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联兰亭奖,写得果真妙!曾锦溪《桃花源记》

 偷闲翁 2015-08-27

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为兰亭奖新媒展题字


“锦溪幼好学而立身从教,为八零后之耐得寂寞者,稳根脚更宜登攀。又东洲为书,根基如铸而中锋若钢,撼动不得。他自家可飞花散露,八面风起,任人左右冲突亦难影动其一。概因腹藏经纶而神气淡然,所谓蕴藉而成。”

-王学岭(中国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关于增锦溪

增锦溪,男,1987年5月生于福建省平和崎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国学班成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2泉州市年度文化人物,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赛中9次获奖、20余次入展,书法专题刊登于《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


作品获奖/入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翁同龢”书法奖最高奖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最高奖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作品展最高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最高奖

第四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年度十佳

“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书法双年展金奖

“墨舞中原”全国第二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

漳州人民政府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全国第十、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鸿篇巨制”当代百位名家书写美丽中国书法提名展

“翰墨纵横”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

4届 兰亭奖颁奖词

曾锦溪曾接受专业系统化书法学习,他崇尚古法,主张率意自如、不计工拙、不求经营的书写精神。《东坡信札二则》以抄录苏东坡书简为创作内容,创作过程恰与苏公论书“无意于佳乃佳”相吻合,笔致圆浑、节奏郎畅,追摹古韵并不断融会为个人的书写本能也成为曾锦溪书法作品的内蕴表现。

5届 兰亭奖颁奖词

曾锦溪行书作品气象雍容,笔势凌厉,拙朴自然。姿态拔俗,在宗法颜真卿、何绍基的基础上,熔铸了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不囿时风。作为一名80后青年书家,创作锐意进取,学古深刻静穆,心态稳定朴实,从其身上,喜见当代书法绵延不绝,后生可畏。


增锦溪行书《桃花源记》

建议将手机横置欣赏



《春江新晴是绿波—观曾锦溪书作》

王学岭(中国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观锦溪弟书作,清健如波而两岸絮花弥飞,新风扑面。锦溪学何东洲、李北海,颇得其笔。东洲于北海、鲁公二家尤为著力,转形易势,跌宕而成。


何书以“蓄”为要。蓄之以文,蓄之以中,蓄之以回。蓄之文者,东洲书香世家,北海风采《文选》,鲁公富学儒经,皆文、书并重。吾辈于今日虽不能专读书而不问世事,却常应随世事而修学治问。字若书艺之园圃,则文即书法之根芽,文丰书茂,是以学养书之理。




锦溪幼好学而立身从教,为八零后之耐得寂寞者,稳根脚更宜登攀。又东洲为书,根基如铸而中锋若钢,撼动不得。他自家可飞花散露,八面风起,任人左右冲突亦难影动其一。概因腹藏经纶而神气淡然,所谓蕴藉而成。此即何东洲善蓄之壁垒,愈坚而愈著,愈简而愈勃。蓄以回者,因风而叠澜,集藻而出颖,广收深取,务要沈着劲栗,游动朴实,是以书法道之理。朴茂并修,书作无处不天然。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学此一脉气象勿怕疊蕩,摇曳生姿是其趣,清新风发是其意。锦溪弟习书岁久,于技于艺,约是多有深思、多有积累。余每见书法人精勤秉志,则赞叹并祝愿,耐得轻寒梅雪,作得春暖流觞,书苑多少纹华可待。兰亭非是水流去,而是时时润芬芳,常望且常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