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脾虚湿盛,寒症: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 脾胃湿热,热症: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 不同点: 脾虚湿盛症: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大便不臭。 脾胃湿热症: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臭,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脾虚湿盛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与寒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太阴寒湿证; 胖人多痰湿,多气虚。这个是湿性体质决定的,你可以适当吃点中药减肥,决明子,荷叶,生山楂,泽泻,蒸首乌,冬瓜皮,皂刺,莱菔子,白芥子,大腹皮,丹参等量各10g左右,坚持一个月先。主要是清脂利湿减肥的。平时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8分饱,不要吃完马上就睡觉。三餐基本有规律,如此下来就可以减了。 而脾虚湿热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与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中焦湿热证,脾经湿热证。 1,从排便鉴别:前者便溏即可,而后者兼有不爽,里急后重之感 湿热多为脾湿胃热属脾胃不合。通常症状有,浮肿、出血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寒湿在湿邪为患的基础上,还表现为形寒畏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无汗这些,寒湿可用藿香正气散, 热湿的状况舌是苔厚、多、微黄,舌暗红,脉滑。假如是寒湿症状较为反之,假如是寒湿,可以服用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是健脾除湿的中成药物。平时可以多吃些薏米或者莲子,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效果。 湿邪是有分寒热两种征象,湿热的话主要有口渴咽干,便秘,身热,舌苔黄,而寒湿则有四肢不温,口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等症状, 通常的湿热还是属于有热的症状,舌苔黄腻。寒湿的症状还是属于舌苔白腻,而没有黄的症状的,因此还是不一样的,湿热试试盐酸小檗碱片,平胃散加黄芩黄连,寒湿试试平胃散加减即可。 中医的湿证应当主要是健脾,中医觉得脾虚是引起湿证的病因,唯有健脾才能利湿。 是寒湿还是湿热,通常看舌苔黄不黄,脉数不数乱来鉴别,你主要是什么症状,典型的表现就是寒湿的舌苔是白色、湿润、厚腻的,小便黄色,大便不臭。而热湿舌苔是黄厚腻的,小便黄色,大便臭,寒湿应当用散寒化湿的药,推荐你使用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和健脾丸一起服用的。 脾虚湿盛食疗方: 【白果黄芪乌鸡汤】配方: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制法: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用法: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配方:白扁豆、山药各20克。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配方: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制法: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早晚食用,连用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