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炳添“一飞冲天” 商业命运受困体制藩篱|苏炳添|商业命运

 方珺逸 2015-08-29

  苏炳添“一飞冲天”  商业命运受困体制藩篱

  赵正

  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中国名将苏炳添凭借9秒99的成绩一举杀入男子100米决赛,成为100年来第一个杀入男子100米决赛的黄种人。虽然,最终苏炳添名列第九,但这并不影响这一突破性的历史意义。

  众所知周,近几年来,随着刘翔淡出110米栏赛场以及最终退役,中国的田径界一直缺少一个领军人物,整个行业也处于低谷。刚刚崛起的新星苏炳添,能否成为中国田径新一代领军人物?能否成为宁泽涛之后又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Super Star?这都是围绕在其运动成绩之外的重要话题。

  需要长期考量

  今年26岁的苏炳添并非一夜成名。2011年初出茅庐的苏炳添就以10秒16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又成为第一个晋级男子100米半决赛的中国运动员。2015年5月31日,苏炳添又以9秒99的成绩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的全国纪录。

  在体育营销专家,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看来,苏炳添闯入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的意义和价值不亚于刘翔当年获得男子110米栏世锦赛的冠军。和宁泽涛刚刚获得的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相比,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苏炳添在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上的突破,尤其是竞争最激烈的男子100米项目上的突破,意义更为重大。110米栏由于刘翔的原因,在中国关注度更高,但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男子100米相去甚远。

  放眼全球,男子100米可谓田径赛场“王冠上的宝石”,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至今,历届奥运冠军仅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和牙买加这四个国家。苏炳添之前,没有一个亚洲人曾站在决赛的跑道上。“随着中国运动员在这项赛事上成绩的提升,男子100米的影响力、观赏性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张庆表示。

  显然,苏炳添杀入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响,当天微博的“中国骄傲”的阅读量就高达6506.8万次,讨论数1.4万次,仅次于微博“宁泽涛创造历史”1.1亿次的阅读量。而赛后关于苏炳添的各种报道也是扑面而来,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昌荣传播集团副总裁吴磊觉得,苏炳添要想成为中国田径真正的领军人物,跨越式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在未来的重要赛事中保持一个持续稳定的好成绩,其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才可以进一步体现。“当年刘翔就是连续获得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冠军,又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之后,才逐步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田径的领军地位,其商业价值也才被品牌商认可,连续签约十余个大品牌。”

  中国市场的想象空间

  苏炳添的商业价值能有多高?或许参照“前辈”博尔特能略知一二。

  20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冠军之后,博尔特就一直统治男子100米项目长达7年,是该项目中当之无愧的最耀眼的超级明星。根据国际知名机构对其进行的商业评估,博尔特排名全球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前十名,号称每秒价值200万美元。尽管收入不是最高的,但多年来也一直稳定在第一梯队。

  据悉,彪马公司在支付了不菲的代言费以及单场高达100万美金的奖金之后,才换取了博尔特在奥运赛场上足蹬一双彪马鞋的场景。而中国企业康佳出于在博尔特的家乡牙买加的业务发展需求,也成为其赞助商,据推算,博尔特一年的收入,除了赞助、各大赛事的出场费和赛事奖金,加起来可以高达2000万美元。

  然而,田径项目与篮球、足球、网球、高尔夫等几大项目相比,职业化程度还十分有限,国际影响力也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因此,博尔特的年收入与泰格·伍兹、科比、莎拉波娃、梅西这些顶级职业球员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田径虽然是运动之母,但是职业化程度比较低,赛事曝光的机会也少,赛事的可观赏性也无法与足球、篮球、网球相比,所以田径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在全球范围看,并不算高。”张庆表示。

  不过,在中国却是一个例外,以刘翔为例,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悦达起亚当时押宝刘翔可以获得冠军,代言的费用仅为100万元左右,然而奥运会夺冠之后,刘翔的代言费用涨了十倍,大约为1000万元,基本每个品牌的代言费用都保持在这个基准,刘翔代言品牌的费用每年都超过1亿元,而且这个标准保持了很长时间,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庆觉得,苏炳添的商业价值很难比肩刘翔,以其目前的比赛成绩,签约一个品牌,一年300万~500万元的代言费是可以争取的,年度收入达到1000万元将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从此次世锦赛宝马[微博]汽车在苏炳添进入决赛的第一时间就发布赞助海报,商家闻风赞助的速度也可见一斑(尽管宝马赞助的是国家队整支队伍)。

  体制内的不确定性

  不过,商业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则需要专业团队的介入。

  “苏炳添目前还没有启动商业化,大一些的赞助还没有,这点甚至不如张培萌,能否做好苏炳添的商业开发,要看给他贴什么标签,是‘新飞人’,还是‘中国跑得最快的人’,苏炳添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准确的定位,这样才好吸引赞助商。我觉得苏炳添适合合作的企业其实比较宽泛,强调速度的企业和品牌都适合赞助。”张庆表示。

  在推荐企业与运动员合作时,体育专家们都建议从100米项目和苏炳添个人与企业的契合度方面寻求共同点。比如从速度来结合,就可以同汽车、轮胎、快递、物流、充电电池等行业和产品挑选合适的赞助企业。

  吴磊也提醒,田径运动员在伤病、兴奋剂等丑闻方面的风险需慎重考量,赞助企业应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另外,像宝马这样赞助整支队伍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但是,对于苏炳添而言,做好自己的商业化开发,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专业团队,帮助他进行专业化的运作,从商务、法务、公关、品牌打造等环节帮助他。”张庆强调。

  事实上,姚明和李娜的商业化成功之处,就与其专业化的团队运作密不可分。以姚明为例,“姚之队”由负责广告代理、媒体公关、商业合同谈判、法务律师和市场推广的6人组成,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姚之队为姚明制定了经营“姚明”品牌的长期营销策略,并严格挑选了VISA信用卡、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微博]中国联通(6.44, 0.50, 8.42%)等著名品牌,为姚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过,这里面还有体制的局限需要考虑,姚明、李娜因为不在体制之内,所以更容易对其进行商业化开发,但是体制内的运动员最大的诉求就是冠军,最大的目标就是拿金牌。商业开发根本不是体制内运动员的KPI,很多体育单项组织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也缺乏这方面的运作经验。这也为苏炳添未来的商业化运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