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个性化学习护照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 达芙妮·科勒 现有的教育体系已经岌岌可危了。以美国为例,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的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仅排名第55位,高中毕业率处于第20位,而就读科学和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的学生人数比则处于第27位。 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我们能且应该投入更多钱来办教育,但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而已。高质量的教育成本太高,这是受制于众多的人口。在所有国家和社会,这对学校的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显著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这看起来是对矛盾,我们可以试着从历史中获得一些思路。在19世纪,美国6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但还是常常有粮食短缺的问题存在。今天,农业只用了不到2%劳动人口,但粮食却很充裕。 这一成功过渡的关键是使用了技术——GPS导航农机轮作战略——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方式,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成不变:从中学到大学,大部分教学都是由教师在人满为患的房间讲课来完成,而这些学生只有部分集中了注意力在学习。 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呢?1984年,本杰明?布卢姆展示了个别辅导以巨大的优势超过标准的群体教学模式:被辅导学生表现的平均成绩优于98%的标准班学生。 不过,直到现在,对于任何国家也很难负担得起个别化教育。但我认为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罕学院( Khan Academy)的成功,它源于萨尔曼?罕试图远程为小表亲教数学。罕录制了简短的讲解视频,并放到网上,再配以自动评分的练习题。没想到这个简单的方法是如此吸引人们关注。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超过700万个视频被亿万观众观看。 斯坦福大学最近放置了三个计算机科学的在线课程,使用了类似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头四个星期,就有30万学生注册这些课程,以及数以百万计的视频浏览量和成千上万人提交了作业。 我们能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学到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到视频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因为很多学生是看着YouTube上的视频长大的,另外这些视频也容易被教师制作。 其次,呈现的内容短,碎片化,比起铁板一样的长达1小时的讲课,更适合学生的注意力跨度,并为个别学生提供灵活的定制化教学。准备不足的人也可以暂停一会补足背景材料,再没有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眼神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相反,对主题有天赋的学生可以快速向前推进学习,避免无聊和分神。总之,每个人都能获得了类似于个别辅导那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被动观看视频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学生通过练习和评估来参与学习。这些练习的设计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回忆和思考,以加强理解。 此外,测试还提示学生们在掌握一个概念后自主向前推进学习,而不是当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还不得不盯着老师,听他讲解。 对于许多类型的问题,我们现在都能做到自动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在他们练习的同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即时反馈。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发展的成就,我们自动检查多种问题答案的能力将越来越接近人工的水平。 当然,学生与计算机交互还是有些缺陷。学生还需要能够向老师提问或与同伴讨论材料。我们怎样衡量的数万名学生的互动交流呢? 斯坦福大学的在线课程提供了一个论坛,使学生可以对问题投票和作答。通常最重要的问题会被顶出来,以便得到最快的回答——往往由另一名学生完成。未来,我们会完善网络技术以支持更多更好的交互,比如:用低成本的方法支持大规模的实时的小组讨论。 尽管,许多教育研究都仅基于几十个学生的数量。不过,从广泛地意义上能让我们确定在线模式能起到什么作用。网络技术可以捕捉每一个点击:哪些学生观看超过 一次,他们在那里停顿了一下,他们犯了什么错误。这组数据对于了解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能帮助我们找出哪些策略才能真正最好的服务于学生。 有人认为,在线教育不能教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但是如果要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概念。因此通过为第一步提供 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我们才可以集中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更多解决问题的互动活动,以达成对课程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创造力。 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激励他们,挑战他们。在北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使用罕学院系统来翻转课堂进行混合教学后,第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大幅提高,有41%学生达到先进或精通水平,同比增长23%。 从2010年美国教育部的一份基于45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效果一样,而混合学习的效果是大大超过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个。 在线教育,可以达成两个目标:学生会很幸运能遇到更棒的教师,混合学习也意味着在相同或更低成本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学习结果。全球可能有无数的人没有机会亲身参加优秀的现场教学,不过在线学习可以从另外的路径打开这扇封闭的门。 纳尔逊·曼德拉说:“教育是最有力的武器,你可以用它来改变世界。” 利用技术为教育服务,让我们能用有生之年来改变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