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南宋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hjmhjmhjmm 2015-08-29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译文】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

 【出典】  南宋 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

 注:


 1、 《兰陵王》  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2、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丙子:指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

    连天:与天际相连。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此处暗指南宋故土。

    依依: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意绪:心意,情绪。

    谩(màn)忆:空自思忆。谩,通“ 漫 ”。

    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飞絮:暗指南渡的宋室君臣。

    乱鸦:暗指占据南宋都城的元军。

    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试灯:元宵前的张灯预赏。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长门:汉宫名,此借指宋帝宫阙。

    玉树、泪盘:出于金铜仙人典故,都用来喻宋朝。

    江令:指江总。他在陈后主时仕至尚书令,故称“江令”;陈亡后,他入隋北去。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还;著有《愁赋》,以抒郁抑之情。

    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前度:化用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

    孺子:指刘辰翁儿子刘将孙,也善作词。


  3、译文1: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译文2:

   我送春天回去,春去后,人间已没有它的归路。望秋千悠荡的城外,芳草连天,一望无边,是谁搅得漫天风沙遮暗了南浦。心乱如麻说不清是什么情绪?徒自怀念飞絮流落海边的人。乱鸦过后,转眼间京城荒芜,再也找不到来时繁华的试灯处。

   春天归去谁最痛苦?但见被射中的大雁沉落边地,梁间的燕主失去了故土,杜鹃声声悲啼迎来昏暮。珍贵的玉树长埋土中,承露盘中滴滴清露如泪珠。咸阳驿路上落难人频频回首,这悲凉的黄昏如何挨过去。

   春天你去后是否还回来?我如今正如江淹满怀别恨,又像庾信愁赋诗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可叹故国风光只能在梦中游历,美丽花朵只能记住它从前的风度。我一生落魄到如此地步,伤心话只能在深夜里,向自己的儿子倾诉。

   译文3: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却没有春的归路。空挂着的秋千之处,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心乱如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受伤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啼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而频频回顾。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挨得过去!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的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息故国的美好风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译文4:

   送别春天匆匆归去,春天归去人间无路。在曾荡过的秋千旁,远望芳草连天涯。是谁扬起风沙浪,南浦昏暗令人伤。纵有依依送别意,此刻没什么好情绪。空忆海边飞絮,幼帝飘落奔逃。乱鸦聒叫天空过,北斗转向城残破。虽是元宵试灯日,不见昔日辉煌的灯火。

   春天匆匆归去了,无限痛伤谁为苦?箭伤大雁落北方,失主梁燕寻巢忙,杜鹃啼血残殿里,声声不断到夕阳。忆想玉树凋零落,金铜仙人泪如露,离去路上频回顾,夕阳西下未能度。

   春天匆匆归去了,不知何日能返回?前人已有离恨赋,我的愁情恨绪胜古贤。苏堤尽日风和雨,可叹梦中游故园。临安美景荡无全。人生到处去漂泊,只能夜来与儿语,凄凉把话忆往年。


  4、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景定元年(1260)至临安,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因触忤权贵贾似道,被置进士丙等,由是得鲠直之名。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元年(1265)曾出任临安府学教授。咸淳四年在太平州江东转运使江万里处任幕僚。德佑元年(1275)五月,丞相陈宜中荐居史馆,辰翁辞而不赴。十月又授太学博士,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通道被截断,未能成行。当年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后隐居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

   刘辰翁词不同于其他南宋遗民的一味掩抑低徊、凄凄切切,而是表现出一种英雄失路的悲壮感情。他的思想境界比同辈为高,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喜用中锋突进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奔放的感情,既不流于隐晦,也不假手雕琢,真挚自然,流畅生动,因而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词能于沉痛悲苦中透发出激越豪壮之气,如〔霜天晓角〕中的"老来无复味,老来无复泪",〔莺啼序〕中的"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忆秦娥〕中的"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等等。所以况周颐说:"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态略似坡公。"(《蕙风词话》)


  5、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丙子指的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在这年攻入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继续与抗元。

  《兰陵王》是词中的长调,共分三段。此词第一段写临安失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人的感受。“春去人间无路”是全词的主题句,词中各段发端,均以“春去”领起,并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加以发挥。“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用对比手法写出临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画面,“芳草”、“秋千”,写出元军陷城前的景况。“芳草”,又暗喻送别。这首词的“芳草”却不是隐喻一般的离情,而是送别一个朝代,汉家王朝仓皇南奔,故国不在,凄苦之情,不能自已。“风沙暗南浦”,则意味着元军攻陷临安后的摧残践踏,又象征着南逃群臣们的危厄前景。“南浦”二字补充了“春去人间无路”。“谩忆海门飞絮”写词人挂念着的宋室君臣,想象他们如柳絮一般飘泊无处归依。作者首先着笔于“海门”,说明他寄希望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随端宗南行之愿,但却因风沙隔阻,无路可通。“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三句转写眼前的现实,临安一派残破衰败之象:狂噪的鸦君在颓城上空掠过,北斗失向,城池颓圮;元宵前夕本应是华灯照耀的都城,到此时已黑暗一片寻不到灯的踪迹。临安失陷于二月,春来时尚可见元宵灯景,至三月春归,则南宋已亡,所以说“不见来时试灯处”。

