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去的渡口和渡工

 昵称9320339 2015-08-29

    今天早上晨练,忽听有人练嗓喊了一声“过河啦------”。这一声“过河啦”明亮、亲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在乡下渡口等渡船过河的情景。

    我们家乡在江苏里下河地区,俗称江苏的“锅底洼”,境内百里湖荡,河网密布,河沟纵横。抗日时期,新四军打游击的根据地。八十年代家乡人出门,走路靠腿,进城靠船。因门前有一条湍流不息的大河阻断了两岸乡亲们的往来,出一次绕道很远,生活生产极为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隔河相望的难题,当时的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设立渡口,摆渡过河。

    渡口又分公社渡口、大队渡口、生产队渡口,渡工按渡口管理性质由公社、大队、生产队安排,公社渡口主要负责乡邻县邻交界河道,大队渡口主要负责大队与大队之间交往河道,生产队渡口主要为本生产队群众生活生产服务的;渡工的选拔也有条件的,一是要会摆渡,二是身体素质好,三是要老实本份。当年农村年长的人这三条人人都可以达到,所以,那时摆渡工也是个“热门岗位”了,没有一定的关糸是做不到这项工作的。

    渡工工作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活,但它也要有一定的摆渡技术,风大怎么摆、水流速度大怎么摆、人多怎么摆,操作不好就容易出事故。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下村检查工作,来到一个边远村的渡口,老渡工生病,儿子替他,说来也巧,那天风很大,水流急,船行驶到河中央,船篙撑不到河底,忽然向下流漂移,吓得全船人出了一身冷汗,在这危急关头,有一路过的挂浆船连忙靠近我们、将渡船带离险境。所以,渡工在一定层面上责任还是大的,当时渡口管理归交通局,每年县政府都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层层签定责任状。

虽说渡工是有背景的,但没有一定的吃苦精神了是做不的,那是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河面结冰,摆渡工手里的竹篙像抓的泥鳅(我们当地俗称:滑毛鱼),两只手指全部冻发紫,弯曲不了,十指连心啊。尤其碰到个夜里出诊的,还要从热被窝里起来去撑船摆渡,可想而知了。摆渡工除了拿一定工分补助外,有点额外收入,就是外地人过河要付渡船费,按人计费,一个人也就5分钱,如果有自行车了另加5分钱,船工一天也能赚个块儿八角的,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虽说这项工作有责任有风险,但苦中有乐。

如今,乡村全部通上了公路,再也听不到“过河啦”这熟悉而亲切的乡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