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学政施润章

 风云际会2009 2015-08-29
作者:高文秀   
       “泰岱东来作翠屏” 山东学政施润章为聊城光岳楼题写 
 
  施润章(1618-1683)清宣城(今宣州市)人,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顺治进士,翰林院侍讲。曾任山东学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胭脂》,写的是山东学政施润章在聊城明断“胭脂案”的故事。蒲松龄一生不得志,蒲松龄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山东学道施润章。也就是说施润章是蒲 松龄的老师。
   施润章出身于书香门弟。祖父施鸿猷明万历年间著名学者。其父施詧(同“察”),在施润章童年时去世;其叔施誉学识渊博,世称砥园先生。施润章自幼即在叔父教养之下发愤读书,孜孜不倦;稍长,擅作诗赋、古文。清顺治三年(1646 年)应乡试中举,顺治六年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九月,施润章奉使广西,遍游粤西诸山水,开拓了胸襟。后朝廷选学使,他参加御试,名列榜首,擢调山东学政按察司签事。施润章在地方主试中不受请托,惟才是举,博得世人赞佩。
   期满,迁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他勤于吏政,关心民间疾苦,遇疑狱反复推求,常至夜稍怠。又于暇日修景贤、白鹭洲两书院;集士子亲自讲学,大兴学风。不久,因裁并监司而去职返乡,湖西“父老夹道焚香泣送数十里”,他作《别湖西父老》三绝句以谢。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得到人民如此厚爱,难能可贵。施润章乡居10 年,朝廷召试博学宏词,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复转侍读。他向以著述见长,此时益自奋勉,名声日显,于是“四方名士负籍问业无虚日”,而“公一一应之”,终积劳成疾,书未竣而逝,享年66岁,世人皆以“国家失此良史才为可惜”。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78 卷,拟明史列传稿七 卷,诗话、杂著各两卷。
   施润章是清初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师法北宋古文大家欧阳修、曾巩,绵密流畅;诗尊李白、杜甫,被誉为“尊唐派”首领,与当时山东诗人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时人汤斌在《愚山施公墓志铭》中说:“公知名海内者垂四十年”。稍后的文艺评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宣城自古“多诗人,梅宛陵之后,本朝愚山先生其最著者也”。(注:“梅宛陵”即梅尧臣。)可见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施润章生当明末清初的动乱之世,兵祸频仍,赋税繁多,民生凋弊,苦不堪言。他继承了汉乐府民歌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以诗歌深刻地反映现实。如在《上留田行》中,展现一幅惨绝人寰的血腥图景。故乡宣城屡遭兵火浩劫,他在《乱后和刘文伯郊行》一诗中写道:“战地冤魂语”,“风叶自纷纷”。一片凄惨景象。他在《抱松女》诗序和《江上翁》诗中,同样叙述了当时的惨状。   
  另外,他的《海东谣》反映了海边盐民的苦况。当“黄蒿飒飒风啾啾,遗黎眼枯无泪流”之时,官府却在加紧勒索。诗人怒斥:“前日路死骨未收,且缓须臾莫鞭扑!”爱憎之情,溢于言表。清初著名散文家魏禧在为施润章诗文集所作的序中称:“先生诗古节雅音,得风人之性情。”指的正是这样关心现实的诗。   
  施润章的诗风格多样。他的七言歌行,明显受到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影响。他取字“尚白”,正是崇尚李白之意。顺治十一年,施润章特意携友人游泾县水西寺,追踪李白遗迹。   施润章尤工五言诗,其诗集中有五古、五律各900 余首,颇有影响。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神韵说创始者王士祯在《摘句图》序中说:“予读施愚山侍续五言诗,受其温柔敦厚,一唱三叹,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至于清词丽句,迭见层出。” 由于王士祯尤爱其五律佳句,特意将名句摘录汇编成《摘句图》,以“资艺苑谈助”,竟辑录82 联之多。 
  施润章喜爱故乡风物,在诗中吟咏不已。他的诗展现出一幅幅江南水村山郭的秀丽图景,具有清新自然之美。除了赞美黄山的奇松怪石、双溪的板桥红树外,还描述了敬亭山的珍贵特产—— 绿茶、丹橘。诗人乡居时,就曾多次登敬亭山采茶。此茶颇享盛誉,号称“绿雪”。他特作《绿雪》诗,并于题下自注:“自制敬亭茶名。”又注:“过谷雨香气乃全。”他在诗中赞道:“敬亭雀舌枉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香泉。” 
  施润章曾有《趵突泉来鹤桥记》云:“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蜻蜓。” 趵突泉东侧为尚志堂景区,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所以人们又把该院称为“玉兰院”。院中有一名石,叫“待月峰”,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曰“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山中。” 
  施润章一生勤于创作,存诗三百余首。他主张诗歌质朴自然,力戒浮词。诗人王士祯的弟子洪向其请教诗法,他明确地宣称自己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缥缈”之论不同,可见其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谨的。施润章因平生喜游名山大川,除写了大量诗篇外,还写下多篇著名的游记,如《游黄山记》、《游九华记》、《游武夷记》、《游少林寺记》、《雁荡游记》等等。这些游记,不仅对祖国壮丽山川作了比较翔实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而且成为后世难得的历史“图经”。  
 
