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8)

 寂寞在繁衍 2015-08-30

咬舌

鸡鸣散加减

方剂组成:  

苏根20g,桔梗12g,陈皮12g,槟榔10g,吴芋6g,木瓜15g,生姜6g,茯苓12g。

主治疾病:  

咬舌

出现症状:  

舌胖满口,语言蹇涩,饮食入口,咀嚼吞咽困难。

具体体征:  

湿气上犯,凌及舌体。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乔某某,女,32岁,1975年5月12日就诊。代诉:曾于半年前偶患舌胖,细则舌强,舌遂不能自如,说话和咀嚼食物稍有疏忽,即咬舌头,常见口里是血。并且伴有胸闷、心悸、脚肿、溲少等症,众医以中风久治不效,患者自忧难愈,故一度失去信心。一次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舌胖满口,语言蹇涩,饮食入口,咀嚼吞咽困难。邀余诊察。认为属湿气上犯,凌及舌体。服上方二剂,15日复诊,溲多,肢肿微消,余证如前。以上方加泽膝20g,白术15g,三剂。19日再诊,舌胖渐消,活动稍灵,食入易咽,继原方又五剂。舌体恢复正常,翻动自如,说话流利,饮食如舌痒方


导赤散加味

方剂组成:  

生地、木通、黄连、竹叶各10g,龙胆草、柴胡各8g,连翘心20g,甘草6g,香附15g。

主治疾病:  

经前舌尖奇痒症

出现症状:  

每逢经前4-5天舌尖奇痒彻心已半年之久,心烦不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赤涩热痛。月经血量多,色黯红,有小瘀块,舌尖红有小芒刺,脉弦数。

具体体征:  

心肝之火上炎。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清心泻肝,舒肝解郁。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21岁。1989年4月2日诊。每逢经前4-5天舌尖奇痒彻心已半年之久,心烦不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赤涩热痛。月经血量多,色黯红,有小瘀块,舌尖红有小芒刺,脉弦数。系心肝之火上炎。治宜清心泻肝,舒肝解郁。方用导赤散加味。服用上方三剂,药后舌尖奇痒已轻,舌尖刺无,他证亦大见好转。宗上方服至经来,又服药三剂,患者舌痒已除。继服六剂,病已痊愈,随访半年未曾复发。常,余证消除。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舌衄


玉女煎加减

方剂组成:  

生石膏30g,生地、熟地、枸杞、元参、旱莲、牛膝、淮山各15g,丹皮、黑浦黄、知母、麦冬各10g。

主治疾病:  

舌衄

出现症状:  

上腭常有粘滞感,口渴不欲多饮,舌红裂纹多裂纹中有鲜血渗出。

具体体征:  

苔薄黄,脉沉细郁。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d。

典型病例:  

思某某,女,30岁,1989年9月21日初诊。自诉舌体出血2a,今年加重,食刺激性食物时舌痛,上腭常有粘滞感,口渴不欲多饮,舌红裂纹多裂纹中有鲜血渗出,苔薄黄,脉沉细郁。9月28日二诊:药后明显好转,但仍有少量出血,舌尖微痛,上腭有粘滞感,舌脉同前。上方减淮山、熟地、旱莲,加沙参/10g。水煎服,每日 1剂,续服6d。10月4日三诊:药后好转,缓和要求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处方;生鳖甲、生鬼版、牡蛎/各30g,熟地/20g,元参、牛膝、枸杞/各15g,建莲须10g,2日1剂,调理1个月,舌衄未作。


舌挛缩症


生脉散加味

方剂组成:  

白参蒸兑5g,麦冬50g,五味子10g,石斛18g,北黄芪25g,天花粉15g,玉竹30g。

主治疾病:  

舌挛缩症

出现症状:  

发烧(体温40℃),汗出,烦渴,咳嗽,在乡卫生院治疗,烧退、咳止、汗收,于第5天即见舌挛缩。发时不能言语,心中烦闷,约2-3分钟后诸症自行消失如常人,每3-4天发作1次。口渴引饮,微烦,小便少,舌色深红少津,脉细数。

具体体征:  

津液亏耗,引饮自救。

方剂用法:  

水煎,分2次服。

方剂功效:  

益气生津。

典型病例:  

