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 | 致敬老兵 铭记历史影展(六) (抗战英雄)

 厨人 2015-08-28

抗战 | 致敬老兵 铭记历史影展(六)


 今年4月起,华商报社多名记者辗转陕南、陕北和关中各地,在全省找到了100多名目前在的抗战老兵,记者逐一到这些抗战老兵的家中,听他们回忆当年的经历,口述珍贵的历史。

华商报记者不仅为这些英雄们留存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更为世人记录下了宝贵的历史。他们是千千万万抗战老兵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也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 《致敬老兵 铭记历史》影展8月15日--9月3日在西安城墙南门段展览)



刘春锁出生年月:1928年3月籍贯:河北衡水市 [所属部队及职务] 10军28师 [服务期限] 1946.10-1982.12 [主要参加战役和经历] 18岁之前参加过儿童团。 1946.10参军在10军28师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教导员。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蔡家玉出生于1923年8月,陕西岐山人。 1944年10月,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在杨虎城38军17师49团三营机枪连。记忆最深的就是1945年春季,在河南洛宁县重阳镇和日本人打了一天一夜,伤亡极大。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曹鸿斌服役期限:1943年至1945年 1927年出生于河南。现居住在周至县农村。 1943年参抗日青年军,由美国人训练,装备也是美式装备,很先进。从成都坐飞机赴印度参战,老人印象中“印度的牛肉罐头很好吃,还有就是印度的树上挂着不少的佛像。” 抗战胜利后赴香港遣返战俘。1945年 后从上海返回老家。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董志立服役期限:1938年至1945年 1925年11月出生于陕西长安马王村 1938年由二哥董志英带着去参军,参加国民革命军地38军,任通讯员和警卫员。曾在河南巩县、新安、韩城与日军战斗。抗战胜利后回家务农。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窦希仁 1921年7月12日出生于长安斗门镇冯三村 一儿两女 1938年参军,参军后在安徽芜湖和湖南训练,编入汽车交通兵二团战边教育营9连。后来给长官开车。 “当时参军是响应号召,十万青年从军。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郭希增服役期限:1942年10月至1989年11月 1930年12月出生于山西沁源,1942年10月入伍,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任太岳军区医院一师看护班长,参加过围困沁源日军斗争,荣立大功一次。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侯定一原名侯克智服役期限:1943年至1945年 1930年农历五月出生于陕西周至人,3儿3女。38军35师103团卫生队卫生员卫生兵, 1943年在河南广武县入伍,14岁卫生队服役,从事卫生员工作。参军后随部队去了河南郑州附近的广武县,洛阳以东的偃师。1943年部队在邙山以北和日军对峙,有过炮战,时间是夏季时分。1945年春,围剿消灭日伪皇军司令贾世勋带伪军1000余人。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靳惠胜 1923年出生于西安市长安。1940年当兵,国民革命军第八战区兰州48师朱绍良手下机枪手。在皋兰山驻防,曾击落日本飞机一架。后在甘肃民勤驻防,任中尉书记官。后又奉命调防新疆,在哈密、乌鲁木齐一线。1946年退伍回家,解放后在教育战线工作。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刘丰西服役期限:1944年1948年 1924年生于西安灞桥区洪庆人。国民革命军荣誉第二师步兵。 1944年在陕西渭南入伍,训练之后被空运到越南参战。在越南打了两三次战役后,小日本就投降了,左手臂有轻微枪伤,是被弹片擦过去的。 1945年抗战胜利后,荣誉2师在越南接受鬼子投降,并在团长家中当侍卫。1948年回家务农。 一辈子只出过这一次国,就是越南。坐过两次飞机,也是去越南的的这两次。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刘怀斌原名刘振英) 服役期限:1937年腊月初五至1945年春陕西宜君县人,1920年2月出生,1937年腊月初五被抓丁当兵,在河南、山西一带抗击日寇七年多,参加过江(音)峰、中条山、吉(音)山等战役。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刘学礼服役期限:1941年至1945年 1925年5月22日出生于长安黄粱镇,5个女儿。16军109师326团三营九连。 1941年(16岁)抓壮丁去替哥哥当兵。在河南同日本人打的仗,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家务农。三次差点死亡,一次是日本炮弹落在身旁,炸的土把人半截都埋了,屁股以下全在土里。一次是在守黄河过黄河时,船翻了,7个人只有两个人活了,他是其中一个。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刘益轩服役期限:1928年 1912年5月25日,辽宁辽阳人。 1928年入伍入国民党傅作义部队,16岁去东北大学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岁东北军入关。先去武汉,后抵重庆。在重庆又入重庆军需学校。后在傅作义部军粮局任职。解放后在西安一仓库工作。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罗文田服役期限:1938年1943年 1922年4月22日(阴历)出生于户县秦镇南稻务村, 4儿3女。 