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学案 转自 风雪独归客 学习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手法赏析。 一、总述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特征 (一)常用词语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乐曲: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安西、瀚海、长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辕门、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箭飞马走 (二)常见思想主题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前军夜战洮河北, 都护行营太白西,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 3.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野云万里无城郭, 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三)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总体来说,边塞诗的格调是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四)常用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对比、反衬、比喻、夸张、用典、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试判断: 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7、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9、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10、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三、赏析方法点拔: 1、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相看白刃血纷纷, 四、链接高考 1、(04江苏卷)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07山东卷) 出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馆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回顾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意境类题目: 情感类题目: 形象类题目: 手法类题目: 炼字炼句类题目: 语言风格类题目: 六、实战演练 1、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⑴“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⑵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 2、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②。 从来幽并客③,皆共黄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④。 [注释]①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②黄芦草:枯黄的芦苇。③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④紫骝:骏马名。 ⑴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⑵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注释] ③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⑴鉴赏首联的艺术手法。 ⑵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⑶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州④。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貂裘:貂皮大衣。 ③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 ⑴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⑵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5、(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 ⑵.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6、(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答: 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7、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8、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⑴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 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⑶“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