    第二段写春天归去以后,南宋君臣与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国之痛。“春去,最谁苦?”以设问句过渡,“苦”字用得醒目尖锐。下面连用三个分句,分写三个方面形象回答:“箭雁沉边”,写被掳北去的君臣,如同被射中的大雁,坠落到遥远北方,永无归日,“梁燕无主”,以“无主”的“梁燕”喻南宋臣民,大厦将倾,凄惶天依“杜鹃声里长门暮”,写临安宫苑凄惨悲凉景象,暮色之中,“长门”闭锁,唯有杜鹃啼血而已。三个分句,用“但”字领起,一气呵成。“玉树”三句,紧承前三句的意韵。摹写亡国的悲痛之情。“玉树”本指汉宫中之物,王朝倾覆,故“玉树凋土”,就连那金铜仙人也不免有辞离故国的悲伤。“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二句,用“衰兰送客咸阳道”(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斜日未能度”,说“铜仙”依依不舍,行动缓慢,标志着被迫北去的君臣对故国的无限留恋,与词题“送春”之意。

    第三段写故国之思。仍以设问总起:“春去,尚来否?”“来”字重如千钧,怀有深深眷念之情。下面接着以江总、庾信之事来抒写亡国之痛。

    词人此时此刻的忧恨之情与古人相同,因此以“正”字领出“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两四字对句。同时,借风雨尽日袭击苏堤来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斗转城荒”相绾合,使临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凉。苏堤在杭州西湖外湖与里湖之间,堤上有六桥,桃柳成荫。此处以苏堤在风雨中飘摇之态,来暗指沦陷后的临安亦如苏堤一样,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送春”之际,作者只能“神游故国”,此二句扣紧“送春”,并对“尚来否”作了回答,说明故国的新春只能梦里依稀得见了。“花记前度”,由“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仅来表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最后,“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一句,表示“人间无路”,以只能跟“孺子”共话亡国之痛结尾。

    这首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爱的感情,许多词句如“春去人间无路”“谁遣风沙暗南浦”等,爱憎分明,显而易见。作者在词中运用借代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春”象征着南宋王朝,“飞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乱鸦”指代占领临安的元军等等。作者将这些日常所见的感受赋予主观的感情色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灭亡的悲剧氛围。词的现实性和认识意义,也是通过这种气氛体现出来,为了强调这种氛围,词人运用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此篇是专主寄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灭亡的伤痛哀悼之情和词中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交融浑化“浑化”的高水平,使读者也产生种种感慨。


   6、“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无心在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 …

    从这些抑或沉痛悲咽,抑或凄怆缠绵,抑或失意无奈的词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为南宋遗民的词作者们对于国土沦丧的哀婉悲恻和故国的无限伤感与留恋。


   7、曾设想,倘若那一方秀美山水,可以安抚住我自己都无法安抚的心灵,能够盛放得下我疲惫的灵魂与躯体,我定当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放弃眼下所有的都市生活,放弃所有令我寝食难安的困顿和疑惑,快乐地奔向那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的美好去处。我丝毫也不怀疑,除了书籍之外,那里该是我最好的人生归宿了——遥对朦胧灯火,独享山风吹拂,匆忙中,眺望远山苍翠,悠闲里,细数庭前落花。当有客来访时,不妨学学那白发老道“笑相逢,对拥炉边雪”的恬淡;时令至,能笑对“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的洒脱,和安于“秋千外,芳草连天”的情操与境界。


   8、宋代庐陵两位属苏辛豪放派的词作者。一位是泰和的刘过,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时,他创作了大量表达忧国愤世和壮志难酬之情的词。如“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豪杰叫天阊,”“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等等,历来被人所称道。一位是吉安县的刘辰翁。面对山河破碎,报国无门,他将悲愤注于词中。春花秋月,时令节日,在他眼中都是凄凉的。于是每逢时节必作词,怀旧伤令,重重哀叹。他写的春天是:“醉里落花南又北,憔悴江南不似春。”“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他所见的元宵佳节之景是:“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那堪独坐春灯,相故国,高台明月。”真是字字血泪,把亡国之痛抒发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诗歌风格主要派别为豪放、婉约两派,庐陵人都有传世之作。


