   该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记载明代进士榜数、人数最多。对明代八十九榜进士的姓名及所属科别、甲第都做了全面记载,成为现存明清时期唯一一部对明代各科进士都有记载的科举文献。如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上起洪武四年,下逮嘉靖二十九年;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上起洪武三年庚戌科乡试,下逮万历十七年己丑科殿试;张宏道、张凝道合撰的《皇明三元考》上起洪武三年庚戌科乡试,下逮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殿试;李周望《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附明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缺洪武十八年乙丑科,二十一年戊辰科,二十四年辛未科,二十七年甲戌科,三十年丁丑科春、夏榜,建文二年庚辰科,永乐二年甲申科,四年丙戌科等八科九榜进士;而《类姓》一书则起自洪武四年首科,止于崇祯十六年末科,共载八十八科八十九榜进士二万四千二百八十三名,这一数字已十分接近明代实有进士的总数(约二万四千五百九十余名)。由此,也使其成为明清时期记载明代进士数量最多的一部科举文献。对于同榜进士重名的情况,《类姓》除分别记载外,还要专门予以注明。如正统元年丙辰科三甲有两个“刘文”,但籍贯不同,一为“四川荣县人”,一为“山西大同县人”,《类姓》就在第二个“刘文”后标明“同榜同姓名”[⑤],以免读者产生歧义。

   其二,对进士户籍逐一做了明确记载。《类姓》对每位进士的户籍,都逐一做了明确记载;从而,向人们全面展示了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状况。尤为可贵的是,该书记载进士户籍坚持了以报考地户籍为准的原则,即进士在何地报考就载其为何地户籍。这样,既完全符合明代科举的报考原则,又可原原本本地反映进士报考地的分布状况。在明代科举考试中,由于普遍存在着考生冒籍等非正常情况,故反映在科举文献特别是各地方志中记载明代进士籍贯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而《类姓》一书坚持以报考地为准的户籍记载原则,就为我们发现和纠正其它文献中的讹误提供了证据。如成化十四年戊戌科进士李经,《江南通志》卷一二二《进士四》、《河南通志》卷三一《职官二》皆载为“临淮人”[⑥];《类姓》则载为“万全都司人”[⑦],再证以《皇明贡举考》载为“万全都司”[⑧];则李经报考户籍应为“万全都司人”。又如,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蒋士忠,《畿辅通志》卷六二《进士》载为“定兴人”;《广西通志》卷七○《进士》则载为“全州人”[⑨]。而《类姓》载为“广西全州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蒋士忠应为“广西全州人”。

   其三、简要、系统记载了有明一代出自进士家族的进士的亲属关系。这是该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即进士之间凡有父子、祖孙、曾祖孙、高祖孙、兄弟、伯(叔)侄等亲属关系者皆予注明,并标明“几代进士”。如山西泽州人陶铨为正统乙丑科三甲进士,其子玺、琰分别为天顺甲申科三甲和成化辛丑科二甲进士,《类姓》就在分别记载了玺、琰的籍贯和所属科别、甲第后,又分别注明“铨子”;后来,琰子滋又中正德甲戌科三甲进士,《类姓》又在记载滋的籍贯和所属科别、甲第后注明“琰子,三代进士”[⑩]。文字虽简,但世系分明。所载进士家族代数最多者达六代,持续近二百年,如湖广麻城县人刘训中正统四年己未科三甲进士,训孙穟中弘治三年庚戌科三甲进士,穟子天和中正德三年戊辰科二甲进士,天和子澯中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三甲进士,澯孙承堂、承堂子伸同中崇祯元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澯曾孙侗中崇祯七年甲戌科三甲进士[11]。经笔者统计,全书共载一代兄弟进士家族 257个,进士531人;两代进士家族1132个,2473人;三代进士家族159个,564人;四代进士家族29个,168人;五代进士家族7个,47人;六代进士家族2个,18人。出身于进士家族的进士共3801人,占所载进士总数的15.65%。这些统计数字尽管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还是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由其引起的社会流动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当然,《类姓》一书在编纂和抄录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一些脱、讹、倒的情况,如缺载进士三百余名。又如景泰二年辛未科进士田斌,《皇明贡举考》载为“锦衣卫镇抚司人”,《碑录》载为“锦衣卫镇抚司军籍,应天府江宁县人”,《江南通志》卷一二一《进士》载为“江宁人”,而《类姓》则误载为“正统壬戌科,浙江奉化县人”[12]。又如金姓进士未按“类姓”的原则连续记载,而是分在两处记载[13]。另外,影印本中的有些姓氏的进士记载也不完整,如余姓载至正德戊辰科,金姓载至景泰甲戌科。但瑕不掩瑜,该书对于研究明代科举及相关问题不可多得的价值还是毫无疑问的。

三、音序目录

   因今人对该书使用的“平水韵”排序已十分陌生,为便于读者查阅该书,笔者特按现今通行的英语字母排序法, 为该书所收姓氏做了一个目录,每一字母后为姓氏和所在起始页码,如“安”姓,在A字母后,其后数字表示该姓起始页码为第426页。


