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昵称2040955 2015-08-26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是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怎样使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尽快适应,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课前预习。要针对性的去听课,因为高中课堂的难度和容量远比初中大,所以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另外,在预习中发现的未掌握好的旧知识还可以进行补缺,从而使听课过程中的困难减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听课要专心。耳到:做好准备学习本节课,听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如何引导探索和思考,如何总结归纳,同时还要听听同学们的问答,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启发。手到:在听、说、想、看的基础上把要点记录做好,特别要规范化解题步骤。口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和参与讨论,从而使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眼到:专心听课的同时还要看教师的动作、手势和表情,从而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看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板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心到: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用心思考,分析教师是怎样解决疑难、抓住重点的。

      第三,课后要进行复习和小结。包括章节小结、单元小结、单元复习和课下及时复习。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的进行新型题和开放题训练

      只有先把题意理解清楚,才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可以进一步对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运用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近些年,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创造能力,具备更高的数学素质,在高考中一些新开放题、背景题的出现就是这一点的体现,更加注重考查能力了。新背景题的背景较为新颖,给学生在理解题意及选择解题方法上增添了很多麻烦,造成了较高的失分率;开放题的特点是没有确定的结论或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的进行新型题和开放题的训练,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对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应用题的前提。高考时所考查的并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而是由命题者对实际生活中的原始问题进行了设计和加工,而且每个应用题都具有其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应用题的教学引起重视,而且还需要针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对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对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合理运用,进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概括和领悟

      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数学思想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层次,它属于思维的范畴,是一种数学意识,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蕴涵着,用于认识,处理与解决数学问题。而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数学方法,数学方法能够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它具有可操作性和模式化的特征。只有把数学思想与方法领悟透彻,才能把别人的和书本上的知识技巧变为自己的能力;只有概括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才可以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得心应手。

      (5)将新教材中的“思考”和“探索”吃透 

      新、旧教材中较为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新教材中的“思考”和“探索”。新教材中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探索以及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加深。要争取尽量多的在教学中去对“思考”和“探索”进行设计,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6)注重对新教材内涵的挖掘

      通过研究新教材可以使教师改变脑海中原有的模式,打破旧框框,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策略、新方法,使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把教材吃透,精心将课本中的典型题目选择出来,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努力的创设出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新颖,对学生进行激发使其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猜想、探索、发现和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经受层次不同的思维训练,亲身体验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将较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进而激发学生产生进取心。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尝试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实践,总结,创新和完善,使课堂教学有效化,采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