杨某某,女,29岁。1985年9月4日初诊。发烧(体温40℃),汗出,烦渴,咳嗽,在乡卫生院治疗,烧退、咳止、汗收,于第5天即见舌挛缩。发时不能言语,心中烦闷,约2-3分钟后诸症自行消失如常人,每3-4天发作1次。口渴引饮,微烦,小便少,舌色深红少津,脉细数。证属津液亏耗,引饮自救。治宜益气生津。拟生脉散加味。上方共服8剂而愈。


口酸口甜口辣


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方

方剂组成:  

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2g,茯苓15g,薄荷3g,神曲9g,黄连6g,白术10g,吴茱萸5g,茵陈10g。

主治疾病:  

口酸

出现症状:  

脉弦数无力,舌质淡,苔薄黄。

具体体征:  

肝郁乘脾,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上泛。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李某,男,41岁,1982年10月初诊。患病1年余,咀嚼食物则口酸,但无吐酸和胃中嘈杂,不咀嚼食物则口无酸感,愈嚼愈感口酸,严重影响食欲,周身困倦,在本县治疗数月无效。来我院求治。诊其脉弦数无力,舌质淡,苔薄黄。证属肝郁乘脾,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上泛而口酸。以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上方服用6剂,口酸基本消失,仅在进食时略有酸味,睡眠不安,易急躁。此为肝郁伤阴,神不守舍,上方去白术、茵陈加炒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继服10剂病愈。


夜间咽干口干


真武汤加减、

方剂组成:  

制附片、白芍、干姜各10g,白术12g,茯苓、牡蛎各20g。

主治疾病:  

至夜咽干

出现症状:  

至夜咽干,睡中醒来,难以入寐,四末欠温,口干漱水不欲咽,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腭咽部鲜红,舌淡、苔白水润,六脉沉细。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温肾暖脾,回阳镇水。

典型病例:  

刁某,男,61岁,1989年6月20日初诊。约半年来,至夜咽干,睡中醒来,难以入寐,用桂附地黄汤,猪肤汤,均告无效。刻诊:四末欠温,口干漱水不欲咽,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腭咽部鲜红,舌淡、苔白水润,六脉沉细。治宜温肾暖脾,回阳镇水。方用真武汤加减。迭进十日,病情有转机,仍守前方,去牡蛎,每日三次服药时,各加猪胆汁10滴于煎剂中口服。间五日复诊,自述咽干与日递减,共服药15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发。


咬舌


鸡鸣散加减

方剂组成:  

苏根20g,桔梗12g,陈皮12g,槟榔10g,吴芋6g,木瓜15g,生姜6g,茯苓12g。

主治疾病:  

咬舌

出现症状:  

舌胖满口,语言蹇涩,饮食入口,咀嚼吞咽困难。

具体体征:  

湿气上犯,凌及舌体。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乔某某,女,32岁,1975年5月12日就诊。代诉:曾于半年前偶患舌胖,细则舌强,舌遂不能自如,说话和咀嚼食物稍有疏忽,即咬舌头,常见口里是血。并且伴有胸闷、心悸、脚肿、溲少等症,众医以中风久治不效,患者自忧难愈,故一度失去信心。一次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舌胖满口,语言蹇涩,饮食入口,咀嚼吞咽困难。邀余诊察。认为属湿气上犯,凌及舌体。服上方二剂,15日复诊,溲多,肢肿微消,余证如前。以上方加泽膝20g,白术15g,三剂。19日再诊,舌胖渐消,活动稍灵,食入易咽,继原方又五剂。舌体恢复正常,翻动自如,说话流利,饮食如常,余证消除。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舌炎


羚紫解毒汤

方剂组成:  

羚羊角粉冲服1g,紫花地丁、土茯苓各20g,玄参、灯心草各12g,大黄、黄连、青黛包煎、甘草各6g。

主治疾病:  

舌炎

出现症状:  

舌体少肿大,舌尖边有溃疡点,口腔粘膜炎变,下唇内和软腭部溃烂,自觉口舌灼热疼痛,咀嚼或吞咽食物时更甚。伴面红、身热,T38℃,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具体体征:  

舌质暗红,脉沉细弦近数。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多噙慢咽,少量频频[口甲]下,让药液尽量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口腔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


重舌


方剂组成:  

川连6g,黄芩10g,元参15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归尾10g,山豆根10g,马勃8g,甘草9g。

主治疾病:  

重舌

出现症状:  

牙痛3天,舌肿痛1天。舌底肿大,呈椭圆形突出齿门,长约2公分,色红,形如两舌重叠,伴见头目胀痛,咽干作痛。舌苔薄白,舌质红,脉三部俱实。

具体体征:  

