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

 开心一天abc 2015-08-29


古代席地而坐,没有椅子凳子,椅本是木名,不是器物的名称。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楸木的别名。在没有椅子的时期,床和榻是卧具也是坐具,春秋左传、周礼、尔雅等书都有床榻的记载。《释名》释床帐说“人所坐卧曰床”,又说“小者独座,主人无二独所座也”,汉魏南北朝以来史书上有很多“坐床上”“踞床上”的描写。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椅子和绣墩。宋陶穀《清异录》说:“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绠绦以容座,转缩须臾,座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或待诏野顿,扈驾登山不能跋立,欲息则无从寄身,遂创意为此,当时称遥逍座。”从这段记载里虽不能明确看出是带靠背的椅子,但这种可以折叠的坐具,可能就是“交椅”的前身。



五代时椅子的制作逐渐发展起来,除了携带轻便的交椅外,又有室内应用的椅子。到了宋朝,椅子这个名词,已很普遍,如《挥尘三录》载:“绍兴初梁仲谟汝嘉尹临安,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在焉,有据胡床而假寐者,旁观笑之。又一人云近见一交椅样甚佳,颇便于此。仲谟请之其说云:用木为荷叶,且以一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今达宦者皆用之盖始于此。”




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出,原来的交椅到这个时候已有更为舒适的设备。


《宋史》《东京梦华录》《东巡记》等史料中,椅子名称很多。有金交椅、银交椅、白木御椅子、檀香椅子、竹椅子、黄罗珠蹙椅子、朱髹金饰的椅子等等,说明椅子制作有相当的发展,但当时仅限于上层社会中,范围还不很普遍。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梳洗床、火炉床,家家有之,今犹有高镜台,盖施床则与人面适平也。”则南宋前期,椅子杌子在士大夫家中还可能只限于厅堂里会客等类用途。至于妇女因居内室还是习惯坐床。梳洗床、火炉床大概相当于专用的椅子,而形体较大,位置比较固定。




凳子,《释名》释床帐载“榻登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没有“凳”字只有“登”。在古代主要是上床的登具,相当后来的脚踏,但也可作坐具。《韩熙载夜宴图》中,除了床和椅之外尚有“绣墩”,它的形成,估计也和椅子差不多时期。杌,见《通鉴长编》和《宋史》“丁渭罢相,人对承明殿,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复平章事乃更以杌子进”。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这几种坐具都是唐代才渐渐发展成熟的。椅子是由床分化出来的,从《释名》所谓小者一人独坐的小床逐渐形成更小、更轻便的椅子。凳、杌、墩,都是没有靠背的坐具,按现在习惯,可以统称作凳子,凳原来设在床前,需随床形,所以应是长方形,和现在的板凳相似。兀字《说文》的解释是“高而上平”,杌字《玉篇》的解释是“木无枝也”,《集韵》的解释是“木短出貌”,可以推测杌原是一段短而无枝的光木头,随便当作一个非正式的坐具,后来逐渐予以加工,成为杌子。现在在我们语言中,还有把方凳或圆凳叫作杌凳的习惯,而长条形的板凳则无杌凳之称,杌和凳的原来区别就在这里。椅子是最正庄的坐具,其次是杌、墩。至于凳的名词出现较后于杌和墩,大约在明代才普遍应用,并成为无靠背坐具的总称。




以上是唐宋以来有关椅凳的简单情况,到了明清两代椅子凳子的使用,从文献材料和版画、绘画中,可以看出在上中阶层人们的家庭里已相当普遍,至于广大劳动人民,主要还是以卧具兼坐具,北方坐炕,南方坐床,过去农民家里有椅子的仍然不多。明清两代的椅凳,在博物馆和私人家中有很丰富的实物,下面只就故宫博物院所藏,分类介绍如下:

