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 赵孟頫《秋林观云图》解析

 阴山工作室 2015-08-25



元 赵孟頫《秋林观云图》解析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元 赵孟頫 秋林观云图 绢本设色 50x104cm  意大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阴山工作室按

       或许是因为《秋林观云图》藏于欧洲的缘故,国内对此画的关注和研究极少,甚至著录和相关信息都如凤毛麟角。本待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做成赏析文章,无奈能够找到的材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不得已亲自动手对此画进行解析,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画家简介

       赵孟頫(1254-1322)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一代书法宗师,对后世影响深远,与钱选等并称“吴兴八俊”,世称其为“元人冠冕”。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风。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

作品鉴赏

       在赵孟頫提出的诸多书画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古意论”,此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一味复古”,“形式主义”,他的古意路论主要体现在下述言辞:“作画贵存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赋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即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清河书画舫》酉集)。他主张的贵存古意,取高古的美学意韵,而不是简单的复古、仿古。旗帜鲜明的立意革新,以近古为楷模,实质上就是托古改制,摒弃当时南宋“纤细 、浓艳”的时风,该观点对时下的艺术界依然有着时新的意义。赵孟頫的“古意论”实质上是建立在宋朝“崇古”的基础上,虽然中国画历代都注重传统,但都没有达到赵孟頫那样强调的程度,把古意过分的提到“本”的位置,这对元代及明清两代的影响十分重大。当然也有一些人过分的曲解赵孟頫“古意”论,谓片面的食古人残羹冷炙,陈陈相依,“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甚至有些人认为“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讲究笔笔有来历,其结果是泥古不化,固步自封。其实古意论实质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师古不是“克降古人”,而是“取古人之精华,去古人之糟粕”。
       毫无疑问,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古意”,借古开今。他的作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整细谨类,多为绢本设色;一种是豪放超逸类,以水墨为主。《秋林观云图》属于前一类。
       《秋林观云图》继承了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的传统画法,直取唐人的遗意,属赵氏工整细谨类风格的作品,摒弃南宋画工画之陋习,融入文人画风,追求“古意”的实践之作。气韵、笔墨、设色出入唐朝王维、李思训之间,高古、朴雅之气贯穿其中,有别于其它青绿山水之面貌。
       《秋林观云图》取高远、深远法,近景是小桥流水、苍松红叶、雄石枯树、小溪潺潺,两人徜徉于古树掩映的小桥之上,意态闲适。中景是云雾缭绕,廊桥台榭,直入白云深处。远景是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直至天际。是图多以单线浅色勾画轮廓,再以青绿重色平涂,色彩艳丽而沉稳,古朴雅致,直追晋唐人风范,构图严谨,设色缜密,格调富丽古拙而不失文人雅致,艳而不俗,重而不闷。此画是赵孟頫融青绿山水于文人画的一种尝试,摒弃南宋青绿山水浓丽纤细的院体积习,直追晋唐之风,这种创作思想和方式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阴山工作室原创,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元 赵孟頫《秋林观云图》解析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