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百了无恨 2015-08-26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张小磊

198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唐勇力教授,获硕士学位。

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

2004年作品《六月》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浙江省美展。

2008年作品《晴空》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等奖。

2009年参加唐勇力工作室薪火相传师生作品展览;作品《踏雪》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以及全军美展。

2011年作品《踏雪》、《版纳行》、《人物写生》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军旅美术家的摇篮”师生作品展。

2012年作品《途中》入选第十二届全军美展。

2014年作品《戈壁滩上的军乐队》获“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14年作品《戈壁滩上的军乐队》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工笔画的写意性

—张小磊

摘要

写意精神是贯穿中国画发展始终的。传统的中国画对绘画的语言笔墨付诸了很多思想和感情,可以说是把语言抽象出来,纯粹化,体现了一种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客观关系。在中国人物画步入当下,新的取向新的表现产生了新的面貌,但是面对写实,一知半解,缺乏思考,画面匠气,缺少绘画感觉,往往不生动,乏“意”。对于工笔画,传统的技法比较工整,在写实性绘画的领域里面多少有些局限,面貌单一,不够灵活。在视觉元素上当今已有相当多彩的面貌,在感受力上也是各有不同,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因此在技法上也可以有一些新的变化,捕捉这些感受,用你恰当的语言、方式,形式。活学活用,大胆借鉴。使得工笔画更具写意的感觉。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版纳行》

关键词

意象 写实 虚染 创造性 借鉴 形式语言

正文

首先,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来审视绘画,或者说,以一个空白的脑子来看画画。如果一幅画画的很生动,就会使人驻足欣赏,就会产生视觉上的享受。现在的印刷技术很好,我们不用看到原作也可以欣赏大量的古代绘画,经典之作,和西方大量的油画,素描。伴随着这一文明的进步,更多的古代瑰宝可以展现在每一个人的眼前,并不是像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看到。就像机器大生产了一样,以前只有少数人可以接触的东西,一下子,大多数人都可以接触到,就像手机,以前叫大哥大,现在大家都有了,这样,有更多的人会对这一事物产生观念,产生认识,而且好在这种认识很放松,因为其不再是什么珍奇珠宝,这样的认识就比较客观贴切,不会有之前的一个概念束缚脑子。我想,这样,一个直观的感受会是真切的,无论这个人学没学过画画,有时没学过的反而更好,不概念,更直觉。

可能,让一个不懂画画的人看这些悠久的古代经典画作,他会觉得好,可能也说不上来哪里好,反正就是觉得画面很舒服,很好看。其实有一点,那就是生动。比如敦煌壁画的剥落感,八大的寥寥几笔,黄宾虹勾勒的山水稿子,徐渭的墨荷,石涛的山水,等等,还包括一些雕塑,书法,都让人看起来很生动。我觉得广义的说,绘画的写意性就是气韵生动,或者就是生动。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踏雪》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

历代画家对“意”都有精辟之论,当代的各家各派亦不乏自己的见解。意的含义深奥又广泛,画家追求意,就要拼接自己的才能,到生活中去体验人生、认识人生,从而使自己的情思化为“意”。画家的品格、胸襟、气质、素养、情感只有熔铸于现实,才可以丰富“意”的内涵。 用一句齐白石的话来概括写意性就是:“似与不似之间”。

写意性所阐述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用一句古话来表述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就是说自然事物作为个人体悟的客观对象,从而表达心中之意。八大的花鸟,郑板桥的竹子,徐渭的荷花等等,都是如此。

山水花鸟画的表意是很自然的,有笔墨情趣凝结在当中。同样人物画也离不开笔墨的表现,但是有造型的问题就限制了笔墨尽情的发挥,这就有一个意象造型的问题。就像意笔写生的写实,它可能不是自然物象的真实,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层面的写实,对形象进行一些主观处理,比如强调,提炼等等,从而用中国画的工具擅长的技法去表现。

中国工笔画历史非常悠久,是先于写意画出现的,传统工笔画的盛世是唐代,工笔人物画是当时的主流画种,多以帝王,王室,和佛教道教题材为主。其面貌是一种工整,缜密,写实的风格。可以说带有一些绘画为贵族服务的色彩,并且当时的写意画还没有兴起。在经历了唐代的繁荣、步入宋以后,花鸟画和山水画开始兴起,后来又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走入了沉寂。虽然工笔的技法是工整的,但是它内在的精神是和写意画一样的,都要传达意象精神。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凝视》