一、椅子


1. 还保存着床的特点,体积重大,固定在室内中心,或其他主要位置,是最庄重的坐具。这种椅子有木质髹金漆,或朱漆金饰,或硬木精制,为皇帝后妃所专用,当时称为宝座或御座。归纳起来有五种:


(1) 五屏风式背,通体髹金罩漆,两旁扶手,四卷足,足下有底座,通体雕云龙,靠背和扶手的顶端平悬龙。




(2) 圈椅式背,四圆柱上承三龙作弧形,正面高两扶手渐低,正面两柱各蟠一龙,背板平雕阳文云龙,座面与底坐相连,是一个宽约五尺深约二尺余的须弥座,无足,通高约四尺。故宫所藏只有一把,从髹漆制作、雕刻的刀法和龙的造型等方面来看,是明嘉靖时的。在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军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把椅子原是太和殿宝座台上的宝座。椅子两柱的蟠龙,特别是组成背圈的三条龙,龙的姿势要完全按照背圈的形式来雕刻,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能显出蜿蜒拏空之势,作者的手法是很惊人的,整个椅背造型简洁,下面采用须弥座而不用四足,更给人以坚实厚重的感觉。在龙椅中是一个新格,可惜已经残破。




(3) 云龙圆背椅,通体髹金罩漆,突雕云龙蟠绕在椅背和扶手上,尺寸略小于(2),如乾清宫的宝座,就是这个形式。以上三种椅子都设在大殿正中,后有髹金屏风,是皇帝举行最隆重的典礼时所用。




(4) 三屏风式背,髹朱饰金,突雕龙凤纹,四足下有底座;也有通体云凤纹的,设在后居的正殿明间。以上四种椅子必陈设在朱油贴金彩画的室内,才能协调。




(5) 紫檀、乌木、黄花梨、楠木、红木等硬木所制和黑漆描金彩画、雕漆、填漆、戗金及饰牙角竹木宝石等作法的大椅。这种椅子当中有一部分有龙或凤的装饰,但大部分是其他图案,形式或繁或简,确有不少新鲜活泼的题材,充分表现出质地美、造型美、舒适耐用的优点(椅上都有特制的坐褥靠垫隐枕)。这种椅子有的和屏风宫扇一起设在屋宇明间的正中,作为便殿宝座的形式,或设在大书案的后面,当作写字看书的椅子,或设在面窗对景的地方。这类大椅没有成对的,都是单独的陈设,可姑且称为床式椅。明《遵生八笺》说,“仙椅,默坐凝神运用须要宽舒,可以盘足后靠”,“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磨者为佳……其制惟背上枕横木阔厚始有受用”。明代这些宽大的仙椅、禅椅,以及清代特有的鹿角椅,也都应属于床式椅一类。




2. 交椅,主要是室外或厅堂中的临时陈设。它的特点是有轻巧的扶手,背板依照人的脊背做出曲线,座面是丝绳编织的,颇为轻便舒适。明宣宗行乐图中,宣宗就坐这种交椅,其他行乐图中有交椅的也很多。宋张端义《贵耳集》里说,“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明代的交椅有花梨木制,錾花铜饰件的,有黑光漆边框的,背板浮雕云龙和五岳真形,花纹髹金罩漆,足柱及扶手皆加很夸张的云龙花牙子。这种椅子的尺寸大于一般交椅,即所谓金交椅。清代宫中习惯,凡出外狩猎游玩都携带大马扎,交椅只是放在商簿中摆摆样子,所以没有什么变化。晚期从交椅演化出一种躺椅,也是两足相交靠背后仰,上有横枕,座面及背面都是丝绳或藤编成,只能摆在内室。