   9、安居,我的意识里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间屋子或者一座院落,再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个小店和能让自己温饱的手艺。千百年来,人类生存依靠的无非就是这些。对过去的我来说,小院是夏日的夜晚,铺一张凉席在院子里让全家人纳凉之所,是亲人远途归来举杯欢聚的地方。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小院不仅是一处盛放身体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盛放心灵和思想的地方,在这喧嚣纷乱的城市里,在这充斥着利欲倾轧的时代,在这无处不是尘埃的空气里,我的心脏几乎达到了忍辱负重的程度,那些深藏于山幽鸟鸣深处的小院,对我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倘若它能安抚我无法自己安抚的心,并且能够盛装我疲惫的灵魂,那我还是以这种方式选择快乐的逃逸,到山里去寻一处小院,守一脉甘泉,安静地居住至暮年,于匆忙中抬头望一望远处的山峦,在悠闲里低头瞥一眼庭前的落叶。有友人来,便如白发道人“笑相逢、对拥炉边雪”;时令转换的时候,“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正是令我神往并且渴望的所在。

    我在夜幕降临时分离那些小院而去,我庆幸自己没有惊动任何一个山里人。独自在山风里呆了片刻之后,遥对那些朦胧的灯火我感慨万分,这些我深喜爱着的大红的颜色,它们在山里有着特有的安然与宁静,它们原本那么热情与祥和。然而在城市里的某些角落,却让人隐约觉出隐匿在微暗之处的痛疼。这又是一个令人百思不解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让我想要逃遁的理由。这种若有若无的疼痛潜伏在我的胸中,无数次给我带来莫名的悲哀。而那大红的灯火在我心中,则一直固守着她那纯朴的颜色,有着任何光照都无法比拟的辉煌的色彩。和山里的民居一样,我所向往和钟爱的,就是它们的原生之姿。


   10、当年醉阴花下,红颜刹那,菱花泪朱砂。犹记歌里繁华,梦里烟花,凭谁错牵挂。

  烟花划破天空,光华流转如雪,若完美的叹息,转瞬消失在夜空中,却留下无边的感叹。转身,月依然是月,只是草地上,那点点晶莹,是露,还是泪?

  一年光景有限,等闲离别易销魂。长歌当哭,悲歌当泣,那无法兑现的诺言,终散做云烟。看满目山河空念远,却触景伤情,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夕阳西下,傍树白衣,花瓣擞下,一阵风吹过,看清了姣颜胜如花。秋波醉里,旅魂离,乡梦断,共醉花阴下。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何由遗情伤。

  沙上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看落叶缤纷,怅然与秋风独舞步调中,黯然不见红雨落,人面不知何处?暗断肠,花阴偷移。萧瑟狂妄,华城断壁残垣,许你一世狂欢容颜,伴我一生悲情苦愁!

  心有意,爱无伤,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续新泉。星沉月落衣闻香,素手轻拨心弦。碧空长,路茫茫,多感情怀,闲愁滋味,无限思量。举目见日,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那华城道上,斜阳暮草,装满离人泪,秋风吹渭水,落叶满古道。

  美人迟暮,古人云端,终是逃不开的凄凉;滚滚长江东逝,任百年风霜雨打,情何以堪?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见往事付流水,年来多健忘,唯相思不忘。

  酒浇千杯,红颜终睡去,凭东风弹泪,烟花贳酒。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云层,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此作别,凉风习习,孤寂层林浸染,切莫等无花空折枝。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高山流水。如今终是虚幻罢了。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子汝,烟花殒落。于此后,谁凭一髻云海娉婷绝世容颜?


   11、通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文人雅士,文韬武略,壮志凌云。然而,他们最终都未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于是他们托梦言志,竭力挣脱世俗的枷锁,纵酒狂歌,旁若无人,把自己放入红尘的最深处。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人洒脱出尘,文笔如神,现实中所有的抑郁愤懑在梦境中一扫而光,自己好像也飞跃仙境,与大仙们一起纵酒欢歌,纵情长啸,无拘无束,率性而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梦中,在诗人的笔下,没有现实生活的世俗偏见,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勾心斗角。看似一片华丽之作,看似一场美丽的梦境,却透露出诗人无限的悲凉。因为,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却是没有的,所以诗人只能做梦,只能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在这种困境下的失落、失望与失败。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岳飞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第一号冤大头。数十年如一日奔驰疆场,为了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浴血奋战。然而,赵构却不买他的帐,以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说《满江红》是气壮山河的呐喊,那么《小重山》就是报国无门的苦吟了。在那个凄清寒冷的秋夜,岳飞心绪难平,连做梦都想着千里外的战场,想着自己收复河山的伟大事业。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忠心换来的却是狼子野心,为了祖国的光复大业,丢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如果岳飞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我想对于后来的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悲愤了。偏偏,他死在自己人的手里,死在同胞的迫害之下。

   再娇艳的花朵,在时间的雕刻下也会枯萎;再伟大的生命,在潮起潮落的历史红尘间也会化为尘土。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是这些不如意,这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别才造就了诗人们恢弘瑰丽的想象,然后通过梦境把这种想象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美丽的意象腾云驾雾,穿越时空和空间的束缚,流传千古,让后人吟诵,令后人感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