1938年参军,在中央十三军,步兵。参加了中条山战斗,1943年回到老家。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田一生服役期限:1940年至1953年又名田毅生 1918年11月7日生于西安,灞桥区田鲍堡人,有4子1女。 1940考入黄埔本校第十七期第一总队学习;1943年,调到新编第七军任参谋,后调任基层,任连长。1943年秋到山西临晋等地与日军作战,1944年调到韩城守卫河防,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西安。 1949年在成都起义。解放后到重庆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1军30师训练科长。 1953年复员回乡。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光生服役期限:1937年1943年 1922年3月12日出生于户县余下镇。老人自述,一到部队先发军衣,徒手训练,后来发的枪是汉阳造步枪。部队开到上海后,他在学兵队留守。后来在湖南岳阳,改为军事队,负责接收伤病员。 1943年退伍,回到了岐山县知道抗战胜利。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三盈服役期限:1944年至1984年 1932年5月出生于陕西淳化县,两儿一女三个孩子。 1942先是去红三团的合作社打杂,1944年入伍,他是替哥哥从军,曾在红三团和警一旅当兵,开始时是司号员,后来做勤务员。 1984年离休。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生才服役期限:1945年6月12日至1983年6月 1930年9月12日出生于陕西延川县人,兄弟6人中,他和哥哥两人当兵(哥哥王生义1940年当兵)。参加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荣获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王生才先是加入儿童团,后来1943年参加赤卫队,参加地方部队,延河巡逻队。后来参加129师385旅警备四团,任团长勤务员。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望德服役期限:1942年1953年 1924年生,汉族,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人。中国青年远征军207师621团二等兵,隶属廖耀湘六十军。 1942年响应致使青年参军的号召参加中美空军学校学习,是中国第一支伞兵,曾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赠“中正剑”一把。其父王子润时南京大学高材生,父子俩都认识仵德厚。解放战争期间后辗转编入30军27师守太原,时任少尉文书,军长黄桥生(后计划起义,事败被杀),师长仵德厚,所以仵德厚认识他。 1949年4月14日太原解放被俘虏,接着参加解放军并参加朝鲜战争,1953年复员回家在县城工作。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彦宏服役期限:1936年冬--1944年春季 1920年生于陕西户县人。部队番号:入伍时还叫17陆军,在教导队4连,作战时候编入17师101团 1936年冬参军后随部队开往河北前线,从保定退到打雪花山了和日本兵打了一仗。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英才服役期限:1940年5月至1980年11月 1923年9月出生于河南镇平。 1940年5月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历任排长、连长、股长、科长、处长、人武部长和安康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平汉、上党、陕川和抗美援朝等战役。荣获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勋章。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竹侠(女)服役期限:1937-1948年 1920年生,汉族,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中央干训团,黄埔军校十五期学员。 1937年(学生时期)考入中央干训团,由武汉到湖南,并在衡山训练。抗战期间,组织民兵运动,宣传抗日思想,上前线慰问将士,期间看管日本战俘。后又分到青海马步芳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在青海女子师范教书,退休后在家养老。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魏茂林服役期限:1942年10月至1982年12月 1927年出生于陕西洋县人。男,一儿二女 1942年10月入伍,在38军任通讯兵。抗战时历任战士、班长。抗战期间长期在河南郑州、河北邯郸等地从事游击战争。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向道云服役期限:1941年阴历正月十七日 至 1945年农历8月 1926年11月13日生于户县玉蝉乡晋侯村 1941年阴历正月十七日,应招国民革命军部队,先在团部翁家庄训练,后调防阿房宫驻防,曾随43军在山西南部恒曲驻防,和日本人战斗。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邢荣善 服役期限:1942年5月至1980年6月 1925年12月1日出生于河南滑县。 1942年5月入入伍,在区小队县大队的独立团,后来调四分区十五团,曾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机炮连连长。日本投降时在江苏,当时在邓小平的部下。 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任战士,在河南参加过开封、清丰、南乐、滑县、辉县等战斗。 1980年6月离休前任陕西省军区后勤部仓库副主任。