   【学政】学官名。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一省主管教育的官员,不仅主管各省的科考,而且一省有三台,即巡抚、巡按、学政。三个都是三品衙门,巡抚管民事行政,简称抚台;巡按执刑事谳狱,简称按台;学政管教育科举,简称学台。是一省中三个级别最高的长官。尽管级别相同,因巡抚主管行政,乃列名第一。

   蒲松龄的老师施润章  

  蒲松龄能够得到施润章的赏识,取为头名秀才,比一般情况下考中秀才更为荣耀,而且随着施润章的文声日益高涨,也就越来越显得荣耀。后来,蒲松龄屡就乡试不中,回想起施润章对他的提携之恩,就更加感激施润章对他的垂青。于是,蒲松龄就借《胭脂》这个故事,大张其鼓地夸赞施润章的“爱才护才”。 
  《胭脂》写施润章任山东学政时慧眼识冤情,为名士宿介平反冤案的故事。蒲松龄先在篇中称赞施润章,“贤能称最,又有怜才恤士之德”,又在篇末以“异史氏”的名义说了一大段感激的话:“甚哉!听讼之不可以不慎也!纵能知李代为冤,谁复思桃僵亦屈?然事虽暗昧,必有其间,要非审思研察,不能得也。呜呼!人皆服哲人之折狱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绸被放衙,下情民艰,更不肯一劳方寸。至鼓动衙开,巍然坐堂上,彼哓哓者直以桎梏靖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文中的“人皆服哲人之折狱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是说人们都佩服哲人判案时的英明,而体会不到他的良苦用心。言外之意就是,施学政的“良苦用心”主要体现在爱护人才上,而不是单纯用在判案上,与之相比,那些所谓的父母官就等而下之,他们连“折狱明”也做不到,他们在断案时不能“一劳方寸”,“审思研察”,而是“桎梏靖之”,难怪世上有那么多的冤案啊!蒲松龄对施学政的赞扬,对那些自以为是官员的批评,真是发自肺腑,发人深省。 
  在附则中,蒲松龄又说:“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仰,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这真是一篇真情告白。文章说,施先生是我的老师呀!我初次接受他的教育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那时候就见他奖励、扶持学子,其诚恳的真情唯恐表达不尽。学子有一点小冤屈,一定要婉转地呵护他,从来不借此作威作福,讨好权贵。他像孔子那样维护和宣扬儒家教义,不止为一代人所敬仰。他爱护人才如同自己的生命,审阅学子的文章尽心尽力,绝对不会屈才,尤其不会像后来的学政那样敷衍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