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罗应添坚持传统手工酒饼制作 传承传统酿酒工艺

 网的堂 2015-08-28

罗应添做的酒饼不像饼,而是像丸子。 记者魏云鹤 摄

  客家米酒醇厚香甜,很多人都熟悉而且喜欢喝。如今随着米酒生产的工业化,过去酿酒必须用的酵母(俗称酒饼)已鲜为人知。在龙门县龙江镇路溪社区,却还有一位名叫罗应添的酒饼师傅。近日上午,《惠州日报》记者前往路溪,探访了手工酒饼的传统制作工艺。

  上山采树叶加工,半夜起来查看发酵情况

  路溪社区区前路,老街边上一间简陋的老房子,那就是罗应添的家,同时也是他的酒饼作坊。房子天台上竹筛里晒着酒饼,墙角里堆放着已做好的酒饼。

  亲眼看到了才知,所谓酒饼其实并不是饼状,而是一粒一粒的球形,大小和形状都颇像肉丸。罗应添笑着说,酒饼过去也许真是饼状的,因为饼容易破碎,才改成了丸子形。

  在传统的酿酒工艺中,酒饼可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它能神奇地把糯米变成香甜的美酒。而这种拥有“魔法”的酒饼,其原料却很普通。

  在罗应添家的二楼,堆着几大捆酒饼干叶。罗应添说,酒饼正是用这些酒饼叶做的。酒饼的制作工艺没啥高新技术却也不简单。从山上把这种叶子采摘回来,晒干后进行粉碎,然后加米粉、山泉水按比例混合,反复搓揉成面团,一个个捏成圆形后,还要经过3天3夜的发酵和3天的暴晒。

  罗应添说,酒饼质量的好坏,最紧要、最难的就是控制好材料配比和发酵。尤其是发酵环节,温度、湿度都得恰到好处,高了低了都不行。睡到半夜都得起来,到发酵房查看情况。

  妻将祖传手艺教丈夫,农忙时种地闲时做酒饼

  罗应添已年过五旬,从事传统酒饼制作30年了,他做酒饼的技术则是从妻子那里学来的。妻子继承了祖传手艺,成家之后跟丈夫农忙时种地,农闲季节就做酒饼赚些零花钱。

  过去制作酒饼,从头到尾全靠双手。现在粉碎树叶和磨米粉有了机器,其他环节则依旧靠手工。因为要耗费很多手工,所以做不快,生产成本也降不下来。每公斤酒饼的成本价6元多,酒饼的批发价每公斤才12元,夫妻俩一个月才能做酒饼250公斤,算下来只能赚1000多元,仅够家庭的日常开销。

  由于效益不好,人们都不再做酒饼了,整个龙江镇就罗应添还坚守着这个老行当。罗应添说,几十年来做惯了,他还是舍不得掉丢这门老手艺。除了心头难舍的情感,那些钟爱传统酿酒的人们也给了罗应添夫妇坚持做下去的理由。各类工业酒泛滥市场后,越来越多人又回归传统,追求传统工艺所酿米酒的特色风味,手工酒饼因此再次吃香起来。

  罗应添夫妇做手工酒饼,生产效率很难提高,销售却从不用愁。罗应添制作的酒饼,不需自己挑出去卖,连深圳、东莞都有客人慕名找来要货。“用这种手工酒饼酿的米酒,出酒率比工厂产的酒曲稍差一些,但酒的味道更醇香,而且喝多了不会上头。”一直坚持用老方法自酿米酒喝的路溪居民陈阿婆说。(记者罗孝宗 实习生张 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