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晓群:藏 书

 阡陌躬耕 2015-08-27


藏 书

□ 俞晓群

        二十年前研习术数,读到天地之数,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再与五行相结合,即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云云。由此转生出一些神秘意义。

        有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即取意于此。它由“天一”而联系到“生水”。书最怕火,有了水,就可以辟火。深一步,天一阁的房屋开间也取“六开间”,以应“地六成之”之义。按照常理,这是违背传统的。一般古建筑都是奇数开间,即以五、七和九开间为规则。取义于奇数对应天,而天对应“阳”,俗称“阳宅”,正是此意。天一阁主人为了书的安全,天地对应,阴阳互换,包含“水克火”的道理。清代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书成后修建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澜、文汇、文淙七阁,均仿天一阁六开间,名字都取带“三点水”的字。

        自古以来,图书有官藏与私藏之分,两者分占天下,各有利弊。官藏由来已久,藏书的力度大,秘而不宣的力度大,毁书的力度更大。一个政治至上,一个改朝换代,藏书都要遭殃。最有名的如“秦火之厄”,即使清代修《四库全书》,面上是藏书之举,实际上却是毁书之最,许多书都难逃厄运。

        私家就不同了,越遭查禁的书,他们越要收藏。汉武帝时期,国家“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于是下令征集天下图书,对象是民间私藏,结果“百年之内,书积如丘山”。最有名的故事如“孔壁遗经”,人们在孔子故宅墙内,得到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著作,悉数交给国家。试想如果没有民间私藏,历经“秦火之厄”后,中国典籍该如何再现呢?

        近百年私藏典范,如张元济先生有学识,有理想,他建涵芬楼,将自藏图书移入,后扩大为东方图书馆。当然,私藏的负面实例也不少。像陆心源先生创建皕宋楼,以“四大藏书楼”之一著称。他死后家道中落,后人以极低价格,将十五万卷藏书,全部售予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静嘉堂文库因此成为国际汉学重镇,其中有十八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富”,皕宋楼宋元版藏书,就占到十六部!

        我做出版,最喜欢从旧书中淘取财富和灵感。比如整理出版“民国童书”系列,我们主要按照两个渠道找书,首先是“官藏”图书馆,相对而言,上海图书馆收藏最好,最丰富,服务也最好。但我们找到的数千种民国童书,有一大半是在私人手中得到的。

        多年与书打交道,我家中藏书也不少。三年前到北京来工作,拉来许多书。图书上架那天,几个搬运工帮忙。一位年轻人没见过带函套的线装书,大呼:“把那本别着大牙签的书拿来”。还有一位魏师傅年龄较大,他累坏了,一面搬一面骂:“这些书呆子啊,搞这么多书,想干什么?”干完活,我请魏师傅喝啤酒。他趁着酒劲儿,拿起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对我说:“我不识几个字,就认识这本我本家的书,送给我吧!”我定神一看,竟然是《二十四史》中的《魏书》!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甘肃日报第1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