3. 灯挂式椅的出现,稍后于交椅,也是历史很久的椅式。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墓壁画、明清戏曲小说插图中,都有这种椅子。古典剧中使用的桌子,现在俗名“油桌”,是八仙桌以前最通用的桌子,和灯挂式椅是一套家具,所以戏台上用的也是灯挂式椅。这种椅子背柱二根,中间为背板,上承两端挑出的桥形横梁,没有扶手,通体光素无雕饰,有的在背心雕一组简单图案。一般是楸木或枣木本色,也有朱漆和朱漆描金及硬木本色的。有些椅子虽然尺寸不大而式样夸张,在室内必需占据很大的面积,灯挂椅则不然,和一般几案都很容易配合,没有几案也不觉单调。,故宫藏有一堂清初灯挂式椅,为湘妃竹制,黑光漆坐面和背板,在背板上有描油花卉,是很特殊的。




4. 一统背式椅,和灯挂式差不多,只是背上横梁不挑出,多为普通木材所制,宫廷中的也有黑漆描金彩画等装饰。这种椅子宜于放在靠墙,靠隔扇,或靠栏杆罩等地方,两把椅子夹一方几,过去的长条形椅披,就是用于一统背及灯挂背椅子的。




5. 圈椅,俗名罗圈椅,是从交椅发展来的,圈背连着扶手,背板微向后仰,上半部保存着交椅的形式,下半部和普通椅子一样,座面用丝绳或藤皮编织,也有硬心的,一般以硬木本色居多,背板中心有一组简单图案,通体无雕饰。明清两代的式样无大差别,惟明代两扶手端有在云头上雕花的,还有的背板上端突出圈外,向后微卷,是比较特殊的样子。这种椅子宜于在厅堂中方桌两边成对陈设,或夹较大的方几分两列陈设,或作八字形不靠墙陈设。圈椅造型朴素端庄,靠背和座面也很舒适,可作为制造新家具的参考。此外还有轿椅,和圈椅的制作一样。惟座面离地很矮,是为了加上底盘,穿上轿杆,抬起来行走的,但也有摆在内室的。靠背后仰角度较大,座心软,可以单独放在床前或其他角落。




6. 太师椅和床式椅的形式相似而尺寸较小,并且是成对的。椅背基本是三屏风式,有两扶手,椅面多为方形,也有抹角的。故宫所藏多数是清代制作,而精品多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乾隆年间所制尤精,取材包括紫檀、花梨、乌木、鸂鶒、红木、桦木、楠木、棕竹等等。有些式样特殊,花纹新颖,并向铜器、玉器、织绣等方面吸取材料,加以创造,使它适合于坐具的格局,花纹刀法圆熟,磨工光润。还有镶瓷、镶玉、镶珐琅和镶另一种木雕花以及黑漆描金等作法,都是乾隆年间的特色,这种椅子有和方桌成一份的,有和匡床、茶几成一堂的,式样花纹都彼此照应。以靠素墙衬托最佳,若靠装饰性很强的隔扇,即不大相宜。




7. 官帽式椅,即一统背加上扶手。一般制作简单,通体光素,只背心有一小组图案。椅有木本色的,也有刷色罩油的。过去官署和住家常常是这样陈设:一张方桌,两把官帽式椅子,两条春凳共为一份。明代的官帽式椅,有的比较特殊,座面为龟背形,六足,两扶手作八字式,座面离地较矮,盘足垂足都很合适。明代木器上,起线打挖的技术特别见长,这种椅子通体起线,无其他花纹,造型非常协调。这种椅子设在案的两面相对,或作八字,宜于不依不靠。还有一种官帽式梳背椅,也是明代流行的,曾见于《天水冰山录》所载查抄严嵩家产的清单。官帽式梳背椅,从榫子做法上看,是清初制作,但仍保存了明代的样式。




8. 玫瑰式椅,一般椅子背最高处和扶手最低处相差很多,惟玫瑰式椅不然,它的椅背低于一般椅背,所以背靠着窗台时,不致高出窗台上,在架儿案或条案前紧靠着设一份桌椅时,也以玫瑰式椅为最相当。明代玫瑰式椅多圆足,清代有方足而圆棱者,椅背和扶手为三朵祥云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