二 当代工笔画的写意性

中国画的发展自从与西方写实绘画“碰撞”之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人物画方面,自徐悲鸿把西方素描引入并且改造中国画以来,造型观基本上是完全改变了,写生成了造型的基础。从而,现代性写实性的人物画发展而来,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如此。那么,作为工笔人物画而言,新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工笔这个画种面貌比较工整,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法,但是这套技法对于写实的表现,或多或少的有些词不达意的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写生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以虚代实(代替),虚实相生。而传统的方法是一种勾染分明的,面面俱到的方法,画起人物画来就容易板。方法摆在那里,人用起来是活的,有些技法完全可以有创造性的去改变。根据自己的意图来作画,不要被预先设定好的一个程式套牢。《论语》里提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认为,“变通” 是智慧里面很高的一个层次。如果我们学习一个技法,理解这个技法能够做到通透,那么这就达到了学习的一个很高的境界。面对写生的时候,模特是不一样的,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让感觉牵引着,去用适当的技法,要做到“立”之后而可以“权”(权变)。好的技法都是在强烈的主观意志下探索创作出来的,不要束缚于单一的技法,更何况,传统的这套方法掌握起来并不难。在做画的过程中,脑、眼、手三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活的思维。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技法最终是要服务于我们创作出具有时代审美品格的作品来的。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途中》

(一)形的写实与写意

从素描介入以来,把人物画从主观表意更多的拉回到客观的再现性上来。对人物画来讲,就是写实注入了。但是我想,写实也自身是很好的,它与写意两者在很多地方是统一的,这两者并不冲突。

形是基础,写实与写意是合在一起的,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对立。好的写实作品传神了,也就写意了,没有感受的写实不是好的写实。同样,一幅比较表现的作品同样能看出它内在的写实精神,如果完全脱开了写实,那么规则就变了,这里也就无从用写实的规则衡量它的好坏了。

其实中国画的“意”固然存在,但是我们不能把写实的形与之对立起来,好像写实就不写意了。其实这是对写实艺术偏颇的理解。写实里面存在着充分的写意:难道委拉斯贵支画的《英诺森十世》不写意吗,不传神吗?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的动态,表情,不写意吗,不传神吗?还有蒋兆和的《阿Q像》、《流民图》等等,写实不是机械的照搬,而是有感受的表现,刻画,它的内在精神是跟写意不冲突的。落实到形上,写实的形,其实也是有处理的形,里面加进了作者的感受,情思,修养,品格,这本身就是带有意象性的。还有大形小形,圆形方形的几何形,各种形的搭配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形式美感,有意象性的感觉。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晴空》

(二)技法的突破

工笔画是在写实主义精神注入后,固有的程式会阻碍新的观察和新的表现。中西追求的是两个方向,存在着很大不同。所以,传统技法的突破是必要的。具体的说来,从起稿,构图,勾线,染色,画面处理,观念都应有相应的变化。当代工笔画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并且有着很好的运用。

1 突破程式 淡化用线

在这几年的绘画的过程中,发现素描稿子的感觉一旦铺到正稿上,就出不来了。

我觉得:素描稿子是素描的,是客观的。一张纯白描的稿子也是素描的。但是,把稿子拷贝画工笔正稿的时候,毛笔拷贝下来的线稿就不再是素描了,在那一个时刻,稿子里面的素描关系全丢了,要把关系画出来,还要靠染,只有单线有的时候是乏力的。

所谓线条,有三种类型:轮廓线,内部结构线,主观表现线,在素描里面,三种线的面貌可以有很大差别,但是落实到工笔里面,那就只有用勾线笔勾出的单线了。然而这种单线在表现细致周到的形体是不够的。并且,我们分析一下线条:形体各个面在转折或明显过渡时形成的边,是物象的边。从客观而言,这种线是不存在的。在传统的国画里面,不牵扯的写实素描,它的技法很完善了。但是,当代人物画不一样了。我觉得要看出发点是什么,如果从写实考虑,那么一定不能脑子里先装着程式,先装着线。因为我个人的感受,像工笔程式下画出的写实画总会和西方的写实作品差了一大截,对人物的刻画容易概念,表面,不深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是否中体西用的问题,我觉得是人物画大的范畴里的问题,无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都应该对人物表现做到入木三分。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向日黄》

2 虚染和不染

客观的说,传统工笔画的方法,是以低染为主的,但是这种方法缺乏素描的节奏关系。我们不可能用这一种方法画复杂的物象。如果只有这一种方法,就算加上那么一些高染也是不充分的,难以言尽的感觉。所以我们要摸索一些新的合适的染法。虚染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低染容易板,点染容易碎。

工笔画的太实的话,能形成一定的形式感。但是,它面貌太单一,容易形成套路。然而处理画面是要有实有虚,有质感的变化,要符合客观物象的节奏。然而全部勾线低染,两块颜色截然分开,那就只能靠颜色的形,明度和色相拉开,那显然是不够的,是不能深入刻画的。虚染有两个方面,第一,它突破了传统技法然的太实的特点,使画面更加松动,不一定是按照线所围成的图形染,可以染出去,也可以染不到。线与色是相生的,既不是线过于出跳,也不是颜色把线没过。第二,在刻画细节的时候,极可能的做到虚实相生,这样就体现了虚染的长处,有的地方可以不勾线,直接染出来,有的地方线只是起一个定位置的作用,画起来还要靠染。

不染:这里的不染是指不用水笔把颜色晕开,就直接拿色或者墨来画,当然,要用很淡的墨或者色来画。在工笔上色的过程中,由浅到深,其实、前几遍的分染是做标记用的,尤其是形象的刻画,一开始要把形体关系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如果用色太重,水笔晕不开,而且容易画错,不容易改。用色太淡,用水笔晕开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留不下标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就用淡一些的色或者墨来直接染,也不用水笔荡开,其实这样也不会留下笔痕,还能留下了标记,按照逐步的深入,画面的节奏也随之呈现出来。同时这样画也使画面更生动,增加写意性的感觉。