心脾积热。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外用冰硼散1支。

方剂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典型病例:  

周某,男,58岁,1965年4月27日门诊。自诉牙痛3天,舌肿痛1天。平素嗜食辛辣,证见舌底肿大,呈椭圆形突出齿门,长约2公分,色红,形如两舌重叠,伴见头目胀痛,咽干作痛。下颌淋巴结肿大,舌苔薄白,舌质红,脉三部俱实。诊为“重舌”,证系心脾积热。治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服2方并外用冰硼散1支,吹口内,擦舌底。患者服药后,当晚痛减,次日舌肿痛已消,第3日痊愈。


舌下痰包


清热泻火,化痰消肿方

方剂组成:  

法半夏、淡竹茹、茯苓各10g,陈皮、枳壳各5g,山慈菇、黄连、黄芩各6g,甘草3g。

主治疾病:  

舌下痰包

出现症状:  

舌下右侧见一结肿,大约2.1cm×2.0cm,色微黄,质地柔软,稍有压痛,口干而苦,大便结。舌质红、苔厚黄腻,脉滑略数。

具体体征:  

痰火互结、留阻舌下。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剂功效:  

清热泻火,化痰消肿。

典型病例:  

陈某某,男,13岁。患者舌右下胀满,饮食,言语不利1周,经某院治疗罔效。舌下右侧见一结肿,大约2.1cm×2.0cm,色微黄,质地柔软,稍有压痛,口干而苦,大便结。舌质红、苔厚黄腻,脉滑略数。囊肿经穿刺抽出液如鸡子清,色略黄。细胞病理学涂片检查见:淡黄粘性液体并有中性白细胞和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此为痰火互结、留阻舌下。治拟清热泻火,化痰消肿。服本方同时外敷矾枣散。自服药、外敷矾枣散第二天起即感口腔内痰涎增多,言语、进食亦感较前顺利,3剂完,舌下之囊肿已缩小十之六七。续进原法治疗3天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舌下囊肿


方剂组成:  

白芥子10g,半夏10g,茯苓30g,陈皮10g,薏苡仁30g,泽泻15g,黄连10g,车前子15g,竹茹10g,甘草10g。

主治疾病:  

舌下囊肿

出现症状:  

口底舌下系带右侧起一肿物,渐大如鸡卵,膨出露于颏下,将舌体挤压向后,影响咀嚼与说话。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  

于某某,女,21岁。口底舌下系带右侧起一肿物,渐大如鸡卵,膨出露于颏下,将舌体挤压向后,影响咀嚼与说话。诊其为“痰包”,认为由痰饮流结于舌下而成。服本方3剂,包块缩小而变软,共服药16剂而告愈。


舌痛


舌痛方

方剂组成:  

生石膏30g,枸杞10g,生地黄30g,15g,知母10g,北沙参15g,麦冬10g。

主治疾病:  

舌痛

方剂用法:  

及d,水煎服。

方剂疗效:  

1例。治愈。

典型病例:  

王某,男,76岁。舌体疼痛,每当食咸辣则加剧,察其舌体未见溃疡面,但舌质红赤苔薄少,舌面龟裂,脉细数。治以本方加减7剂,诸症平。


舌体干燥症


【辨证】暑湿伏火,伤阴化燥。

【治法】育阴,清火,润燥。

【方名】加味育阴润燥饮。

【组成】鲜生地60克,旱莲草24克,板蓝根24克,黄甘菊9克,川贝9克,大青叶9克,枸杞12克,石斛12克,琥珀末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舌麻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方剂组成:  

桂枝5g,防风5g,甘草5g,炒白芍10g,知母10g,车前子(包)10g,制附子10g,麻黄3g,独活3g,白术12g,冬瓜皮15g,汉防己15g,生姜3片。

主治疾病:  

舌麻

出现症状:  

满舌发麻,食不知味。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陈某,女,62岁。2个月舌麻加重,食不知味,经终席医治疗多次无效。近旬来舌麻加重,伴两手发麻,腰酸肢冷,肢面浮肿,舌淡、苔薄、脉沉细。予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4剂舌麻显减。前方去甘草加丝瓜络10g,10剂舌不麻,随访11年,无舌麻。


舌裂溃


归脾汤加味

方剂组成:  

归脾汤、阿胶、百合、黄精。

主治疾病:  

舌裂溃

出现症状:  

面无华,舌淡白无苔,满舌裂有部分溃疡,脉细。

具体体征:  