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许安仁服役期限:1937年至1953年 1922年出生于陕西省周至县小寨子 1937年在周至入伍,属于抓壮丁被从家里抽丁参加队伍,参加过多次战斗。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张家口和日本人打了一仗,损伤极为严重。 2005年周至幸存抗日老战士3人中一员,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薛维轩服役期限:1937年至1949年 1922年生,汉族,西安市户县秦镇人,中央军骑兵第七师20团4连中尉连长。 1937年参加黄埔军校18期陆军骑兵学校。(只办了三期)曾在内蒙自治区(原绥远省)骑兵师,后随部队起义,1949年回家。 1949年回家务农。后从事教育,经常宣讲抗战事迹,教育后人。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杨志宏服役期限:1936年冬至1939年腊月 1918年9月8日生于陕西户县涝店镇。第四集团军96军特务连。 19岁(1936年)冬季入伍,参加过中条山战役。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袁如斌服役期限:1940年至1945年又名袁雄武,1926年生,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大原村。国民革命军38军1师通讯兵。 1940年随其叔父袁景奇(38军管理军需被服库,官职不详)入伍当兵,到洛阳38军留守处。1941初,随38军移防河南,守卫洛阳至郑州段河防,参加虎牢关战役、广武战役、豫中会战和豫西会战。抗战胜利后回家。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定邦服役期限:1944年1947年 1927年生,陕西长安人。青年远征军207师。抗战初年在西安警备旅服役,1944年自发响应国家号召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青年远征军207师。师长罗又伦。部队在备战中准备开赴前线时日本投降,后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随部队到东北,1947年随部队起义,后回老家。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鹏成 1920年出生于陕西彬县。1944年入伍,部队在洛阳与日军作战被击溃,老人曾被日军抓到山东,在日本长官的一处庄园做工,后照看伤员。现有高龄补助300元/月。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生财服役期限:1939年至1949年 1923年5月2日出生于户县余下镇占东村。3女一儿。 1939年参军,在27师重机枪连,17岁上了中条山战役,部队打散后,加入到了阎锡山部队,驻扎在吕梁山。“死的人很多!”“黄河里的浪大的很,要不是老兵喊我,就被冲走了。” 师长叫王俊,张生财身上多处负伤,右小腿,右脚趾都有伤痕。日本投降后,被共产党部队所救,参加刘伯承部队,随十八兵团到四川,当时四川解放,西康省还没解放。1949年退伍。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文彬 1928年11月出生于江苏盱眙。 1944年正月十六参军的,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副教导员、营参谋长、营长、副团长、团长、人武部长、独立师副师长、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莱芜、淮海、渡江和抗美援朝等战役.荣获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 1983年离休。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文杰服役期限:1944年至1954年 1926年生,汉族,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 1944年参军,从驼峰航线去印度,在印度接受训练,第二年五月回到昆明,后入缅甸,克复八莫,歼敌南坎,炮兵勇士,扬威外域。1949年在连云港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伞兵师,后转入河南开封,1954年光荣复员回家耕地,还保留有伞兵训练记录本一个。脚趾有伤,铭刻日寇仇恨,晚年幸福,贤妻作伴,为人耿直,常讲远征军故事,乡邻皆知,广为传播。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张志端服役期限:1933年至1949年 1916年生,汉族,河北省蔚县金家庄人。参加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 1933年入伍(16岁当兵),参加国民革命军29军,先就读军事学校。1933年分至29军143师693团3营12连(军长宋哲元)。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用大刀和日军拼命血染卢沟桥,张家口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曾在战斗中,屁股右边被打伤,右眼打残,现安假眼,头右边有伤。1949年退伍回家务农。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邹彬

服役期限:1943年6月至1983年出生于1929年7月,河北涞源县。 1943年6月入伍。 1942年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不吃军粮,不穿军装,但造地雷埋地雷。1943年参加边二师,穿上了军装,到军分区司令部作机要秘书,收发电报。第一任首长是张培山,第一任司令员是杨成武。历任晋察冀根据地涞源县区小队队员、译电员、机要组长、秘书、科长、处长,延安军分区副政委等职。 1945年1月从区大队抽调到聂荣臻部队,耿飚为直接领导。 1983年离休。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让我们再一次向抗战老兵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