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

 江山携手 2015-08-27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

 

提醒1——托物(人)言志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托物言志型及咏史型的古诗,其所涉及的情感一般分为两个方面,表面上看,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叹,而实际上往往表达自身的某种情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这样,才能确保拿住全分。

         示例l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  从表层(梅花)及深层(自身)组织答案。

  

 

    示例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在该词写周瑜,抒发了什么感情?

    点拨  从表层(对周瑜)及深层(自身)两方面作答。

 

   

提醒2——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具体而言,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案

   

提醒3——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题:“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部分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一概括意境特点一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示例1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示例2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点拨  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提醒4——语言鉴赏题要答三步

    有这样的问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回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点拨   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提醒5——关键宇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有这样的问题:“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

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两步来回答:(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点拨   从主旨与结构两方面作答。

答案  

 

 

    提醒6——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分三步作答

    常常见到这样的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问: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要分三步(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点拨   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