心脾两虚,血不养舌。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补心血,健脾气,和血滋阴。

典型病例:  

李某,女,24岁。患舌裂二年,服消炎、抗生素、维生素等无效。面无华,舌淡白无苔,满舌裂有部分溃疡,脉细。证属心脾两虚,血不养舌。上方连服21剂,疾愈。


舌冷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方剂组成:  

桂枝9g,龙骨30g,牡蛎30g,太子参15g,黄芪30g,五味子12g,白芍15g,丹参30g,炙甘草9g,生姜5g,大枣5枚。

主治疾病:  

舌冷

出现症状:  

舌冷,以舌尖为甚,伴胸闷,气短,心悸,少寐。

方剂用法:  

1剂日,水煎服。

方剂疗效:  

1例,痊愈。

典型病例:  

王某,男,64岁,舌冷,以舌尖为甚,口中如含冰块一年,伴胸闷气短,心悸,少寐多梦,时有汗出,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咽干。服上药10剂,症状消失。


舌黑毛症


丁香柿蒂汤加减

方剂组成:  

丁香6g,柿蒂10g,党参10g,生姜3片,竹茹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麦冬10g,陈皮10g,炙杷叶去毛10g,甘草6g,赭石先下15g,黄芪15g,大枣3枚。

主治疾病:  

舌黑毛症

出现症状:  

恶心呕吐,纳呆,腹痛,腹泻每日7-8次,畏寒,肢软乏力。舌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黑腻而润,舌根部散在4-7毫米长的黑毛。脉沉细无力。

具体体征: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温中健脾、益肾化湿、降逆止呕。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56岁。反复恶心呕吐,乏力肢软,舌上长黑毛14年。诉恶心呕吐,纳呆,腹痛,腹泻每日7-8次,畏寒,肢软乏力。舌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黑腻而润,舌根部散在4-7毫米长的黑毛。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黑毛舌。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治以温中健脾、益肾化湿、降逆止呕。方宗丁香柿蒂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连服上方8剂,针灸7次,恶心呕吐、乏力减轻。守原方及原穴,继续服药8剂,针灸7次,恶心呕吐消失。舌上黑毛开始脱落。中药改为温肾壮阳为主,方宗右归丸加减。服此方6剂。复现食欲不振。恢复原方丁香柿蒂汤合橘皮竹茹汤。食欲转佳。再用右归丸加减。服药28剂,针灸守原法。黑苔从舌前向舌根部逐消退,舌根黑毛已无。继服20余剂,诸症消除。体重增加9公斤而出院。


舌病


治舌病方

方剂组成:  

陈皮9g,防风6g,白芍20g,焦白术、柴胡各12g,香附10g。

主治疾病:  

舌病

出现症状:  

舌质淡苔薄白,咽中梗塞,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头晕目眩。

具体体征:  

肝旺脾虚。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杨某,女,50岁。1988年6月1日初诊。宿有腹痛即泻病史,本次发作因怒而作。刻诊:舌质淡苔薄白,咽中梗塞,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头晕目眩。证属肝旺脾虚。曾服柴胡疏肝散合清热之品及消炎类西药未效。服用上方3剂药后,腹疼泄泻消除,继进2剂,舌热口干口苦亦除。后以逍遥丸善后,2年未复发。


舌光无苔


治舌光无苔方

方剂组成:  

北沙参、麦门冬各15g,玉竹、白扁豆各10g,生甘草5g,白术10g,茯苓12g,桂枝9g,生姜10g。

主治疾病:  

舌光无苔

出现症状:  

舌光无苔,肝区隐隐不适,睡眠欠佳,但食后微觉腹胀,口干饮水不多,小便少。舌体偏瘦,但舌面尚润,左脉稍带弦象。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多次频服。

典型病例:  

徐某,女,54岁。1985年3月12日初诊。诉有慢性肝病史,经治肝功能恢复正常。现症:舌光无苔,肝区隐隐不适,睡眠欠佳,但食后微觉腹胀,口干饮水不多,小便少。舌体偏瘦,但舌而尚润,左脉稍带弦象。服用上方5剂。再诊:腹胀、胃脘水渍感减轻,但肝区仍觉不适,舌较前滑润,仍无苔。守上方加郁金、枳壳各10克。服7剂。三诊:腹胀、胃脘振水音消失,睡眠较前好转,小便增多,口渴减轻,舌体润,根部已见薄苔,脉仍细,上方去桂枝、生姜服月余,诸证除,舌覆薄白苔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