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同龢在晚清历史上声名显赫,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重要职位。翁同龢当年之所以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得中咸丰六年状元,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西洋参帮了大忙。 孙毓汶与翁同龢均为同榜进士,殿试竞争状元,且孙翁两家算是世交,都有家庭背景。翁同龢江苏常熟人,他的父亲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他的长兄翁同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安徽巡抚;翁同龢的二哥翁同爵,曾任陕西、湖北巡抚,时称翁家“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孙毓汶的家世也十分显赫,其祖父孙玉庭为清朝的大学士,父亲孙瑞珍为尚书,兄长孙毓桂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状元。 翁同龢与孙毓汶都极有才华,均为时人所称道。孙家欲使孙毓汶独占鳌头,能与孙毓淮成为“兄弟状元”,便不择手段,想办法让翁疲劳参试。当时,凡赴试者离殿廷较远的,在殿试前夕多寄宿在朝门附近。孙府在皇城附近,而翁家距离较远。殿试前夕,孙家特意邀请翁同龢在孙府中住宿。晚宴过后,孙瑞珍嘱咐儿子孙毓汶早些睡觉,以便翌日有充沛精神参加殿试;自己则以长辈身份对翁同龢殷勤款待,频频劝酒。席散之后,孙瑞珍又邀翁同龢到他书房里,把殿试的规例不厌其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才让翁同龢回房休息,而此时的孙毓汶早就酣然入梦。当疲惫不堪的翁同龢刚上床休息,孙瑞珍又暗中派人在翁的住房四周放爆竹,爆竹声此起彼伏一直到天亮,使翁同龢一夜无眠。 翌日进入考场,翁同龢只觉得全身无力、昏昏欲睡,心想这回殿试绝无夺魁希望。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身上带来的两支西洋参,马上放入口中咀嚼,随着津液缓缓咽下,顿时觉得精神十足,执笔直书,无一败笔。结果,孙毓汶列一甲二名,授编修;翁同龢列一甲一名,授修撰。幸得两支人参救急提神,终使翁高中状元,于是人皆称翁同龢为“西洋参状元”。
|
|