A阿452 ,艾661,安426 ,敖449。

B巴456,白701,包440,鲍632,暴671,薄695,贝661,闭661,毕691,边431,卞668,卜689,步655。

C才397,蔡661,操449,曹446,岑576,柴394,昌469,常474,畅676,钞671,晁436,车456,陈398,成534,承539,程535,池358,迟359,从352,初360,储366,楚618,褚613,崔395。

D达692笪692戴664但624党638邓682狄703底、邸592刁436丁537东345董589窦684都374堵620杜620独孤707端426顿667

E尔宋707

F樊419范647方470房469费652丰、酆348冯346封355符374扶374伏689富684傅655

G干426甘585高441郜671戈452葛693革703蓋661耿641宫346公、弓348龚353拱591巩591贡649苟642辜369古619谷688顾657官426关429管625光473归359贵652桂660郭696国703过452

H海622韩424杭473蒿444郝695何452和455赫703贺671洪350-351后642侯560呼366湖366胡378扈619花456滑693华672宦668郇414黄525皇甫708惠660霍696

J姬359嵇393纪592季651冀652计660吉692及、戢704郏707贾636简、蹇625江355姜469蒋639焦437矫631介664揭692金578、583晋、靳666荆534井、景641靖641居360具655鞠688

K阚685康474亢676柯452坑535孔591寇684蒯663匡473况676邝532旷676

L来397赖661兰426蓝585郎474劳441勒703雷395冷641黎392李594历660栗691连432廉586练669梁466廖670聊436林571蔺666凌539令狐708刘543留542柳642龙354楼543娄561吕616闾360卢376鲁618路657陆685鹿689逯690栾426伦414罗449骆695雒695

M马633麻456麦703满624茅440毛444茆631冒671茂685梅394门419蒙352孟676米622糜358苗440缪684闵623明534牟559莫696母366牧688穆689木689

N佴665南584铙440尼359倪393聂704宁684牛543钮642

O区369欧559欧阳708

P潘427庞356裴396彭532皮357平534蒲374浦619濮688濮阳708

Q祁、綦、亓357齐392漆691戚703钱432潜587强472谯、乔436秦414钦577卿535裘559仇560丘561璩360区369瞿367曲690屈692全434阙692

R冉646饶437任577容354荣535茹366汝618阮624芮660

S撒693萨692桑474沙456单625陕、闪647商468上638尚675上官707邵669佘456申397沈642慎666盛677施358师、时359史592石700寿642舒360帅652雙351水592税661顺665司359侣592司马707宋649苏377宿688粟689随357眭359锁632索695孙420-424

T台357谭426覃584檀、谈585汤468唐475陶445滕539提393田430铁693童345仝346佟352涂、屠375

W宛624万66汪477王480韦、危359隗622魏653卫659蔚692温419文、闻415闻人707翁351甕649沃690巫366吾369乌375吴383邬618伍、仵619武620

X郗358奚393席700习703夏637叚667仙431鲜432咸588冼625洗622项591向675相676萧434解622谢672颉、偰693辛398邢538幸641修543熊349徐361须367胥580徐580许613续690轩419玄431宣434薛693荀414

Y言419颜429燕430延432鄢434阎587严588晏668阳、羊457仰638杨457姚438尧436叶704伊358怡359乙691易702弋703银414殷415阴577尹622印666营535应540雍355永641游、由、尤542於365鱼360余360、579于、虞366俞367禹619郁685喻654宇文708元、原、袁417苑624院668岳、乐690越692恽624

Z昝646臧474查456翟702詹586展625湛647张503章523赵626真414甄397郑678支357知、智652种、衷346钟352仲649周563朱369诸365竺、祝689诸葛707庄473卓690曾540訾357宗353邹562俎619祖620左632




[①]郭培贵(1957—),男,山东省乐陵市人,历史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明史研究。

[②]王海妍(1977—),女,河南省沈丘县人,历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史研究。

[③]徐 青(1978—),女,河南省泌阳县人,历史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明史研究。



[①]按:本文称五代内产生过二位以上进士的家族为“进士家族”。

[②]《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类书类·存目三》,第1177页。

[③]《国朝耆献类征》卷四八〇,《隐逸二十》,第20册,第250页。

[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类书类存目三》,第1177页。

[⑤]《类姓登科考》第545页。

[⑥]《江南通志》卷一二二《进士四》,四库全书,第510册,第593页;《河南通志》卷三一《职官二》,四库全书,第536册,第135页。

[⑦]《类姓登科考》第599页。

[⑧]《皇明贡举考》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749册,第320页。

[⑨]《畿辅通志》卷六二《进士》,四库全书,第505册,第482页;《广西通志》卷七○《进士》,四库全书,第567册,第184页

[⑩]《类姓登科考》第445页。

[11]《类姓登科考》第546、549、550、552、558页。

[12]《类姓登科考》第430页。

[13]《类姓登科考》第578、583-58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