染法其实有多种多样,脑子里面不应该装着太重的程式,比如不敢用重颜色分染,不敢染出去等等。染色的时候应想到起稿子的时候模特的感觉,始终把这第一感觉记住,让感觉去牵引着你怎么染色。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斜》

(三)写意性有时就是创造性

写意性就是意想不到,就像刘谦的魔术一样,不是一变二,二变三,而是一变十,十变一万…… 往往程式是束缚思想的,但是我们往往在程式中麻木了大脑。其实周杰伦的歌里面就有很多新鲜的东西,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还有这样的音乐, 很有意思…… 比如他说不清歌词,甚至把一些比较稀奇的声音和我们很熟悉但又意想不到的声音加进去。用一句话来概括写意性的的创造性就是:在我们的创作中求变。但是突破和限制是一个矛盾体。一味的求变可能会失去根基。但是寻求变化,或者说是画出些“不一样”,画出些新意来是很有意义的,它的作用夸张的讲,有时就像革命。因为我们太习惯于有一个定式套住我们的思想,而且时间越长,越麻木。我觉得:新东西的出现,靠“碰”。而考验我们的,是“留”。看我们能不能对新的东西有宽容性,能不能发现新事物的好的地方,能不能对新的东西总结,生发出新的技法来。

无知者无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如果把不知“程式”当做一种无知的话,反倒是好事,这样新的东西就少有阻力,官方的话就是创新意识强,其实是面对的都是新的,阻力起不到作用。

这点用在创作上是很有好处的,在创作中不断发现乐趣,而且不断总结,不断的改正,也不断的肯定自己,同时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风格也是会不断变化的。而且这样也锻炼了观察力,对变化的东西注重了,自己对视觉的东西就更加敏感了,也培养了平时观察的艺术性,也就是发现艺术的能力。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人物写生 35×76cm 2007年

三 借鉴

(一)借鉴与学习

我想,技法的创新凭空想是局限的,需要受到一些启发,那么就需要借鉴。借鉴说白了就是学习。

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以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融合到自己的绘画风格里面,是一种吸收。而另外一种,就是直接照搬。其实第二种可能会有些生硬,但是它对技法的突破是有力度的。当然能不能成功姑且不说,但是这样会使自己的面貌立马不一样。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要有选择的借鉴,就像现在的信息时代,从以前的信息闭塞到信息大量的涌现,其实这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当因特网出现,并且伴随着网络搜索,答疑功能的出现,庞大的信息瞬间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曾想当然的认为网络的巨大能量可以大大助推社会每一个人的力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庞大的信息有时候等于没有信息。还得具有在信息面前的选择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可不简单,需要学习,需要有知识,还需要能力。面对庞大的信息,我们的取舍能力,有选择的接受最有效的信息是很重要的。这个能力是要花力气去锻炼的。在绘画里,这就是要具有高审美品格和审美判断力。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人物写生2 2007年

(二)寻找形式语言

具象艺术也离不开形式语言,具象艺术很可贵的一点是它里面含有抽象美的元素,比如说形,形的组合,形的节奏,色彩,色彩本身的美感,笔触,线条,色彩的份量等等,有些是具体的,能有触动的美感,有些,在大效果上,就是形式。人们对形式的追求是一直是存在的,这个在艺术领域里面不仅仅是绘画才这样,音乐,舞蹈,电影等等,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形式。然而就自然规律而言,人们对持续的一种形式会产生视觉疲备和厌烦感,所以形式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这不是指的个人的形式变化,当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一个主导形式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时,人们开始厌倦了这种形式的时候,新的形式也就一定会出现,来满足新的需要。就像十九世纪印象派满足了广大中产阶级的审美需求那样。我们学习绘画的人应当作为时代视觉艺术的瞭望者,并且敢于大胆革新,现在创作出来的小众艺术,就有可能是将来的大众艺术。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自己可能也会对固有的形式,也就是传统工笔画的技法产生一定的疲惫感,当然传统的技法是很完善的,也有很经典的作品能让我们细细品味。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技法往往会比较单一,有受束缚感。反而一些有所不同的技法可能会使学习变的更有意思。同时也能提高对绘画的乐趣,开拓创造力。那么开拓创造力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比如说:绢本工笔是一种类型,古代壁画的工笔另外一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洗刷,古代墙壁上的剥落感使得原来的壁画更有艺术魅力,比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新疆的一些石窟壁画等等。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壁画中的效果拿到绢本画中,去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感来。中世纪的油画的样式,印象派的松动感同样可以借鉴。总之,能打动我们视觉元素我们都可以大胆的借鉴,来丰富我们的面貌。

艺评名师张小磊——工笔画的写意性

《戈壁滩上的军乐队》

总之,概括写意性的话那就是画画的时候要“活”,要灵活,避免概念,套路,同时还要有不错的造型能力,良好的基本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