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书法作品怎样才能斩获兰亭奖二等奖? 不难!你只需要三大法宝。 哪三大法宝? 剪刀!浆糊!临摹! 怎么可能呢? 不但可能,而且完全可以梦想成真。 有成功案例吗? 当然,不但获得兰亭奖二等奖,还能让原材料物尽其用,买一送一,重新剪辑拼接临摹,顺便拿下个中书协挂名国展的最高奖。 请举例。 那我们就以最年轻中书协理事、多次兰亭奖获奖书法家、书坛新贵曾锦溪先生为例。包括其四届兰亭奖二等奖作品《东坡信札二则》、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最高奖作品《东坡书信二则》。请注意作品题目:信札,就是书信。 【曾锦溪四届兰亭奖二等奖作品】 【首届王羲之奖最高奖作品?】 上面这两件作品的原材料,就是下面这件清代何绍基的行书四条屏: 【何绍基四条屏】 关于何绍基这件作品,陆明君先生曾有文章介绍。原文刊载于上海《书法》杂志2001年01期。 题为《胸次广博天所开 万花飞舞毫端来——介绍一件新发现的何绍基行书作品》。文忠介绍了这件名为《赠篴舟行书四屏》的作品的情况: 《赠篴舟行书四屏》,清·何绍基书.纸本.四条屏,各170×51.5厘米。书于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时年四十四岁。私人藏品。 文章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何绍基作为清代碑学书法的一位大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颂。但是今人往往囿于前贤的评骘,只注重他晚期的代表性作品,很少涉猎他的前期作品,或是因为其前期存世之作确实稀少,而带来了研究的阙如。【正式因为如此,一些抄袭剽窃者看到了空间和机遇】 【以上三图为陆明君先生文章】 关于这两件作品拼接抄袭临摹的几个问题: 一、内容来源 1、何绍基抄录的确实是苏轼的信札,选自 集部《东坡全集》宋.苏轼卷。 2、何绍基的四条屏来自苏轼的三件信札,不是二件,所以曾锦溪剪辑、拼凑之后署名《苏轼信札“二则”》、《苏轼书信“二则”》,都是荒谬的。 3、何绍基在抄录苏轼信札的过程中,有节选、有遗漏、有错误,曾锦溪一一照抄,毫无区别,实属抄袭临摹无疑。 4、无论是四届兰亭奖也好,首届王羲之奖也好,抄袭、临摹作品入展都不可以,遑论获奖。 5、苏轼的三则信札原文内容如下: 【与司马温公札】 某再启(何绍基省略此三字,直接抄录正文):《超然》之作,不惟不肖托附以为宠,遂使东方陋州,为不朽之盛事,然所以奖与则过矣。久不见公新文,忽领《独乐园记》,诵味不已,辄不自揆,作一诗,聊发(何绍基此处遗漏“一”字,曾锦溪亦然)笑耳。彭城佳山水,鱼蟹侔江湖,(争讼寂然——何绍基此处遗漏此4字,曾锦溪亦然),盗贼衰少,聊可藏拙。但朋游阔远,舍弟非久赴任,益岑寂也。 【与范蜀公札】 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复上问,不谓高怀超然,不屑世故,坚卧莫致,有识怅惘。然孤风凛然,足以下激颓靡,虽非“赫赫”(何绍基错录为“落落”,曾锦溪亦然)可指之功,其于二圣忠厚之治,所补多矣。比日履兹寒凝,台候何如,未(何绍基错录为“末”字,曾锦溪亦然)由瞻奉,伏冀万万为国自重。 【与范蜀公札】 承别纸示谕:“曲蘖(此处曾锦溪改为“木薯”,麴糵, 音[qǔ niè] ,指的是发霉发芽的谷粒。)有毒,平地生出醉乡;土偶作祟,眼前妄见佛国。”公欲哀而救之,问所以救者。小子何人,固不敢不对。公方立仁义以为城池,操诗书以为干,则舟中之人,尽为敌国,虽公盛德,小子亦未知胜负所在。愿公宴坐静室,常作是念,当观彼能惑之性,安所从生,(何绍基录至此处,并未录完,曾锦溪的“苏轼信札二则”也从未往后抄录哪怕一句)又观公欲救之心,作何形段。此犹不立,彼复何依,虽黄面瞿昙,亦须敛衽,而况学之者耶!聊复信笔,以发公千里一笑而已。 二、曾的造假手段 1、获取稀缺(或者至少很难为常人所关注)书法材料; 2、打乱、剪辑、拼凑新内容; 3、临摹全文、署名投展。 三、长安居在文章中定性曾为“惯偷”,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请看时间轴: 1、四届兰亭奖是2012年上半年征稿,12月公示获奖名单的。曾锦溪抄袭临摹投展,获得二等奖。 2、山东省书协官方网站资料显示,首届王羲之奖是2012年上半年在山东济南评审的,山东书协承办,顾亚龙主席当时是监审委员会副主任(这些抄袭者也真是,你们多年如一日,盯着山东书协和顾亚龙主席坑,这样好吗?这样不好)。曾锦溪抄袭临摹投展,成为20名获奖作者之一。 3、王道友、楚君的三首诗创作于2018年。2019年至2020年间,曾锦溪剽窃内容,写成了作品,署名《自作诗三首》(顺序与七届兰亭奖三首诗的顺序不同)。 4、2021年1月,曾锦溪光荣当选八届中书协理事,是最年轻的理事。我们必须点个赞,干得漂亮! 5、2021年3月22日,七届兰亭奖获奖名单公布,曾锦溪作品入选兰亭奖。4月,兰亭奖在绍兴开幕,所有作品真正“公示”了,问题不少。曾锦溪“自作诗”内容抄袭的问题,近日持续曝光。 放图,对比一下,大家自己看: 上面2图的三个部分,构成了曾锦溪的四届兰亭奖二等奖作品 上面2图标注部分,依序拼接,构成了曾锦溪王羲之奖获奖作品 【以下是局部分析对比】 转自“王十三少”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