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京东投资之后,他开始疯狂扩张……

 文野 2015-08-26

来源|调戏电商(ID:tiaoxiEC)

作者|冯华魁


并不太经常露面的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前几天在他们北京新建成的冷库里,召开了一个特别的发布会,宣布了两项扩张战略,第一是,由原来的水果电商扩张到生鲜的全品类,各种海鲜、牛肉、蔬菜开始正式上线了;第二是,开启了O2O,年底全国开启一百多家线下店,而目前这一数字是五十多。


如果再加上今年年初开启的全国复制战略,这一个起家于上海的水果电商(生鲜电商要想做好,一定是先做区域,这是品类特性),在半年之内给自己插上了三个引擎,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旅。


这些事情的转变,都源于半年前京东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天天果园,这也是生鲜领域最大笔的投资,大多数情况下,被投资之后,野心会快速膨大,但是,以我惯常的关注焦点,我会思考,从一个区域的水果电商到全国复制,再到覆盖生鲜全品类,再到O2O,每一个扩张的举动都是一门经营哲学,如今三步并走,会是一种什么奇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又会遇到什么障碍?



刘强东说,我们就是做不好生鲜


B2C的老大刘强东有一次很感慨的告诉媒体,我这几年来,京东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能做好生鲜。这一句话就说明了生鲜的难度,所以,生鲜电商死了一波又一波,但又有一批人进场。


为啥?


都知道这是一个大趋势,是电商最大的机会,生鲜是高频产品,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入口,最重要的,这几年,大家对于生鲜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原来都是在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但是,菜市场的生鲜并不好超市也很贵,同时,对健康的高度重视,让很多消费者希望买到优质生鲜,我有一个朋友,从来不在北京买羊肉,都是从内蒙老家让人捎过来,成本高多了,但是乐此不疲。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对于生鲜的高品质渴求更高,但是,你能找到一个放心靠谱稳定的生鲜渠道吗?


没有!


王伟在水果领域默默干了六年,从来不做媒体推广,只闷头做一件事,做好水果的供应链,从枝头到舌头这个过程就是全部的供应链,相关内容可以看调戏电商以前的报道,他们去年做到五个亿,是第二名的几倍,但是今年仍然保持每个月150%的复合增长率,是去年的4-5倍,并且2015年1月营业额单月破亿。


这种高增长势头,让王伟觉得,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鲜的需求是强劲的,要知道他们的水果价格不低,寻找的都是全球优质货源。


所以,你也可以想象,现在他们APP上的500万的会员是多么优质,而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中显示,天天果园以13.2%用户渗透率,位居垂直生鲜电商中用户渗透率最高。这些会员是不是也对海鲜牛肉等生鲜有强烈需求呢?


从2012年就不断有内外的建议告诉王伟,肉类海鲜大有作为,可以做。但王伟觉得没准备好,否定了所有人对这一问题的提议。


直到2014年8月份,才允许试探一下,采用抢购模式,每次上线三百单五百单,抢完为止,不会对供应链带来太大挑战,同时,还能摸清海鲜肉类的供应链特点。


现在他们依然采用抢购模式,从8月开始,天天果园在APP商城开通抢鲜频道,涉足生鲜品类,尝试进口优质生鲜的销售。截止目前,已经开售超过200款水果以外的生鲜产品。


海鲜肉类等生鲜,跟水果不同水果可能有一套存放体系的哲学,比如苹果和橙子最好是0-4度,黄奇异果一定是0度,最好不要超过0度。绿奇异果是零下0.5度,芒果是18度。还有混放体系,水果会散发出乙烯,他们可以互相催熟,所以必须建立冷库分仓模式。


但海鲜和肉类不是存储的问题,一般低温就可以,难点是出库之后的运送,我有一次在肉管家买牛排,送来的时候一堆融化的血水,后来再也不买了。


所以说,有了冷库,不代表你有冷链。冷链是个极其细节的事情。


我们在天天果园的冷库里参观之后,发现很多细节,比如可能大家都会做分级冷库,0°以下,0°到4°,4°到10°,但是温控技术很关键,说是0到4度就是这个温度,不能高了;再比如,从大包装到小包装的分拣,进仓库的时候都是大包装,但他们会分拣成小包装,除了增加人工,这个过程会带来不少损耗。


所以,如果做单一的水果,冷链会略微简单,但是增加全品类之后,问题就多了。


还有一个更头疼的,我今天买了水果,你当天送过来,或者明天送过来都行,没那么着急,但是,若是对肉类产品,往往都是想起来要做饭才会去买,急需性很高,天天果园现在能做到当日达,但是,还不够,要做到按时按点的送才能打开全品类生鲜的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O2O了。



两小时经济学


天天果园要做O2O的主推产品还不是生鲜,而是小包装水果和鲜榨果,把店铺开在商务区或者社区里面,离消费者更近,送货更快,第一步以果汁切入,然后引入水果,再引入其他生鲜。主打两小时送到,为什么要两小时?


如果一小时送到会更好,但是,这种以小时为单位的标明时间的方式,一下子让天天果园的服务上了一个台阶。但这一步,既是必然,也是迫不得已。


只有O2O结合的分布式仓储,才能解决按时按点的送货。不能指望中心仓模式可以做到这种按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刻度。


我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时间刻度是O2O能力的评判标准,三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日三送,这些服务标准分别对应了一个层级的市场需求。


现在,他们的O2O业务已经覆盖北上广深成五个重要的城市,到年底可以覆盖2000万的CBD商务人群。


针对这个人群做生鲜这种品类,两小时的时间刻度,应该是最适合的了,刚才已经说到,生鲜是急需品,不能太忙。


从这个需求出发,天天果园规划自己的O2O体系,倒逼供应链和门店布局。


但是,能否做到呢?


王伟的习惯是一切供应链环节都要亲自把控,他们对水果的态度就是如此,从枝头到舌头,现在对O2O门店体系的把控好像也是如此,所有门店自建。


这会带来成本的飙升,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应该说,作为一个垂直电商,花六年的时间打基础,现在具备扩张的条件了,只是,他们进入了生鲜的深水区,不免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尤其是从原来纯粹的B2C到O2O,商业模式都要有所变化,面临的挑战就会更大。


不过,优质生鲜是稀缺产品,只要品质可以控制,剩下的就是提高效率的问题了。


王伟IT出身,这应该是他的拿手之处,虽然是三个引擎,但都是步步为营,总体还是很看好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