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朋友圈里有人“泡”你

 超越梦想之上 2015-08-25

小心朋友圈里有人“泡”你

解读网 2015-08-25 09:53

“泡”这个词很有意思,如果说,今天你被泡了,那当然不会是好事,不管是这城里的海,还是人…。总之,“被泡”多少跟“被耍”“被欺骗”同义;但是,如果你说,你喜欢泡在微信里刷朋友圈,那就没什么吃亏的了。等等,真的没什么亏吃吗?难道你没有被微信里“免费送”的“福利”骗得团团转过吗?难道你没有过浅骂一句“它大爷”然后目送几张“毛爷爷”离去吗?难道你没有被骗后跑到朋友圈晒自己的血泪教训然后拉黑过好友吗?即便没有,你至少有见过!

“免费送·变脸”型福利?

市民李女士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分享,标题为“免费领电风扇啦!”。当然要点进去,这时,内文说“关注此微信公众号并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大白’风扇。”李女士照做了,随后公众号发来“因为活动参与人数多,会在3-5天内安排发货。”

等啊等,一个月后仍没动静,再打开该公众号,李女士发现它早已“变脸”。这边是完全没有赠送风扇的任何讯息,就连主体内容也变成了毫无营养的花边新闻公众号;而那边是闻讯抢风扇的朋友们的留言,李女士也只能尴尬地发条朋友圈说:“别怪我,我也是被骗了。”

解读君提醒:这种朋友圈免费福利的诱饵,实则只是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广微信公众号,收罗关注量的幌子。骗你将这条假信息分享出去,待粉丝量够了就收网,而你此时已“愧疚”滴跪倒在了骂声一片的转发留言栏。

“免费送·不包邮”型福利?

“Ray-Ban眼镜正式加入天猫团队,现在只要添加并分享xx微信号的顾客就可获赠价值386元的雷朋正品偏光太阳镜一副”,看到这条信息,王女士深信不疑赶紧关注,应活动规则,她将该信息转发后,告知对方收货地址,坐等收免费眼镜。

收到快递后被告知快递费要自理,王女士也同意了,觉得这点小钱也没什么,毕竟眼镜有386元。可是在支付了50元快递费后,王女士拆开看到明显是山寨版的Ray-Ban太阳镜,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解读君提醒:据某从事干果生意的吴女士说,从自己和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往来看,“这种只要你支付快递费赠礼品的都是骗人的,礼品真的连运费都不值。”明白了吧,所谓“免费送·不包邮”其实就是赚你快递费,想要就商品真假对峙?不好意思,那是免费送的不是卖的。

“扫一扫·免费送”型福利?

小王带父母去森林公园游玩,恰巧看到有人支了个某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易拉宝,吆喝:“扫二维码当场送矿泉水”。小王和爸妈本着凑热闹的游玩心情,也去扫了扫,也的确得到了矿泉水。

尽管领完水,而且小王随后也取消了对该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但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和爸妈还是会连续不断地接到推销或骚扰电话,苦不堪言的小王这才想起来,原来是自己图好玩扫了街边的“野二维码”,才招致的信息泄露。

解读君提醒:扫码送礼求关注,营销现场的确热闹,但消费者面对“扫野码”这样的馅饼,不要大意!为保护个人信息留个心眼,要是有更险恶的“陷阱”藏在二维码里,恐怕就不是骚扰电话那么简单了。

“解读网”建议:取关“免费福利”吧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其中大多数网友表示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泄露的信息。

微信“免费福利”固然有一定的诱惑,但在个人信息面前,只是蝇头小利。特别是自己不确信的事,不要轻易传播到朋友圈,“解读网”可不是第一回唠叨了,各位看官,您好歹听进去一点,也是极好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